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國家加快
綠色建筑推廣步伐,目前有了統一標準,有了認證體系,有了政府補貼,包括萬科、萬通、綠地、招商等很多房地產公司也開始向綠色地產方向轉型,因此綠色建筑在國內的普及已是大勢所趨,值得高度關注。
今年以來,我的工作重心開始向綠色與生態方向轉型,研究方向從生態城市到綠色建筑,期間出席各類相關會議與論壇,通過與專家學者們的交流探討,對綠色與生態有了嶄新的認識,這半年多年在中科院、中國建研院、清華大學等機構國內知名專家的指導下,對綠色建筑的適用性及如何與房地產開發建設相結合等方面做了研究,幾位專家都以年逾六旬,但仍在為中國綠色建筑的事業而孜孜不倦地工作著,不僅技術層面,他們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
綠色建筑定義與內涵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其中主要包含三方面內涵:
一是節能,這個節能是廣義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節”,主要是強調減少各種資源的浪費;
二是保護環境,強調的是減少環境污染,減少二
氧化碳排放;
三是滿足人們使用上的要求,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
綠色建筑發展趨勢
當前綠色建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遍及全球各地,
可再生能源與綠色部品的使用越來越普遍,不僅數量顯著增長,而且綠色意識與觀念正深入人心,人們對綠色建筑的良好預期正逐年上升。
44%的受訪者認為綠色建筑項目已經超過16%,53%的企業將大幅度投入綠色建筑,預計其超過60%的項目為綠色建筑。
目前歐洲的綠色建筑市場處于全球的最高水平,綠色建筑增長最快的區域將在亞洲,調查顯示未來五年間,亞洲區域從事綠色建筑的企業將從目前的26%增至73%。56%的企業預期為了五年綠色建筑將帶來良好的銷售和利潤增長。未來五年內,
太陽能、風能、地能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將大幅度提升。
綜上,全球建筑市場正在經歷向綠色建筑的廣泛轉變,綠色建筑在未來五年內將逐步成為全球市場的主流。
綠色建筑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1、減少能源使用約30-50%;
2、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5%;
3、減少水資源40%;
4、減少廢物70%。
以寫字樓為例,調查顯示,綠色建筑對于運營的影響:
1、運營成本減少8-9%;
2、建筑物升值7.5%;
3、投資回報增長6.6%;
4、使用率提升3.5%。
綠色建筑市場增長的障礙
1、成本與清算機制;
2、教育與意識;
3、缺乏適用的第三方鑒定。
綠色建筑的全球歷史沿革:
1962年,《沉寂的春天》出版,出現生態建筑的提法;
1970年,美國環保署成立;
1970年代各國相繼為環境保護立法;
1990年,英國BREEAM評估體系創立;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提出綠色建筑;
1990-2006年,各國相繼推出綠色建筑相關標準體系;美國綠色建筑協會成立、世界綠色建筑協會成立;
2005年,中國推出“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征求意見稿”
目前影響較大的標準體系有:
美國LEED,日本CASBEE,英國BREEAM,德國LNB,
澳大利亞NABERS等。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