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驅使結構技術進步的動力通常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結構研究本身的突破,另一方面是建筑師提出的千奇百怪的設想,需要結構工程師的合作。有趣的是,許多高水平的建筑師或工程師,會同時浸淫于這兩個專業而融會貫通,他們往往成為時代的推動者,柏林藝術大學建筑學院院長Christoph Gengnagel就是其中的一員。
Christoph Gengnagel原本學的是結構專業,畢業之后,他做了8年的工程師,卻逐漸為工作中缺乏設計感到困惑,終于決定再次回到校園,去攻讀建筑——不是要改行,而是為了提高他的結構設計(詞條“結構設計”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水平,鬧明白建筑設計到底是怎么回事。畢業后,他再次回歸結構工程師的身份,進入德國最有實力的結構事務所Bollinger+Grohmann工作,還在柏林藝術大學建筑學院教結構,甚至擔任了學院的院長。
Christoph Gengnagel
如此交錯的經歷,讓結構的理性和建筑的敏銳完美地結合起來,Gengagel也因此成為許多國際知名建筑背后的結構推手。下面先介紹曾轟動一時,堪稱世界上最大懸挑結構的釜山電影中心。隨后還將揭開勞力士學習中心和歐洲最苗條的超高層維也納DC塔的結構玄機。而Gengagel從結構出發,對于不同建筑設計的點評也頗令人矚目——請一定耐心看到文章底部呦!
釜山電影中心
懸挑結構 截面受力
建筑設計:藍天組
工程時間:2005-2011
釜山電影中心,位于釜山市一處沿海的新開發的區域,這里沿襲著典型亞洲式的大規模開發模式。2005年,由藍天組的創始人Coop Himmelb(l)au主持設計的方案在競標中獲勝,他的設計采用巨大的懸挑,形成有遮蔽的公共空間。這一理念使方案得到業主的賞識,成功中標,于2011年建成使用。
基地原狀
中標時的效果圖
在競標之初,方案就已經確定以巨大的桁架結構實現懸挑,同時已經確定桁架結構需要由兩個支點,而非通常的一個支點來進行支撐,支撐點位置的桁架高度相應更大一些。
方案模型
結構工程師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如何實現這個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懸挑結構了。對于懸挑結構而言,最重要的是盡可能減小懸挑盡端的形變,同時盡可能減少支點的材料損耗。因此我們通過各種手段,一步步將懸挑結構盡端的形變盡可能降低到最小。

上一頁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