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蝴蝶試驗(見GB16776附錄D[3])用于判斷雙組份硅酮結構膠的混合
均勻性。雙組份硅酮結構膠只有兩組分混合均勻并完全固化才能與基材形成良好的
粘結力,通常情況下,在每次開機、包括間斷后的開機前,均應進行蝴蝶試驗。
b. 扯斷時間試驗 (見GB16776附錄D)用于測試結構膠的混合比例和混合后的固化速度是否符合結構膠生產商的技術說明,同時可判斷硅酮結構膠是否過期。試驗應在每次開機、包括間斷后的開機都應進行。如果結構膠的扯斷時間低于規定范圍(
適用期),應檢查混膠設備,確認超出范圍的原因,如結構膠是否過期、、是否需要調整或維修設備,必要時應同結構膠生產商聯系。并將試驗編號、拉斷時間、日期、結構膠批號、其它有關信息,納入質量控制記錄,以便將來查詢。
c. 隨批剝離粘結試驗是檢驗實際生產單元粘結性的一種方法。試驗要求在每次開機(包括間斷后的開機)前、不同基材、不同批次的結構膠使用前都應進行。特別對鋁合金型材,受鋁型材元素含量及
熔煉、
擠壓、表面處理等工藝的影響,不同批次間或同一批次型材差異較大。如果不做隨批剝離粘結試驗,勢必存在安全隱患。國家玻璃
化學建材檢測中心張曉敏[4] 發現
陽極氧化鋁型材用相同的
密封膠、相同的溶劑清潔,粘結效果卻有天壤之別,提出在建筑行業中被迫對每一批實際使用的基材進行粘結性測試,還需要隨時抽檢實際施工效果。圖8為同一批次的
噴涂型材
粘膠面差異較大,圖9為不同批次型材粘膠面經過鉻化處理(粘結良好)和未經過鉻化處理(部分粘結)的情況。
d. “割膠試驗”(見GB16776附錄D方法A)是采用成品破壞法檢查硅酮結構膠施工質量極為有效的方法。該方法既可以檢查結構膠與基材(玻璃、裝配框等)的粘結能力,又可以檢查結構膠的施工質量,如結構膠外觀、顏色、氣泡、寬度、厚度等。割膠試驗可按下列要求進行:
a. 第一次割膠:前10片檢查一片(1/10);b. 第二次割膠:從接下來的40片檢查一片(2/50);c. 第三次割膠:從接下來的50片檢查一片(3/100);d. 從第四次割膠開始,以后每100片檢查1片 。根據每個工程的不同,割膠的頻率可在雙方協商下調整。割膠試驗同時將測試數量、日期、測試用膠批號、測試結果(粘結或內聚破壞)以及其它有關信息,納入質量控制記錄,以便將來查詢。
部分企業只做蝴蝶試驗省略了其它試驗,無法對整個打膠過程進行質量控制,無法保證硅酮結構膠與基材的粘結質量,等玻璃板塊裝配上墻出現玻璃板塊脫落的事故后,再引起注意已為時已晚。圖10 為某工程整體質量控制不嚴,玻璃板塊裝配后兩天出現脫落現象。
2.3 劣質硅酮結構膠的提前老化
硅酮結構膠是隱框幕墻的關鍵材料,它連接著板塊與金屬構架,在幕墻的使用過程中,承受著風荷載及玻璃的自重荷載,直接關系到建筑幕墻結構的耐久性及安全性。因此,要求硅酮結構密封膠必須具有較高的抗張、抗剪強度、抗反復拉伸、壓縮和剝離粘結強度。
部分不負責任企業為降低成本生產硅酮結構膠時,添加了低沸點的物質如白油等,白油類低沸點物質不僅會使中空玻璃內部的丁基密封膠溶解,發生幕墻玻璃的流油現象,如圖11;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白油會逐漸揮發,使硅酮結構膠脆化、老化,如圖12,產生玻璃板塊脫落的事故。
2.4 密封膠選擇錯誤
按照JGJ102規范要求,明框幕墻、建筑門窗用中空玻璃,第一道密封膠應采用中空玻璃用丁基熱熔密封膠;不需承擔荷載的第二道密封膠宜采用聚硫類中空玻璃密封膠,也可采用硅酮密封膠;隱框、半隱框及點支承玻璃幕墻,需承擔結構強度的應選用硅酮結構密封膠[5]。如某工程明框幕墻的開啟扇,錯誤選擇聚硫膠代替硅酮結構膠,使用一年后,聚硫膠已泛白,中空玻璃內部已出霧,如圖12。隨著時間的推移,聚硫膠完全脫粘,造成中空玻璃外片脫落的事故。
3. 結語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硅酮結構膠是隱框幕墻的關鍵材料,如果不按規范要求進行選材(不按規范要求選擇型材、密封膠)、選用無幕墻施工資質的企業施工、選擇劣質硅酮結構膠等均會造成玻璃板塊脫落的事故,對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希望相關行業加強自律,不要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生產不符合標準、規范要求的型材、硅酮結構膠等;不選用無幕墻資質的企業施工。同時也希望政府及相關機構加強監管、監督,絕不允許不合格的劣質材料進入幕墻行業,杜絕無資質企業的不規范施工,發現一起嚴肅處理一起,以保證我國的幕墻行業朝著健康、良性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2] [5] JGJ 102-2003玻璃幕墻工程技術規范, 中國建筑出版社,2003,北京
[3] GB16776-2005建筑用硅酮結構密封膠,國家標準出版社,北京,2005
[4]張曉敏,李宏偉等.幕墻行業密封膠相關問題及原因分析[J].工程質量2008.No.2(A):4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