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近日,珠海大劇院的大貝殼鋼結構(詞條“鋼結構”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順利封頂,海上歌劇院輪廓已全部完成,預計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BIM技術在施工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珠海歌劇院效果圖
昨天上午,珠海大劇院的大貝殼鋼結構順利封頂,至此,野貍島上的大、小貝殼都已封頂,以完整的輪廓展現在市民面前。作為目前中國唯一建在海島的歌劇院,珠海大劇院接下來將進行墻幕的安裝和精裝修的施工,預計在2016年元旦迎來首場演出。
施工現場
鋼結構施工比“鳥巢”還難
由大、小兩個貝殼造型組成的珠海大劇院,外表的框架是鋼結構,總用鋼量約1萬噸,其中大貝殼用鋼量約6500噸,由4500根左右的桿件組成。大貝殼的鋼結構高90米,相當于30層高的大樓那么高,寬130米,天窗桁架跨度最大約36米。
負責鋼結構施工的浙江精工鋼結構集團有限公司,曾參與北京鳥巢、杭州灣大橋等工程的施工。該公司副總工程師婁峰介紹,大貝殼鋼結構作為防生建筑,構件特點為弧形、所有的環向桿件都為彎扭,異型構件的比例達到了80%。“日月貝”的鋼結構類似北京“鳥巢”,但截面尺寸小、板薄,加工精度控制難度更大,“如果是同等大小的一般鋼結構,我們兩三個月就可做完,但大、小貝殼的施工,一共用了400多天的工期。”
抗震烈度趕上港珠澳大橋
臺風、大雨是珠海的常見天氣,建在海島之上的珠海大劇院,其抗風、抗雨能力一直備受關注。施工單位負責人介紹,設計時已充分考慮到了這些方面的問題,大、小貝殼按照100年的使用年限設計施工,安全性能都很高。大劇院按照每平方米承受90千克的風壓來設計,相當于可以抵抗12級的臺風。在抗地震方面,抗震烈度為8度,比珠海城市建筑的設防烈度高了一度,與港珠澳大橋的抗震烈度相同。
施工
這顆“珍珠”造了一年
珠海大劇院造型獨特,有“珠生于貝,貝生于海”的意境。貝殼形的建筑外表由許多玻璃(詞條“玻璃”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材質的構件組合而成,觀演大廳以極具地域特色的貝殼為原料裝飾,如同一顆璀璨的珍珠靜臥于兩扇貝殼之中。
在施工現場,在大貝殼的中間,一個圓形的“珍珠”已現雛形,這顆珍珠就是未來整個大劇院的核心觀眾廳,也是整個大劇院施工難點之一。
項目總承包單位、中鐵八建珠海大劇院項目經理郭青松介紹,作為整個大劇院的核心部分,“珍珠”造施工難度非常大,“弧形的外墻可不像拼圖那么簡單,常規的方法根本無法實現,只能分段澆筑,必須一次次地精確定位,確保弧度的精確。”郭青松說,為了圓滿完成珍珠造型,他們將球體從上到下分為9段來澆筑。相同面積的常規墻體,只要1個月就可以完成,而這顆“珍珠”花了他們1年的時間。
郭青松表示,在施工過程中薄壁大曲面施工主要采取現在先進的三維建模BIM技術,通過BIM技術最終可以順利實施。
目前,小貝殼已經安裝了一部分的幕墻,大貝殼也即將開展這部分的施工,當幕墻全部完成后,市民站在情侶路上,就可以觀賞到大、小貝殼的美麗造型。
設施
1600座劇場不需擴音設備
中國唯一建設在海島上的歌劇院——珠海歌劇院2010年4月28日將動工建設,選址位于情侶路野貍島海濱,憑海臨風,選址獨具特色。該項目規劃用地面積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5萬平方米,投資估算約10.8億元
為了給市民以一流的感官享受,大劇院在建筑聲學、舞蹈、燈光等設計上都下足了工夫。舞臺機械設計選擇與德國昆克國際咨詢有限公司合作,該公司曾參與著名的柏林歌劇院、莫斯科大劇院、哥本哈根大劇院和韓國國立劇院等文化設施的專項設計。建筑聲學設計方面,選擇的是馬歇爾·戴聲學公司,嚴格按照建筑聲學的原理來設計施工,在1600座的大劇院內,可以不使用擴音設備,而在最后一排的觀眾也能聽得清楚,務求達到完美的外觀與完美的視聽效果相結合的目標。
珠海大劇院
投資估算約17.18億元。主體建筑大劇場有觀眾席1600座、多功能小劇場有觀眾席550座。大劇場功能配置滿足大型歌舞劇、音樂劇、芭蕾舞劇、話劇、交響樂、大型綜藝晚會,多功能小劇場能滿足話劇、地方劇種、現代舞以及綜合性演出的需要。同時,歌劇院還將設計旅游觀光和娛樂消費功能區域,兼具休閑旅游功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