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悠悠淮河的中游、京滬和淮南鐵路交匯點,有一座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皖北中心城市——蚌埠。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史載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譽。如今,蚌埠擁有機械、化工、醫藥、電子、
建材等行業齊備的工業體系,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眾多,京滬高鐵風馳電掣、蚌埠新港百舸爭流。隨著國家加快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安徽省參與中原經濟區分工合作和建設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機遇的疊加千載難逢。服務主導產業、服務特色產業,一個國家級
特種玻璃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呼之欲出,她將使這個皖北工業重鎮續寫曾經的輝煌,譜寫一個質量強市的華彩樂章。
玻璃產業的梧桐樹
玻璃產業是蚌埠市傳統產業,也是該市確立的五大重點優先發展的先進制造業之一。上個世紀末,因蚌埠市玻璃產業基礎雄厚,催生出一批特種玻璃生產企業。近年來,蚌埠市著力發揮合蕪蚌自主創新改革試驗區政策等優勢,積極拓展、深化對外戰略合作,加快玻璃產業發展步伐,初步形成了以普通玻璃、
光伏玻璃、顯示玻璃、玻璃
新材料和玻璃裝備為代表的產業發展格局。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通過深度調研分析,蚌埠市質監局從服務經濟大局出發,圍繞電子信息、
新能源及新材料等重點產業發展,積極謀劃籌建國家特種玻璃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得到國家質檢總局、安徽省質監局和蚌埠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2010年,國家科技部正式批復同意蚌埠市建設國家玻璃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2012年1月,省級特種玻璃質檢中心順利建成,2012年5月,國家特種玻璃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獲得國家質檢總局批籌。這標志著蚌埠市特種玻璃產業被正式納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總體發展規劃戰略布局。
隨著該中心建設的推進,蚌埠再次成為全國
玻璃行業的焦點,一批全國知名的
玻璃企業再次把眼光聚焦蚌埠。
中航三鑫、美國優派、新威國際等一批全國甚至世界知名的行業龍頭企業先后落戶。
蚌埠玻璃產業已經培育出一批拳頭產品。在顯示玻璃方面,產業上游填補了0.55mm、0.33mm
超薄電子玻璃國內生產技術空白,國內首條日產150噸全氧燃燒電子信息顯示超薄基板
生產線開工建設,實現了超薄
電子玻璃產品、技術、裝備國產化;建成了年產2500萬片、規模全球第一的
ITO導電膜玻璃生產基地,年產130萬片電容式觸摸屏用
導電膜玻璃項目正在加速建設。產業下游,多點式電容式觸摸屏等領域已經集聚新威國際等多家企業。應用領域,新威國際與美國優派合作成立的安徽恒光通訊科技公司落戶蚌埠,電子圖書、
平板電腦等終端顯示產品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玻璃粉體材料方面,蚌埠已具備年產7000噸超細硅酸鋯、6000噸球形
石英粉、6000噸電解
氧化鋯生產能力,成為我國最大的高純超細硅酸鋯生產基地之一。
技術創新的引領者
蚌埠華益玻璃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
導電膜玻璃的企業,該企業依托自身技術能力,開發了新型的氧化銦錫
透明導電膜玻璃。令企業苦惱的是,產品標準滯后,難以推向市場。該市質監部
門得知這一信息后,第一時間安排特種玻璃質檢中心的技術人員上門服務,幫助企業制定產品標準,解決企業技術創新難題。安徽盛世
光學玻璃有限公司在超寬幅飾品光學
玻璃板材的設計過程中遇到技術難題,該中心組織專業人員,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研究攻關,終獲成功。該企業負責人激動地說:“特種玻璃質檢中心就是我們的主心骨,有了她,我們有信心”。
在特種玻璃質檢中心的技術支撐下,該市玻璃企業創新成果不斷顯現,異彩紛呈。研發了國際領先的
ITO導電膜玻璃生產技術,超薄電子信息顯示玻璃生產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研發的ITO
玻璃基板生產技術、玻璃微鐵
壓花技術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開發的高
折射率玻璃微珠技術,球形
石英粉生產技術和
設備屬國內首創;高純電解氧化鋯和超細硅酸鋯產品實現進口替代,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率先掌握了全氧燃燒技術、自主研發了
玻璃熔窯煙氣脫硫等技術、研發了具有國際水平的玻璃成套裝備生產技術、成功研制了我國第一臺雙橋立式精密玻璃切桌、建成了國內唯一的深曲率
玻璃切割機生產線,該市普樂新能源公司研發的“低成本大面積高
穩定性非晶硅薄膜太陽能光伏電池制備技術項目”獲得“中國僑界(創新成果)貢獻獎”、“硅基
薄膜太陽能”項目被列入國家級火炬計劃……
一批批在全國和世界領先的技術創新成果,展示了蚌埠質監部門服務企業的真誠愿景,特種玻璃質檢中心也在服務技術創新中展示了一個“國字號”質檢中心的實力和責任。蚌埠,作為國家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改革試驗區,更加煥發出其誘人的神奇魅力。
質量強市的助推器
在剛剛結束的蚌埠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家特種玻璃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設被列入了重要議題,并將其作為推動質量強市、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
近兩年,蚌埠市質監部門依托特種玻璃質檢中心技術優勢,通過“發展、提效、規范、創新”,持續開展了“訪百企、幫百家、結百對”活動和“質量百日提升行動”,借助其技術優勢,深入企業開展調研走訪,了解企業難題,結成幫扶對子,為企業質量發展把好脈、開良方。兩年來,先后與近百家企業結成幫扶對子,解決生產和質量難題30多個。僅2012年,質監部門共幫扶企業完善質量管理體系16家,指導或幫助企業制、修訂并發布國家標準9項、行業標準5項、地方標準10項。尤其在玻璃產業方面,特種玻璃質檢中心正積極參加1項國家標準和1項國際標準的制定。
特種玻璃質檢中心在服務地方經濟建設中取得的成效,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關注。2012年,蚌埠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推進質量強市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快標準化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計量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推動著質量強市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魅力蚌埠的金名片
國家特種玻璃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項目先后被安徽省政府、蚌埠市政府確定為“安徽省自主創新平臺項目”、“安徽省‘861’項目”、“蚌埠市3461行動計劃”、“蚌埠市大建設重點項目”等。該中心規劃建設用地26600平方米,總投資7600萬元,總建筑面積23000平方米。現已建成化學分析檢測、電學性能檢測、力學性能檢測、光學性能檢測、環境性能檢測、輔助區域等六大實驗功能區,實現了玻璃粉體檢測、
技術玻璃、光學玻璃、玻璃儀器、玻璃包裝容器等5大類47個產品的檢測能力。
該中心先后與中建材集團、國家玻璃質檢中心、玻璃設計院等先進實驗室建立合作關系,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進一步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形成集科研開發、技術攻關、質量提升和檢驗檢測為一體的技術服務體系,朝著“國內一流,世界領先”目標邁進。
目前,在蚌埠新區,一座現代化檢測大樓正拔地而起,即將投入使用,蚌埠國家特種玻璃質檢中心已成為蚌埠市矚目的“新地標”和“金名片”。
“積極創建國家特種玻璃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是蚌埠質監人孜孜以求的夢想,我們要把國家特種玻璃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成‘立足安徽、
輻射周邊、面向全國、接軌世界’的質檢服務和技術創新平臺,建成一個多功能、高層次,能夠滿足企業各種服務需求、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技術服務基地。要通過國家特種玻璃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建設,讓蚌埠玻璃走向世界,讓蚌埠走向世界”。蚌埠市質監局黨組書記、局長丁國強堅定地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