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ǎng)]編輯部整理發(fā)布:
懸挑結構的受力分析
· 屋頂桁架 ·
在桁架結構中,上面的桿件受拉,下面的桿件受壓。這個懸挑結構從盡端到支撐點的距離有85m,同時也并非一種簡單的直線形態(tài)——懸臂的下表面崎嶇不平,這也對整個桁架的不同截面提出了不同的形態(tài)要求。
不同截面位置的桁架形態(tài)不同,復合而成三維桁架
它的結構形態(tài),從開始一片片獨立的桁架結構,發(fā)展為三維、復雜的空間桁架結構整體。
三維的復雜空間桁架
這樣復雜的模型必須要借助計算機參數(shù)化建模才能實現(xiàn)。參數(shù)化建模不僅能幫助建筑師控制建筑的形態(tài),也能幫助結構工程師進行各種結構計算。這樣復雜的結構,在我們剛剛學習結構設計,只有計算器進行計算的時代,是不可想象的。在計算機的幫助下,我們能得出多種備選方案進行模擬和對比。經(jīng)過模擬,相比傳統(tǒng)的平行桁架、錯綜復雜相互咬合的三維空間桁架可以有效減少20%懸臂盡端的形變。
通過建模優(yōu)化(左為優(yōu)化前,右為優(yōu)化后)
減少了20%懸臂盡端的形變
參考施工照片,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空間桁架耗費了大量的鋼結構構件。
等待吊裝的空間桁架
· 受拉桿件 ·
在最初的抽象化結構模型中,兩個支點被描述為剛接支點,承托其巨型的屋頂。而事實上,這兩個支點共同組成了一個巨大的建構,同時它們的支撐方式也是彈性的。
其中一個支點主要受壓,另一個支點主要受拉,造成前低后翹的形變。
為了減少形變,我們在另一個盡端增加了一個受拉的桿件,使整個屋頂?shù)男巫儨p少了15%。
雖然建筑方案中原本沒有這個桿件,但由于它能起到這么大的作用,而且本身也比較纖細,不會對建成效果造成太大影響,因而得以采用。
施工中的拉桿
· 支點 ·
兩個支點在建筑中以雙曲螺旋圓錐的形式出現(xiàn),它由對于圓柱的扭轉而來,形成兩個上下連接的圓錐體。雖然表現(xiàn)為曲面,但可以由若干直線桿件組合而成。
曲面由直線模擬而來
上一頁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