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審批權工信部加大平板玻璃工業結構調整
為按捺平板玻璃 過剩產能的增長,產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布《平板玻璃準入公告治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中明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產業主管部分負責本地區平板
玻璃企業的公告申請受理和核實治理工作,并監視檢查準入前提執行情況。產業和信息化部負責組織行業協會和有關專家對各地主管部分上報的符合準入前提的平板玻璃企業申請材料進行復核、現場抽查驗收和公示、公告。這意味著將平板玻璃項目的審批權收歸中心。
此外,《辦法》還劃定,只有已經公告的企業,國家才會在新項目審批(核準)、銀行信貸等方面給予支持;未公告企業不得介入政府采購和招
投標,銀行不再給予新的信貸支持。
中國
建筑玻璃和產業玻璃協會秘書長張佰恒告訴中國產業報筆者,《辦法》的出臺將進一步加大平板
玻璃行業結構調整的力度。
產能過剩壓力加劇
玻璃工業的產能過剩由來已久。2006年中旬國家六部委出臺了《關于促進平板玻璃產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該意見指出,平板玻璃總產能要控制在5。5億重量箱,其中
浮法玻璃比重達到90%以上,
玻璃深加工率達40%以上,前10位玻璃企業集中度進步到70%(單個企業規模達3000萬重量箱/年以上)。而后2007年底國家又出臺了《平板玻璃行業準入前提》,進一步抬高門檻,按捺玻璃行業的高速發展。
兩項措施出臺后,平板玻璃的產能增長得到部門遏制。截至2008年上半年,全行業停產(含大修)20余條出產線。但2008年全國仍有186條浮法玻璃出產線,還有多條在建和擬建的出產線。國家發改委、產業和信息化部等部分于去年出臺的《關于按捺部門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2008年全國平板玻璃產能6。5億重量箱,產量5。74億重量箱,約占全球產量的50%,其中浮法玻璃產量為4。79億重量箱,占平板玻璃總量的80%。2009年上半年新投產13條出產線,新增產能4848萬重量箱,目前各地還有30余條在建和擬建浮法玻璃出產線,平板玻璃產能將超過8億重量箱。
年下半年以來,金融危機全球蔓延,全球市場低迷,平板玻璃市場也受到重挫,曾經占總產量15%的出口一度停滯。跟著金融危機影響的進一步加深,各國商業保護主義卻逐步抬頭。2009年10月,美國制造業同盟(簡稱AMM)上書美國商務部,指中國每年花上億美元補貼其玻璃工業,使出口至美國的玻璃產品價格低廉,導致大量的美國工人失業。而AMM指控的依據來自于一份經濟政策研究院發表的《中國玻璃透視鏡:2004~2008年的中國玻璃工業補貼狀況》講演,該講演指出,中國對美國出口的玻璃產品在2000年至2008年間翻了3倍。中國的玻璃出產力從1997年~2007年間,均勻每年增速高達18%。該講演以為這個工業已經泛起產能過剩,海內需求無法消耗產量的情況下,尋求大量出口。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玻璃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