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層幕墻概述
1.1雙層幕墻的主要功能及工作原理
1.1.1雙層幕墻的概念與分類
雙層幕墻又稱
熱通道幕墻、氣循環幕墻、
呼吸式幕墻(詞條“呼吸式幕墻”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等,是由外層幕墻、
熱通道(詞條“熱通道”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空氣間層)和內層幕墻(或
門、
窗)共同組成,且熱通道內能形成空氣有序流動的建筑
幕墻。
雙層幕墻是一種新型的
節能環保幕墻,是
幕墻技術的新發展。根據熱通道幕墻的空氣流循環方式,可將其分為“封閉式內通風體系”和可自然通風的“敞開式外通風體系”的兩種類型。

1.1.2雙層幕墻的工作原理
內通風雙層幕墻其外層
玻璃幕墻一般為全封閉,內層玻璃幕墻下部設有通風口,熱通道與室內
吊頂內暖通系統抽風管相通,室內空氣通過通風口進人熱通道,通過強制性空氣流動循環,使內側幕墻
表面溫度達到或接近室內溫度,從而在靠近玻璃幕墻附近區域形成良好的工作環境。這就大大節省了取暖和制冷的能源消耗,達到節能效果。同時通道內可設置可調控的百頁簾或垂簾,以有效地調節日照
遮陽。
聯合幕墻論壇
外通風雙層幕墻則是在外層玻璃幕墻上下兩端設有進風和排風裝置,與熱通道相連。冬天時關閉進風和排風口,由于陽光的照射,熱通道內空氣溫度像一個溫室,可以提高內側幕墻的外表面溫度,減少建筑物
采暖運行費用。夏天熱通道內溫度升高,這時打開熱通道上下兩端的進排風口,在熱通道內由于“煙囪”效應產生氣流,氣流運動帶走通道內的熱量,降低內側幕墻外表面溫度,減少空調負荷,節省能源。通過通道內上下兩端進排風口的調節在通道內形成負壓,利用室內兩則幕墻的壓差和開啟扇就可以在建筑物內形成氣流,進行通風換氣。這樣,通過對
太陽輻射的有效利用,就可以顯著的節省能源。
1.1.3雙層幕墻的主要功能
雙層幕墻的主要功能如下:可以充分的利用
太陽能;保障良好的通風效果;提高
隔音
能力;降低空調使用率;減少風及惡劣氣候的影響;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環境。

1.2雙層幕墻的結構特點
1.2.1內通風雙層幕墻的結構特點
內層幕墻可采用普通幕墻或
鋁合金窗,外層幕墻可采用
隔熱明框幕墻或者采用隔熱
單元幕墻。一般外層玻璃選用
中空鋼化玻璃,內層玻璃選擇普通單片鋼化玻璃。外層幕墻完全封閉,空氣流動在室內和熱通道間進行。內、外層幕墻間熱通道的寬度較窄,一般為120mm~300mm。需要借助于專門的
設備完成空氣的流動,運行成本較高。需要增設自然空氣進人窗。便于清洗雙層玻璃之間的灰塵。使用材料較少,因此成本較低。但需用電力驅動抽風,它比外通風結構節能率低一些。可根據需要在熱通道內設置可調控的
鋁合金百葉窗或電動卷簾,有效地調節陽光照射。
1.2.2外通風雙層幕墻的結構特
內層幕墻一般采用
中空玻璃或者Low一E玻璃,
型材為
隔熱型材,外層幕墻則采用由單片玻璃制作的敞開式幕墻結構。外通風雙層幕墻可以完全靠自然通風,不需要借助于專門的設備,維護和運行費用較低,是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雙層幕墻形式。外通風雙層幕墻的進風口和排風口可以開啟和關閉,夏季時開啟進風口和排風口,熱空氣形成自下而上的空氣流動,帶走熱通道內由于日照而產生的熱量,降低內層幕墻的外表面溫度,減少了空調制冷的負荷,節約了能源,降低了能耗;冬季關閉進風口和排風口,熱通道因為陽光照射得以溫度升高而成為封閉溫室,提高了內層幕墻的外表面溫度,起到
保溫作用,減少了建筑物采暖的運行費用。此外,外通風雙層幕墻也可以根據需要而在熱通道內設置可調控的
鋁合金百葉窗簾或者電動卷簾,有效地調節陽光的照射。

1.3雙層幕墻的適用范圍
我國南方炎熱的夏季,人們希望室內比較涼爽,建筑物的
熱工設計追求冷房效果,以減少空調的制冷負擔,節約能源和運行費用,人也感到自然、舒適。根據《
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建筑的夏季防熱應采取自然通風,窗戶遮陽、
圍護結構隔熱和環境綠化等綜合措施。雙層幕墻的夏季防熱設計,一方面采取遮陽的措施,以減少太陽光對室內的短波
輻射熱,另一方面采取隔熱措施,以減少室外對室內的傳熱,同時達到節能和環保雙重作用。雙層幕墻的空氣通道中設置了遮陽百葉簾,若放下百葉簾并調節百葉片角度,即可改變百葉簾的
遮陽系數或遮陽效果,從而達到既阻擋陽光直接射人室內,又可滿足室內
采光要求,即使百葉片全關閉,由于百葉片特殊的材質,人們在室內也可朦朧地感覺到室外的景物,達到室內滿意的光環境效果。同時,雙層幕墻上、下兩單元之間有水平向的隔離裝置,也起到“水平遮陽”的作用。
雙層幕墻的隔熱作用,主要是借助空氣通道中的“
煙囪效應(詞條“煙囪效應”由行業大百科提供)”來實現的。當外層幕墻的出風口開啟,內層幕墻換氣口關閉時,太陽光能透過外層幕墻的透明玻璃,
加熱(詞條“加熱”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通道中的空氣。由于壓差作用,通道中的熱空氣上升,從出風口排出,室外較低溫度的空氣從進風口進人補充,流動的空氣帶走通道中和內層幕墻外表面的熱量,就減小了內層幕墻里、外側表面間的溫度差,從而減少外側表面至里側表面的傳熱,起隔熱作用。若內層幕墻玻璃采用中空玻璃或遮陽型LOW一E中空玻璃,還可進一步降低里、外側間的傳熱。
在寒冷地區的冬季,外界氣溫很低,人們需要采取采暖供熱措施來提高室內的溫度,并保持在人的舒適溫度18℃一27℃之間。建筑物圍護結構的熱工設計,追求“溫室效應”,并使室內熱量盡可能少地傳至室外,以減少室內采暖供
熱負荷,達到節能目的。傳統幕墻保溫設計,主要是采用中空玻璃,隔熱
斷橋鋁型材,使用
保溫材料,減少開啟扇面積,提高其
密封性,降低
空氣滲透熱損失等,總之是停留在消極設防的設計思想階段,這些方法的保溫作用有限,有的還有副作用。而雙層幕墻的保溫設計,主要是追求設計功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設防為主動利用太陽能源的設計思想,達到既保溫節能而又室內環境得到保護的雙重效果。在冬季的冷夭,雙層幕墻的通道中的百葉簾收起,使陽光透過外層玻璃直接加熱通道中的空氣,由于出風口關閉,通道中的熱空氣不能流出,內層幕墻外表面的熱量也不能散發,這就降低了內層幕墻里、外側間的溫度差,即減少室內熱量通過幕墻向室外的傳播,減少采暖負荷,達到節約能源和減少運行費用的目的。同時內層幕墻玻璃若采用保溫型LOW一E中空玻璃,還可減少室內傳向室外的遠紅外長波
熱輻射。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