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智民委員:光伏、風電應用將加速 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出的制止光伏、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主要是針對光伏玻璃、風電等設備制造業來說的,并不是說國內光伏和風電的應用會減速,相反,非化石能源的發展和應用將會加速。 他表示,按照承諾,我國要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的目標,要達到這一目標任務很重。風電和光伏若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和所占比重來看,要完成2020年的任務很難。未來風能和光伏的發展速度需要進一步加快。
李河君委員:呼吁國家對光伏建筑一體化進行政策傾斜 李河君認為,大規模推動新能源建筑一體化產業的意義在于,一是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原材料到成品,直至最后的安裝應用,是典型的工業化過程,是具有實實在在產出、增加就業、增強尖端科技國有化的實業項目。新能源產業,尤其是擁有自主技術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橫向涵蓋了節能環保、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4個產業領域,縱向跨越了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發、裝備制造、現代制造業、民生消費等全產業鏈。 二是節能減排、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預計到2020年,新能源建筑一體化的大規模應用可替代全社會30%左右的年用電需求。此外,近10億千瓦新能源建筑一體化應用的潛在二氧化碳減排量每年約13億噸,約相當于我國年排放總量的20%。 三是變投資為消費、強力拉動內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預計從現在起到2020年,新能源建筑一體化市場潛在規模約達12萬億元,除拉動等額的光伏組件和其他系統部件制造產出之外,參照投資拉動“乘數”效應,又會帶動2倍以上的上下游全產業鏈產出增長,總體拉動經濟增長規模可達20萬億-40萬億元、累計創造4萬億元的財政稅收、所創造的穩定就業人數保守估計也在1000萬-2000萬左右。 四是若國家相關稅費優惠政策得到落實,BIPV即可市場化,實現新能源產業的最終戰略目標平價上網。 作為國內外知名的新能源領軍人物,李河君指出,新能源建筑一體化是“一藥醫三病”的產業。若國家能夠盡快出臺相關稅費減免和強制性應用規定,從國家層面推行新能源建筑一體化計劃,即可在2020年前,以累計自身產出規模約12萬億元、綜合拉動規模約40萬億元的太陽能建筑應用產業,切實起到拉內需、調結構、促減排的作用。 在具體做法上,李河君認為,新能源建筑一體化是一個系統工程,一方面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導,同時需要各有關產業和部門的協同作戰。它又是一個新事物,需要采取先試點、示范,然后推廣的做法。國內很多省市目前已經有薄膜光伏企業落戶,發展態勢較好,有的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和鼓勵。因此,可以在光伏企業及光伏產業發展條件較好的省市,采取特殊的扶植政策,先把一批優勢企業發展起來,起到示范作用后,在全國大范圍推廣。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版權聲明: 本網站所有文章版權,歸中國幕墻網和作者所共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轉載要求: 轉載的圖片或者文件,鏈接請不要盜鏈到本站,且不準打上各自站點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本站水印。
隱私條款: 除非特別聲明,否則文章所體現的任何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幕墻網。 本站轉載或引用文章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將其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