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及五軸加工領域比較出色的國外機床制造商,如美國的MAG、HAAS、英格索爾等,德國的茲默曼、Chiron、DMG、Hermle、SPINNER等,西班牙的尼古拉斯·克雷亞、ZAYER等,意大利的JOBS、FPT等,日本的MAZAK、OKUMA、MITSHUI SEIKI、MAKINO等;這些國外發達國家的機床都能保證較穩定的可靠性、加工精度以及較高的加工性能。而國內高速及五軸機床基本還處于起步階段,雖然機床總量較大,但基本屬于中低端產品,主要體現在設計分析手段落后,加工制造工藝落后,整機可靠性不高,機床加工性能不夠穩定,大型機床溫度補償及振動抑制手段落后等。
當前行業存在問題
雖然我國的整體制造業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與國際一流強國之間還有著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自主創新能力不夠。
國內高效數控加工設備生產企業仍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依然以仿造為主,而且只模仿了外形,缺少內在。即使能夠保證在外形上、結構上的一致,但設計思想、制造工藝和裝配工藝難以模仿,多數情況下不能制造出真正高性能的加工設備。
(2)高端設備過分依賴進口。
真正能夠穩定運行的高效加工設備以國外設備為主,仍然是國外發達國家引領高效加工的技術潮流,同時發達國家之間總能夠保證知識共享、技術共享,而對發展中國家仍然采取技術封鎖或限制,以至于我國在研究起點較低、發展時間較晚的狀況下,只能自己靠自己,發展之路仍然漫長。
(3)關鍵功能部件水平普遍較低。
加工設備要保證其高效性,首先用于設備的關鍵部件必須具備較高的性能。絲杠、導軌、主軸、光柵尺、齒輪齒條、蝸輪蝸桿等,這些關鍵部件雖然在國內都能夠生產,但也僅限于生產,沒有真正掌握該類零部件的核心技術,核心技術仍然被發達國家掌握。暫不考慮產品的高附加值問題,一旦發生國別間的貿易糾紛或經濟封鎖,這些只限于“生產”的“制造”就會迅速萎靡,這樣就會直接影響到國家的工業基礎,后果將不堪設想。
(4)加工工藝及裝配工藝落后。
曾經有位國外機床企業的經理對我們說過,“即使我把所有的機床圖紙都交給你們,你們也做不出跟我們一樣好的設備”。暫不談這句話的用意,但這句話的確表明了一個事實:我們的制造工藝和裝配工藝比較落后。在高檔機床的設計與制造方面,我們忽視了加工工藝和裝配工藝的作用,同時也忽視了對這些工藝的研究。
(5)研究體系力量薄弱。
國內制造企業基礎研究儲備不足,研發力量薄弱,沒有可持續發展和可繼承的研究儲備機制,很少能提供真正的核心研究成果;基礎研究與當前國際發展趨勢嚴重脫節,過多地依賴于“拿來主義”,嚴重影響了基礎理論與實際應用的結合。國內還存在對專業人才的重視程度不夠、人才培養機制仍不夠健全、缺少可持續發展的人才競爭機制,不能持續發揮人才的特長等問題。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然而技術人才往往不被重視,導致人才流失或相關技術斷檔。
關于高效加工解決方案的幾點建議
從企業長期發展的角度來講,以下幾點應該注意:
(1)應該更注重專業化方向的發展,做到在制造業的某個專業領域內的技術領先,加強精益化管理思想培養。
(2)注重人才培養,建立良好的人才培養機制,創建良好的人才交流平臺,注重專業人才的培養(高級研發人員和高級技工培養)。
(3)建立講實效的人才研發隊伍,與高校建立實效的合作關系,優勢互補。
(4)著重核心技術的發展與儲備,增強專利意識和高檔專利技術成果的轉化。
(5)規范行業間企業競爭制度,由不良競爭向企業間協作發展。
從技術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講應該注意:
(1)著重研究國際領域先進機床、先進數控系統的研究。
(2)著重先進切削工藝,先進處理軟件、刀庫轉臺等自動化輔助裝置的新技術研究。
(3)著重關鍵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制造及關鍵材料的研究。
(4)著重發展基于制造商的核心附加值技術及基于用戶需求的解決方案的研究,如沈陽機床針對國內航空行業而開發的高效AB雙擺頭五軸聯動加工中心,具 備大扭矩擺軸、高功率電主軸,可以實現鋁合金的高效加工,通過模塊化配置機械主軸可以實現大扭矩鈦合金加工工藝需求。【完】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設備專區 】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