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一、采光頂
1. PVB(詞條“PVB”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夾膠層低于1.14
一種常見的現象,采光頂的夾層玻璃比立面幕墻更容易出PVB夾膠層失效現象,主要原因可能有:(1)夾膠層薄;(2)環境溫度高;(3)重力的不均勻作用等。因此,用于采光頂的PVB夾膠層厚度最好不低于1.14。
2. 無冷凝水排放設計
采光頂應有冷凝水排放構造,尤其在嚴寒和寒冷地區,更為重要。
3. 平頂無排水坡度
一般排水坡度為3%,否則在玻璃中心位置會有積水和積灰,嚴重影響采光頂的外觀。

4. 雙鋼化夾層玻璃(詞條“鋼化夾層玻璃”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的炸裂
鋼化玻璃存在自曝的危險,面板較大時(如超過2.5m2),如果其中一片玻璃炸裂,另一片玻璃也可能炸裂,整體可能脫落,存在較大危險,因此在采光頂中,采用超大板塊、較薄雙鋼化夾層玻璃時,還應考慮構造措施,防止玻璃整體掉落。
5. 玻璃梁單夾膠
夾層玻璃是一種結構,一旦其中一片玻璃發生自曝,余下的部分還應該是結構,因此至少應采用三層玻璃進行夾膠,玻璃梁即是具有結構功能的夾層玻璃,因此至少要三層玻璃。蘋果店玻璃結構基本為四片玻璃的夾層玻璃。
6. 雨棚角度過小
一般采光頂平頂至少要有3%的排水坡度,雨棚應該更大一些,否則更容易積灰和積水。
7.無排水溝的設置
雨棚是“面子”工程,應進行有組織排水,一般宜在貼近主體結構一側設置排水溝,并進行有組織導水。
8. 雨棚抗負風壓(詞條“風壓”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問題
雨棚所受荷載相當復雜,現行標準對其規定甚少,一般認為所有荷載組合中向下方向為不利方向。但在一些復雜的環境中,則有可能是負風壓(向上的荷載)起控制作用,這時按常規設計的連接拉桿會有受壓的可能,出現壓桿(詞條“壓桿”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失穩問題。
9. 對稱結構采用非對稱受力
常見的“西瓜皮”結構是對稱的結構,如果對其中一些桿件施加不完全對稱的荷載,會使體系發生不對稱的變形(詞條“變形”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出現密封膠撕裂現象,嚴重的情況導致采光頂漏水。
二、金屬板與人造板材幕墻
1. 中間肋與邊肋不生根
加勁肋應與面板可靠連結,金屬平板中起支承邊作用的中肋應與邊肋或單層鋁板的折邊可靠連結。支承金屬面板區格的中肋與其相交中肋的連結應滿足傳力要求。
金屬板較薄,必要時應設置加強肋增加其剛度(詞條“剛度”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并保持板面平整。作為面板的支承邊時,加強肋是面板區格的不動支座,所以應保證中肋與邊肋、中肋與中肋的可靠連結,滿足傳力要求。一些工程中,中肋只考慮用作保證面板平整度,不作為面板支承邊,此時,中肋只與面板連結,不與邊肋或單層鋁板的板邊連結,中肋處于無支座的浮動狀態,無法作為區格面板的支承邊,此時,面板計算時不宜考慮中肋的支承邊作用。
2. 角片連接
金屬板的連接常見的有角片連接、定距壓板連接和掛接等,角片連接構造比較簡單,但不利于吸收溫度變形,極易造成金屬面板起拱或“塌腰”,影響建筑物外觀。因此盡量減少使用角片連接方式。
3. 鋁塑復合板無折邊
鋁塑復合板邊部不得直接暴露于室外,否則會出現脫膠現象。
4. 面板保溫(詞條“保溫”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存在熱橋
幕墻的保溫通常有三種做法:附墻保溫、附板保溫和懸空保溫。目前附墻保溫應用最多,效果最好,懸空保溫除在開縫系統中應用需要加強外,也是不錯的選擇。附板保溫由于存在熱橋,應用不夠理想,一般在單元式幕墻中較多采用。
5. 大面板宜采用平整度較高的材料
單層鋁板是材料,復合鋁板等為板材結構,因此為提高板材的承載力、提高表面平整度、降低板材成本,通常采用復合板、蜂窩板。
6. 陶板豎縫內未設置定位構件
陶板板材為擠壓板,連接用槽口為通槽,不具備橫向定位能力,掛件通常也是橫向自由滑動,因此陶板幕墻需要采用豎向線條的板縫進行面板橫向定位,比較可靠、實用。掛件與板材之間不宜采用膠粘定位。
7.掛接搭接(詞條“搭接”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量過小
目前國內應用的陶板掛接系統,基本上模仿歐洲系統,其掛接的搭接量一般較小,地震方面考慮較少,而我國地震較多,因此應對這些系統予以改造,以便提高抗震能力,適應中國環境。
8. GRC面板采用全焊接方式
GRC板具有很強的造型能力,板材技術上比較成熟,但作為外墻板(詞條“墻板”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應用,還處在初級階段,主要原因是沒有實現掛接,而是全部采用焊接。
三、金屬屋面
1. T形支座截面形狀設計不合理
T形支座截面形狀至關重要,一些工程出現風掀破壞,和T形支座截面設計有一定關聯,主要是未設防退溝槽或根本沒有防退溝槽。
2. T形支座數量不足
T形支座是屋面與檁條或其他支承結構間的關鍵傳力構件,屋面的抗負風壓性能主要由該構件承擔,因此其數量應滿足要求。通常其間距應通過計算確定,必要時通過實驗確定。
3. T形支座傳力途徑不可靠
T形支座應與構造用檁條直接相連,不應與輔助檁條相連接,這樣才能達到可靠傳力的目的。
4. 咬口方向與水流方向相反
直立鎖邊板的咬口方向應按順水流方向布置,否則會出現漏水現象,且不易進行修補,采用密封膠補打效果很差,極不可靠。
5. 外漏端頭未封堵
外漏端頭應進行封堵或焊接。
6. 屋脊部位屋面板縫隙未封堵,面板未搬彎
屋脊部位或其他伸入部位應搬彎,或采取其他封堵措施,不可不理。
7. 裝飾層連接卡死,未橋接
卡接件與T形件位置重疊,連接后T形件與屋面間不易發生滑動,會出現卡死現象或產生較大磨損,一般可以采用橋接。
8. 穿透屋面
直立鎖邊金屬屋面的優點之一是沒有穿透點,因此盡量不采用穿透屋面的工藝進行作業,確保屋面的防水(詞條“防水”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性能。
9. 排水角度過大
直立鎖邊金屬屋面的U形面板有利于排水,但如果坡度過大,會產生虹吸滲水(詞條“滲水”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現象,因此應控制其排水坡度不宜過大,必要時可采用帶有防虹吸滲水構造。
10. 面板不宜過長
鋁合金和鋼面板,都有較大的熱變形性,如果面板過長,其熱變形也大,與T形件間的位移也就越大,經過一定的時間,會磨穿屋面板,導致屋面漏水。
11. 排水量設計不足,排水天溝未保溫
天溝容易產生熱橋,是節能的薄弱環節,也容易產生噪音,因此該部位應進行三面的保溫處理,其截面尺寸應滿足排水量的要求。
12. 直立鎖邊板折彎部位與T支座摩擦
對于大跨度屋面,屋面板和T形支座間的滑動量較大,因此容易使板材折彎部位與T支座直接接觸、摩擦,最后磨穿,導致漏水。因此應采取措施,避免相互摩擦。
13. 排水天溝無檢修設計
雙層大跨金屬屋面排水是關鍵,通常天溝隱藏在裝飾層內部,這樣外觀效果好,也能進行良好的排水。但一些屋面忽視天溝的檢修問題,出現排水口堵塞,導致屋面大量積水。
上一頁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