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上海既有幕墻2013年9月份,進行了一次大普查,現場普查2012年3月到2014年9月,一共18個月,63個巡查組,164次專家參加,上海8個區既有幕墻總數9785幢,這是2012年到2013年這個階段,2014年12月普查是2239棟,它的分區,當然是浦東新區最多,其次是徐匯區,第三是楊浦區,然后是黃埔,普陀,每一個區的分布有大量的幕墻,對于我們下一階段既有幕墻的改造,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地區分布。調查期間,竣工大于十年的有303幢,占35%,這就超過了建筑膠的質保期,并不等于十年以上就不行了,只是有這么一個界限,第二個,大于15年的,有1476幢,發現大小安全隱患的有342幢占3.5%,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458幢,占5%左右。這就是上海既有幕墻的一個現狀,這個我首先要感謝163個人,參與的這一次調查,這個質量是比較真實的,基本可取。
其實既有幕墻就是一個時代的差異性,這個時代出現了玻璃幕墻。我們對幕墻要提三個問題,第一個,玻璃幕墻安全嗎?我的結論是基本安全,因為按照規范,按照國家的法規不斷的健全,規范不斷的完善技術不斷的進步,認識不斷的提高。上海發布了關于玻璃幕墻的35號令,77號令,78號令,上海還發布了一本規范,目前幕墻的安裝就要根據這一本規范。所以外地到上海裝幕墻的,要熟悉各種規范。70年代到80年代,每一個玻璃幕墻出現問題,波士頓有十分之一的幕墻都碎了,全部更新然后在80年代,美國有很多大颶風,所以這些玻璃都碎了,所以這些玻璃都經歷了一些材料的研究,這是去年海南島大臺風,玻璃粉碎,有些碎的是玻璃自己質量不行,有些是吹起來的東西,砸在他上頭,幕墻連接不行,開啟窗,窗扇掉,還有玻璃被打洞的問題很多。這一個問題要講,玻璃幕墻節能嗎?節能不能一刀切,應該是因工程制宜,因地區制宜,因投入制宜,節能綠色這個概念要細化,所以我要講兩個超高層(詞條“超高層”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建筑節能。
第一個是金茂大廈,金茂大廈當年就提出來要節能改造,我就指出問題,你為什么要改造?他說兩個原因,第一個用電太高,陸家嘴受不了,第二個原因是夏季空調制冷效果不佳,那我就問了,你用頂太高原因是什么?是幕墻的原因嗎?不是,你那么多建筑設備,比如說最近上海中心工程驗收,你有一個154臺的高速電梯,你能節能嗎?那有900多根,六米的多深的底板,怎么去討論它的節能,所以我當時提出了一個觀點,鶴立雞群,什么叫鶴立雞群,你不要用一群雞的標準,去衡量一個金茂大廈,他投資就是180個億,你對這樣的項目,是不是評綠色,用什么標準評綠色,要有針對性的標準,你大家都用一個標準去評價金茂,評價上海中心,這是不對的,金茂大廈,開支已經到了2.7億,你還講他說我用電多,玻璃幕墻還要改造?怎么改,這三個大樓,我最喜歡金茂大廈。為什么要節能?什么是綠色的,值得辨證思維,具體情況具體思維。金茂大廈,你那么多需要用電的,他和玻璃幕墻有什么關系?他的開支是2.75,已經符合2.8,還沒有符合2.5,難道上海這個夏熱冬冷地區,還要靠降低電量來節能嗎?不是的。所以我講玻璃幕墻的玻璃,金茂大廈的節能,是不是在玻璃幕墻上出問題?不一定,這也是一家之言。
其實,上海玻璃幕墻節能,最大的重點,采光頂的節能,采光頂,水平構建,整個表面得是受太陽曬,而下面輻射進來的熱,至少是連續往上升,70到80個頂,所以我覺得吧,可能應該是在采光點,他是一個采熱頂,怎么樣進行改善,這是上海玻璃幕墻空間的,為什么?水平幕墻的輻射熱是十采光頂,東一面是5,西一面的是4,南一面的是3,北一面的是2,最重要的是采光頂,這個東西改善起來比較容易,最容易上手。那么有一些具體數據,這個采光定的受熱,就不具體講了。
我覺得中國的建筑師,要有更大的話語權,要適合中國的國情,要研究自己的國情。但是,這個玻璃是夾層玻璃,SGP,氣溫40度,玻璃表面六七十度,然后在玻璃的空庭里面,四十幾度,頂上,其實你一層,頂上不讓開孔,開孔松掉了,你必須內部內循環,送冷風,送新風。我建議送風,熱空氣在上層,可以改善很多環境因素。對于建筑師來講,我們幕墻專家向你們建議的怎么選好表皮材料,怎么選好玻璃,這是很重要的事情。這個建筑,是一個玻璃周圍,都有防護的玻璃體,熱量都可以進來,所以這個可能是它的一個不足之處,盡管他是超高,超大,超藍,超新,項目做的非常好,而且他是搞整體BIM,整體的BIM,施工的BIM,而且他搞了一個機器人,測量他的數據,馬上進入施工BIM,所以我覺得上海幕墻里面,要搞廣義的BIM,要搞整體的系統BIM,對我們今后的設計工程,都可能改變生產方式。
第二個電梯改造,既有幕墻跟著城市規劃,跟著建筑的改造而改造,有幾種方式,西亞賓館推倒重來,玻璃幕墻超高層的改善,就是因為它的采光,人性化,你如果把采光改成非采光,把輕質材料,改成重質材料,所謂的PC那么搞是不行的。錢從哪里來,幕墻從哪里來,人從哪里來,人到哪里去?現場檢測手段從哪里來?很多業主問我,蕭專家,我的玻璃什么時候碎?我講不出來,我這個玻璃會碎多少,我也講不出來,這個東西是需要檢測的,我就想了一個辦法。玻璃在三要素決定之下,它的玻璃的破損力,我可能基本可以估算出來,你搞這個幕墻,表面運力很強,就很容易破碎,第三個搞震動等等,所以現在怎么抓住既有幕墻信息化的,很快速的。你過去上學學三個指標,現在學三十幾個指標,所以我覺得既有幕墻三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資金,人才,現場檢測手段。三個重點,第一個3.5%有質量安全隱患的幕墻,要重點改造,第二個占15%的數量竣工年限超過15的要積極改造,第三個,歷史建筑文化保護,采用歐洲的成熟的外罩,大通透玻璃方案。
最后,我要講幾點觀念,首先,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了,怎么在既有幕墻的設計、新建和改造中間,有數據思維,很可惜,我們上海檢測中心,也是我建議的,十幾年下來,有上萬個工程都做過他的檢測風壓,細密性,水密性,可惜那么多數據沒有人去挖掘,我希望有一個平臺,有一個隊伍,去挖掘這個數據。
其次,我們要注重數據之間的統計關系,玻璃幕墻沒有理論的,你現在用的彈性理論,計算他的運力,都不太合理。
再則,美國的玻璃幕墻的規范,沒有理論,通通的是做大量的實驗,總結出來的數據,再搞統計回歸,建立一種統計關系,我相信中國的幕墻現在還只能夠走到這個階段。建議提不出什么理論,也不要迷信理論,所以我認為要統計實驗這些數據。
最后,我們把產學研搞起來,搞一個平臺,聚集人才,聚集資源,來享受創新綠色。還有一個共享,如果通過今天的呼吁,把上海玻璃幕墻的人才資源組織起來,來搞一個相應十三五規劃玻璃幕墻建設改造,既有幕墻改造的一個信息化改變生產方式的數據中心,數據庫,人才庫。謝謝大家,有什么具體問題都可以討論,每一個細致的問題都可以討論很細致的內容,我很希望和建筑師交流。謝謝!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