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幕墻技術發展的三十年
趙西安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 北京 100013)
一、輝煌的三十年
1. 誕生和成長的第一個十年(1981~1991)
幕墻最初出現在美國,1931年就建成了381米高的摩天大樓—紐約帝國大廈,采用了石材幕墻。1951年紐約利華大廈首次向人們展示了一座全新的玻璃方盒子,這座由玻璃和金屬組成的玻璃幕墻建筑宣告現代主義建筑時代的開始。
30年之后,作為現代主義建筑代表元素的玻璃幕墻終于出現在東方地平線。1981年,廣州廣交會展館的正面出現了一片令人驚奇的玻璃外墻,當時人們還不知道“幕墻”這個稱呼,但它已經具有玻璃面板和金屬支承框架這兩大特征,也許可以作為我國幕墻時代開始的標志(圖1)。
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幕墻工程是1984年建成的北京長城飯店,這座銀光閃閃的劃時代建筑讓看慣了無光澤材料實墻面建筑的人們眼前一亮,了解了什么是現代主義的建筑(圖2)。不過由于是第一步,這座單元式中空玻璃明框幕墻的板塊是在比利時制作的,國內負責安裝。通過這個工程的實踐,我們第一次接觸到幕墻的設計施工技術。

幕墻一旦出現,就迅速在國內各大工程中得到應用,其發展之迅猛超出了人們的想象。1988~1991年間,采用玻璃和鋁板幕墻的高層建筑如同雨后春筍在各地出現(圖3~圖8)。

其中,深圳國際貿易中心是國內第一個超過50層、超160米的工程,首次采用了茶色玻璃和鋁板。
北京國貿中心則全部為茶色中空玻璃明框幕墻。1988年建成的深圳發展中心是國內第一個隱框玻璃幕墻。

2.波瀾壯闊的第二個十年(1991~2001)
上一個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全面改革開放,城市建設迅猛發展,辦公樓、酒店、大型公共建筑大量興建,給幕墻行業帶來了空前廣闊的機遇,幕墻工程進入高速發展的新十年。
新的玻璃面料使幕墻更加多姿多彩(圖9),玻璃幕墻在1995年突破了300米的高度(圖10、圖11)。

1995年第一個點支幕墻工程——深圳康佳展覽館建成,為許多大型公共建筑的玻璃幕墻應用打開了技術之門(詞條“門”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圖12~圖15)。

1997年,深圳新時代廣場建成,石材幕墻達到了175米的空前高度(圖16)。而上海的東方明珠電視塔則將雙曲鋁(詞條“鋁”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板和玻璃板幕墻應用于超高特種構筑物(圖17)。1998年上海金茂大廈將玻璃幕墻的高度提升至420米(圖18)。

3.技術水平迅速提高的第三個十年(2001~2011)
第三個十年,幕墻年生產量已超過5000萬平方米,而且逐年增長的勢頭正旺,占世界幕墻年產量80%以上,成為世界幕墻生產大國。
更重要的是,在第二個十年大量工程實踐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第三個十年我國幕墻技術水平有了質的飛躍,不僅保持幕墻大國的地位,更向幕墻強國邁進。
近十年幕墻技術水平提高主要表現在:
(1) 幕墻做法新穎特別:許多工程采用不規則分塊幕墻、非光滑表面幕墻、大曲率雙彎板材、特殊外飾和遮陽板、復雜表面形狀和新奇構思的幕墻等。
(2) 新型材料的應用;特種玻璃、不銹鋼和鈦銅鋅等非鋁金屬板、砂巖洞石等非花崗巖石板、陶板、PVC板和ETFE膜材已在工程中大量應用。
(3) 柔性和剛柔結合的支承結構系統應用:張拉索桿結構支承和索網支承幕墻廣泛采用。
(4) 雙層通風幕墻。
(5) 光伏幕墻和光伏—視頻幕墻。
(6) 幕墻的研究工作廣泛開展。
(7) 高精尖幕墻的設計與施工,超高和超大規模幕墻建造技術提高。
(8) 承接海外工程的能力大大增強。
下面將介紹三十年來,特別是第三個十年中我國幕墻技術的進步。
二、幕墻的新表現形式
1.非常規劃分板塊的幕墻
大多數幕墻采用四邊形板塊,近年來幕墻形狀日趨復雜,采用三角形板塊更能適應復雜的曲面(圖19~圖21)。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