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2020年5月22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
李克強總理在 “2019年和今年以來工作回顧”中表示,去年,我國發展面臨諸多困難挑戰。世界經濟增長低迷,國際經貿摩擦加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9.1萬億元,增長6.1%。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調查失業率在5.3%以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9%。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經濟結構和區域布局繼續優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0萬億元,消費持續發揮主要拉動作用。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較快增長。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首次超過60%,重大區域戰略深入實施。

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改革開放邁出重要步伐,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
民生進一步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攫B老、醫療、低保等保障水平提高。城鎮保障房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學生生活補助人數增加近40%,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
總理在報告中表示,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清醒看到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受全球疫情沖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大宗商品市場動蕩。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就業壓力顯著加大,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困難凸顯,金融等領域風險有所積聚,基層財政收支矛盾加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
報告稱,主要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我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這樣做,有利于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傲!是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守住“六!钡拙,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考慮到時間因素,今年兩會召開已經是5月下旬,今年的時間基本上快要過半,加上疫情對經濟的沖擊也非常嚴重,在此背景下,設定年度的增長目標實際意義不大。在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看來,受到疫情沖擊,未來仍然充滿不確定性,全球價值鏈、供應鏈受到沖擊,境外疫情還難以預料?傮w來看,我們要通過“六!眮韺崿F“六穩”的目標,保障經濟的基本穩定。
此外,在今年的報告中,有幾個涉及到房地產行業相關的“關鍵詞”,類似的政策表述都值得房地產行業重點關注。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綜合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務必推動企業便利獲得貸款,推動利率持續下行。
簡評:去年的工作報告對于貨幣政策的描述是要松緊適度,今年則強調要更加靈活適度。
國家為了應對疫情沖擊,采用降準降息等手段降低利率,支持企業復蘇,明確要求今年的貨幣供應量和社融規模增速明顯超過去年。這意味著未來金融環境會繼續保持寬松。但在過去的實踐中,部分資金流向房地產等資產領域,未能直接發揮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導致部分城市資產價格上漲。此次特別強調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是對資金流向的糾偏,未來會進一步加大金融監管力度,防止資金被違規利用,這些舉措將保證房價不會因為流動性寬松出現大幅上漲。

賦予省級政府建設用地更大自主權。促進人才流動,培育技術和數據市場,激活各類要素潛能。
簡評:今年的3月12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授權和委托用地審批權的決定》中曾提出,賦予省級人民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權。相關權限的下放,可以讓各省級政府決定土地的性質轉變。此類規定使得土地性質轉變空間增大,也讓相關審批工作進一步壓縮。同時,各級省政府可以通盤進行考慮,有助于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建設用地市場的管理。

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帶動作用,培育產業、增加就業。
簡評:第一、城鎮化將繼續推進,依然成為房地產在內各產業發展的動力。此次報告明確,中國常駐人口城鎮化率首次超過60%,后續城鎮化發展將為房地產發展提供更多的市場需求,尤其是農民進城購房需求是亮點。第二、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發展的帶動作用強化,各省會城市及周邊縣市的房地產發展將成重點。第三、城市發展明確了“培育產業、增加就業”的導向,類似表述相對較新,房地產發展將帶動更多產業發展,進而有助于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尤其是產城融合的地產項目。

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支持加裝電梯,發展用餐、保潔等多樣社區服務。
簡評:老舊小區改造既是是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也是重大社會治理工程,對于拉動投資促進經濟增長、提升居住條件改善、增強社區治理服務能力都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意義。首先,加裝電梯、危樓改造、電纜入地等會大大減少安全隱患、提升居住品質;其次,據統計據目前各試點城市老舊小區改造投入資金情況來看,預計全國老舊小區的改造將會帶動近5萬億的投資,促進經濟增長;最后,老舊社區改造有利于提升社區基層綜合水平。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完善便民設施,讓城市更宜業宜居。
簡評:盡管房地產市場面臨很大的壓力,但是“房住不炒”依然要堅持,近期全國各地也在積極管控房地產業務,尤其是中介業務等,說明穩定市場是導向。此次兩會重提“因城施策”,其含義在于希望各地基于樓市實際情況來決定具體實施政策,為各地政策松綁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同時,過去提及的幾個內容,包括“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等沒有寫入此次兩會報告,這也使得各地在平衡房地產和宏觀經濟關系、鼓勵地方穩定房地產方面有更大的作為。此外,房地產發展目標依然是平穩健康發展,就當前樓市情況看,市場交易偏弱、樓市投機依然較多、部分貸款資金繼續進入房地產,這都是后續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
以往房地產行業在國民經濟發展遇到挑戰時總是被寄以厚望,于是2005年以來在經過了3輪大起大落之后,行業發現每一次百米沖刺之后都要經歷更長的休整階段,現在"穩定"成為了所有從業者的共識。而“平穩健康發展”不僅是政府對行業的要求,更是遵循客觀規律的行業需要。

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繼續推動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進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促進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
簡評:從區域發展這部分內容來看,去年報告中對此的表述是“優化區域發展格局”,今年已經變以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從發展格局到發展戰略,至少上升到了戰略的高度。“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這些內容在去年的工作報告中均有提及,今年則將“推動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放到首位,此外還將“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內容加入到區域發展戰略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