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中國幕墻網做為高級研討會的特邀媒體,列席本屆會議,通過與現場演講嘉賓的互動交流及精彩演講,感受頗深,特分享以下觀點,希望能夠以饗讀者:
思考一:房地產與門窗幕墻企業
正是由于房地產的火爆,建材行業才被捧上神壇,1990年到1995年左右,中國建筑市場剛剛起飛,國內建材,特別是大型公用建筑的門窗幕墻施工和設計的稀缺,以及能專業提供配套材料的生產企業極少。這種稀缺還反映在參與相關項目的行業人才上,剛畢業的本科生往往會被直接委以重用,相反那個時代出國的門窗幕墻行業從業者,據說很多都改行了。因為當年國內本科剛畢業,就能接手體育館之類的大型項目,而出國之后,發現只有類似十字路口改造這樣的小項目,還得跟各國工程、材料企業來搶單,于是好多人都改行了。
隨著國家經濟的轉型,政策的大量調整,中國房地產在經歷了黃金10年之后,邁入所謂的白銀時代。房地產比其他行業更加顯著地感受到改革陣痛期所帶來的劇烈疼痛。
如今西方的房地產業早已是夕陽產業,這是不爭的事實,西方的今天也許就是中國的明天。這一天的到來,可能是10年之后也可能是20年之后。人們對房地產業業的評價,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略地瀏覽網絡上的評論跟帖,不難發現,2014年上半年以前,關于建筑的評論幾乎全是高度的贊揚,建筑設計是高薪職業的代名詞。雖然其中有部分人會說房地產行業十分辛苦,但依然是承認它前景無限、薪水斐然。然而2014年下半年以后,評論急轉直下,網上的評論,幾乎無一例外的,抱怨房地產行業薪水大跳水,且工作強度出現兩個極端,部分地產公司無事可做,也有單位以極低的工資做著極大的工作量來以極高的性價比維持在房地產市場占有額。
在世界上有眾多的百年企業為人稱道,然而房地產行業,目前為止,從未誕生一個百年企業。究其原因,房地產的開發會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逐漸由萌芽到盛開,最后由盛而衰,隨著城市化推進到尾聲的時候,市場需求銳減,大量房地產企業也將隨之消失。大家都相信中國房地產的黃金十年不可能再回來了,是的,因為快速城市化進程幾乎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絕不是一個周期性的過程。面對這樣的市場大前提,告誡各位門窗幕墻行業同仁,在“新常態”下,更需要少說多做,真正的干起來,把準備用來請客吃飯喝酒的時間和經費,專注的用于自身技術修繕和提高上。需知,要得到開發商和業主的青睞,首先要滿足市場的需求和尊重用戶的意見,這便是做人和做品牌受人推崇的奧秘。
思考二:房地產與設計院
設計院主要分為兩大類:以住宅設計為主的設計院,以及以公建設計為主的設計院。以住宅設計為主要業務的設計院大幅裁員或者降薪,普遍的裁員比例高達30%(備注:裁員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剩下員工的,合理工資水平,讓設計院人員維持在一個和自己任務量相匹配的水平,可以讓剩下的人仍能夠按照正常的負荷進行運轉。但存在未來接到新業務沒有足夠人手來做的風險。降薪則會降低整體員工的工作量和強度,降低了整體員工的積極性和效率,損害所有人的福利和薪酬。但降薪相當于變相的人才儲備,雖然公司具有很大的人才冗余,但可以應對未來可能增長的業務量)。
相對來說,以公共建筑設計為主要業務的設計單位,在此輪房地產大蕭條中所受沖擊較小。以公建設計為主業務的設計院如西南院、華東院等都存活得較好,甚至業務量有所上升。有的設計院如蘇州院,業務當中有大量的舊城更新項目,也同樣受波及較小。在國家壓制住宅開發、住宅市場需求疲軟的同時,近年來國家還略微加大了對公共建筑及公共配套設施的投入。因此部分以公共市政配套設計為主的設計院,諸如廣西華藍設計院,業務量巨大,設計市場需求強勁。房地產的主要業務,也開始向去存量和優化存量的方向進行發展。
那么是否意味著進入以公共建筑設計為主要營業點的設計單位,設計人員的薪資還會像以前一樣豐厚呢?是否從事公建設計的設計人員會比從事住宅設計的同行們高出很多呢?其實不然,隨著房地產設計量的減少,從事住宅設計的人員過于飽和,會轉投公共建筑設計方向,那么傳統公建設計人員便會面臨著更大的競爭壓力,他們的福利報酬自然會隨之下降。來自很多方面的聲音都表示,如今的設計崗位招聘已經由原來的賣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這也是供需關系的一種體現。
中國設計市場一直存在著國家的政策保護。國外設計單位沒有資質在中國從事施工圖繪制工作。而剛剛出臺的相關政策似乎正在逐漸放開這些保護政策。職業資格證今后將不能像以前一樣掛靠于單位。國家也取消了部分設計院的特有資質。建筑師負責制也開始在上海地區試點。有朝一日,如若中國撤掉國外建筑師的準入門檻,屆時中國建筑設計師面臨的挑戰將進一步增加。市場化會加速設計師的優勝劣汰。能力和經驗將更大程度上替代文憑和證書所發揮作用。
很多人預測未來中國的設計單位將有兩種主要的形式。第一種是超級綜合型設計大院,可以完成幾乎所有的設計相關業務,所謂的“設計總承包商”。另一種是小型的專業化設計事務所,如廚房設計事務所、衛生間設計事務所等,走上律師行業中個人律師事務所的相似道路。
越“下游”的行業,話語權越小。此處的“下游”,和河流的上下游關系,又并不相同。房地產和設計院,嚴格說來只屬于上下級關系,而非上下游關系。房地產的產品,并不像流水線生產一樣,會由房地產這一“上游”部門,轉到“下游”部門設計院。而是兩者處于一種類似于從屬的關系。設計院類似于房地產的編外部隊。也許雖然不直接隸屬于房地產企業,但設計院所做之事,無外乎是把房地產的概念和策劃進行完善、演繹,再將設計作品返還給房地產企業。因此它的利潤空間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房地產,沒有多少議價權。國內部分地產企業自己的設計院如綠城集團的綠城設計院和綠城東方設計院,萬達的萬達商業規劃設計院,直屬于集團,他們利潤空間的天花(詞條“天花”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板更無需贅述。
房地產是一個資源整合型的行業,而建筑設計則更多地是從事技術領域的工作。在房地產任職的人員能夠更多的接觸到各項資源,認識各類的人,和不同類型的人、事、物打交道,更容易成為一個“全才”、“通才”,他們提到的更多的一個詞叫“眼界”。相比之下,設計院的設計人才,往往面對的是電腦,面對單調的軟件界面,解決工程技術、設計的問題,更多的會成為“專才”。對于個人未來的發展而言,兩者相較,房地產任職人員,有更大的轉型空間;設計院人才,則有更穩定的職業技能提升作為保障(這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一入地產企業可能就沒有了專業回頭路)。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