我國玻璃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就,不僅僅體現在規模的快速擴張上,在實物質量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績。同時,在洛陽
浮法玻璃工藝及其他加工工藝和技術、
設備進步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步。但是,有一個共識是,我們的產業創新依舊任重道遠。
前些時間聽行業內的朋友介紹說,河北某地的一家
玻璃企業新上了一條Low-E玻璃
生產線,采用的是外國公司設計和進口設備。無奈的是,因為這家外國公司并不專業,是拼湊型的,導致河北這家企業新建的生產線長達近半年時間出不了合格產品,企業虧損嚴重。從這個事件中,我們可以感受很多。首先我們不能責怪崇洋的這種心理狀態,盡管我們已經喊了多少年要破除崇洋媚外,但是由于現實是我們在一些領域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確實存在差距,于是我們還不得不引進或是進口國外的工藝與設備。
客觀而言,這些年我們也有一些包括整條
浮法線總包項目出口,加工玻璃設備也出口了很多,但是這些項目和設備都是國際上很成熟的,浮法線項目主要是依托我們洛陽浮法玻璃工藝技術,出口的設備也都是一些常規設備。目前國內所采用的在線
鍍膜技術、超白
玻璃技術及
光伏玻璃技術等,還多數是引進技術,相關的設備也多數是進口的。具有較高附加值和市場前景看好的玻璃產品所涉及的工藝、技術和設備,依舊需要引進和進口,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國內產業創新依舊是任重而道遠的。
產業創新眼前這個比較浮躁、講求經濟效益的市場環境下,確實是一件比較艱難的事情。不管是工藝、技術,還是設備的創新,都需要一個耐得住寂寞的持續的過程。產業創新的主體是企業,盡管目前國內的玻璃產業環境還不是很成熟,也不理想,但是我們還是希望國內的玻璃產業能夠早些出現這樣的帶頭企業。否則,我們只能是重復走不斷引進的老路,總是受別人牽制,做強玻璃產業的夢想也就很難實現。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玻璃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