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涉及28家稀土(氧化物)企業,合計產能10.371萬噸
工業和信息化部18日發布第二批2014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企業名單,共涉及鋼鐵等十個產業132家企業。值得關注的是,第二批名單中涉及28家稀土(氧化物)企業,合計產能10.371萬噸。
第二批名單涉及的十個產業分別是煉鋼、鐵合金、銅冶煉、水泥、平板玻璃、造紙、制革、印染、鉛蓄電池、稀土。
此前,7月18日工信部公布了首批2014年工業行業首批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企業名單,煉鐵、煉鋼、焦炭、鐵合金(詞條“合金”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電石、電解鋁、銅(含再生銅)冶煉、鉛(含再生鉛)冶煉、水泥(熟料及磨機)、平板玻璃、造紙、制革、印染、化纖、鉛蓄電池(極板及組裝)等十五大工業行業赫然在列。其中,煉鐵44家企業、煉鋼30家、焦炭44家、鐵合金164家、電石40家、電解鋁7家、銅(含再生銅)冶煉43家、鉛(含再生鉛)冶煉12家、水泥(熟料及磨機)381家、平板玻璃15家、造紙221家、制革27家、印染107家、化纖4家、鉛蓄電池(極板及組裝)39家。
業內人士表示,在國務院下發《關于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后,工信部連續公布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企業名單,這是化解產能過剩的重要舉措。同時,這也傳遞出一個重要的信號,就是國家對產能過剩的治理絕不會手軟。
當前,我國部分行業供過于求矛盾日益凸顯,傳統制造業產能普遍過剩,特別是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產能利用率均在75%以下,明顯低于正常水平。
業內人士表示,這些行業產能盲目擴張,不僅帶來了產能嚴重過剩,造成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還導致能源、資源消耗大幅增加,污染物排放增長過快,引發不少地區霧霾頻發等環境問題。
事實上,在2010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中,就已提出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但由于沒有明確要求和可操作的路徑,各地在執行中標準不一,程序不夠規范,甚至存在多次置換的問題,沒有達到控制產能總量、遏制盲目擴張的目的。
7月底,工信部就做好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工作發布通知。工信部稱,將實施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作為化解產能過剩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因為當前化解產能過剩工作的首要任務是把產能盲目擴張的勢頭壓下去,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而實施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是其中的重要環節。在工作方式方法上,不能只用“堵”的辦法,而要“疏”、“堵”結合、多措并舉。
對于列入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的企業,工信部昨日發布的公告要求有關省(區、市)要采取有效措施,在2014年年底前關停列入公告名單內企業的生產線(詞條“生產線”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拆除相關主體設備(詞條“設備”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確保不得恢復生產和向其他地區轉移。同時,各地要按照《關于印發〈淘汰落后產能工作考核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做好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企業的現場檢查驗收和發布任務完成公告工作。


關鍵詞:鋼鐵 水泥 平板玻璃 煤化工 多晶硅 風電設備

近日,第十屆中國國際鋁工業展覽會在上海舉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任旭東在開幕式上表示,當前中國鋁工業仍然面臨著低端產能過剩、企業經營困難、應用范圍有待擴大等諸多面挑戰。

【中國幕墻網 09月18日消息 記者黃玲】●工信部發布《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指出,太陽能、風能等新興產業重復建設、無序上馬的問題不容忽視
●警示產能過剩,目的是“倒逼”光伏產業結構調整,加速淘汰工藝落后、產能較小、環保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