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
浮法玻璃在生產過程中由于不同的原因會產生
氣泡,以下簡單介紹幾種氣泡產生原因及應對措施。
澄清泡
(1)外觀泡在
玻璃板面分布均勻,泡徑大小從0.1mm至1.0mm,小泡呈圓形,大泡呈橢圓形,多分布在
玻璃板中。
(2)顯微結構空泡,泡壁無凝結物。氣泡成分分析泡內N2、CO2氣體較多。
(3)產生原因。
a.澄清劑加入不足,造成澄清不良。
b.熱點氣氛偏
氧化,使SO3無法排出,不能充分發揮澄清劑作用。
c.熱障(熱點形成的玻璃液流動障礙)不充分。
d.
熔窯最后一對小爐呈強還原性氣氛運行。
e.
熔化不良,造成泡界線后移,澄清區太短。
f.熔化溫度過低。
(4)采取措施。
a.根據成品玻璃中SO3的殘余量結合產品質量來調整
芒硝含率,確保成品玻璃中含有0.19~0.25%的SO3。
b.調整熱點小爐氣氛呈中性至還原性。
c.加強熱障。
d.調整最后一對小爐火焰氣氛為氧化性最少呈中性。
e.調整泡界線位置,保證澄清區長度。
f.保持合適的熔化溫度。
過還原性泡
過氧化性泡(芒硝泡的一種);
由
耐火材料形成的氣泡;
(1)外觀由于產生位置復雜,大小、形狀及在玻璃板中的位置沒有規律性,一般來說在后區因耐火材料中的還原性物質,泡徑較大,耐火材料顯氣孔排出的氣體形成的氣泡大小不一。
(2)顯微結構如果由耐火材料里的碳形成的泡,泡壁略有析出硫的痕跡。如果由耐火材料孔洞排出形成的泡,泡內氣體成份接近空氣。
(3)產生原因
a.有的耐火材料由于生產方法不同,會引入部分碳,這些碳與玻璃液接觸后,會與玻璃中溶解的氧形成CO2泡或與玻璃液中溶解的SO3氧化還原反應,形成SO2析出形成泡。
b.耐火材料在加工過程都會含一定的氣孔率。耐火材料在玻璃液的侵蝕過程中會把孔洞包裹的氣體滲入玻璃液而形成氣泡。
(4)采取措施
a.選擇優質耐火材料,減少與玻璃液直接接觸的玻璃液的氣孔率。
b.減少與玻璃接觸的耐火材料的含碳量。
c.降低反應溫度,阻止玻璃與耐火材料之間的化學反應。
攪拌泡
(1)外觀泡徑較大,一般都在1.0mm以上,位于玻璃板的上表面,有波紋,氣泡位置
固定。
(2)顯微結構顯微鏡下觀察為空泡,泡內氣體成分接近空氣成份。
(3)產生原因:
a.攪拌桿入玻璃液面太淺,把空氣裹入玻璃液。
b.攪拌桿轉速太快,使空氣裹入玻璃液。
(4)采取措施:
a.調整攪拌桿進入玻璃液的深度。
b.在不影響板面質量(光學
變形)的前提下,降低攪拌轉速。
固態或液態夾雜物形成的泡
有些固態及液態夾雜物可直接進入玻璃熔體中,如灰塵、冷凝物、煤煙、油滴之類的物質產生的氣泡。
由固態及液態夾雜物形成的氣泡可分為兩大類。
①還原性物質,被熔體氧化。
②在熔體的溫度下具有高蒸氣壓或分解壓的物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