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01、楔子
建筑立面工程在地產開發商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建筑立面代表了品質需求,代表了項目的品質和定位;好的建筑立面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新建項目的售價,也可以帶來二次銷售的產品溢價。
另一方面:建筑立面的品質和定位決定了項目的材質使用,建筑材質便是成本。對于建筑立面材質而言,工程量較大,且成本波動性大,更需要開發商關注和重視。
案例1:以25層高層住宅為例,地上建面9,720㎡,其中:大堂部分80㎡,兩層基座850㎡,其余約8,790㎡;外墻面積約12,145㎡,其中:大堂95㎡,基座 1,050㎡,其余11,000㎡。我們以不同方案測算:

僅外墻涂飾的建面成本變化,從68元/㎡~203元/㎡,不同的材料構成其成本波動非常大。
第三:建筑立面的風格、材質以及色彩均代表了城市形象,代表了執政部門對城市設計的要求,建筑立面確定后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簡配”,這也更加要求開發商對待立面的選擇要慎重。
案例2:

(圖片僅為示意)
投資定案階段:
已了解到規劃局對外立面材料有要求,前期溝通可突破,且老項目有成功經歷,故按客戶敏感性,采用仿石磚+涂料。
報規階段:
規劃局嚴格要求使用石材+真石漆,經項目爭取,同意使用仿石磚+真石漆,但是不能使用涂料,導致成本增加226.23萬元。
第四:建筑立面是開發商成本敏感點和業主敏感點,雙敏感點造成開發商在立面的建造上不能一度簡配、也不能超配,既要成本適配也要業主適配,這是一個開發商決策水平的體現。
第五:建筑立面的材質選擇,又會帶來建造工藝的不同,不同的建造工藝都會對建造水準提出了很大的要求,這對開發商的施工水平提出了另一個考驗,如何利用合適的成本打造超配的建筑品質,這個課題依然任重而道遠。
如何平衡建筑立面品質和成本,個人有如下的觀點
02、建筑立面的控制策略
① 立面材質的使用要按部位細分,嚴控成本較高材質的使用,要符合產品的定位/產品線;
各家開發商的限額頻率:●●●●●
成本的構成等于單價*使用面積,限制使用面積量能夠控制建造的總成本,對于建筑立面的成本控制策略同樣如此。對于大部分開發商而言,根據業主的敏感性,約束立面材質的使用,這屬于較為常規的操作。
根據使用部位約束立面材質的主要操作思路:
第一步:明確項目產品檔次;產品檔次決定了項目材質使用的策略,高檔項目表現在高檔材料使用的面積大,反之使用面積較小。
第二步:約束材質使用部位,主要是根據業主是否對此部位敏感,業主敏感的部位為依次為:入戶門斗、入戶正立面一層~三層、次要入戶立面一層~三層、次要立面、架空層、建筑\結構裝飾線條、屋面花架等等。

(常見的開發商限額表)
案例3:我們以某地區中檔樓盤為例,基座兩層為石材干掛(單層建筑面積390㎡),以上為多彩石涂料,其中樓盤北向為小區的主立面、南向為小區的主立面,東西立面為次要立面。

基座兩層外墻展開面積約950㎡(其中南北向約670㎡,東西向約280㎡),原設計立面均采用石材干掛體系(干掛石材25mm,主次龍骨),單價800元/㎡,總價約760,000元。
現根據立面的主次程度,將東西立面改為超薄石材一體板(詞條“一體板”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石材飾面12mm,背栓固定),由于一體板能夠大幅度減輕自重,其固定方式省去了主次龍骨,其單價為450元/㎡,優化后總價為662,000元,其優化成本98,000元,成本比原方案降低13%。
② 立面材質設置指導單價(品牌),便于采購
各家開發商的限額頻率:●●●●●;
立面材質屬于工業化產品,價格基本透明,各家開發商基于長年形成的供方戰略庫,實行“量大從優”的采購模式,這一點在立面材質的成本控制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也是屬于絕大部分開發商實行的立面成本控制策略之一。

(常見的開發商限額表)1

(常見的開發商限額表2)
③ 控制外立面率,約束立面展開面積;
各家開發商的限額頻率:●●●;
根據本人統計的數據僅有一半左右的開發商會約束外立面率,還有另一半房企(不乏標桿 房企)是不約束外立面率的;通過外立面率約束外立面成本的做法,在開發商中不算常規操作。
外立面率(只計算住宅部分)=地上建筑單體住宅部分的外墻(扣除門窗洞口)展開面積㎡÷地上建筑單體住宅部分的建筑面積㎡。
一般情況下,建筑的外立面率越高,其成本越高,樓盤的檔次也越高。根據標桿企業的工程經驗,外立面率控制如下:

案例4:

項目A(左邊)的外立面率為1.2,項目B(右邊)的外立面率為1.35,以地上面積10,000㎡來計,項目A總外飾面面積為12,000㎡,項目B總外飾面面積為13,500㎡,兩個項目的外飾面差值為1500㎡,如果兩個項目選用同一種外墻材料時,其成本增量為1500/12000=12.5%。

(常見的開發商限額表1)

(常見的開發商限額表2)
④ 建立外立面標準化,形成產品體系;
各家開發商的限額頻率:●●;
通過立面標準化體系的建立,約束外立面的成本,絕非大部分開發商要走的思路,因為標準化的應用場景便是要滿足規模化企業,批量化產品的高周轉需求,對于絕大部分數量的地產企業而言規模并不太大,標準化的立面并不是非常需要的;但對于千億級及以上的房企,基本上立面都已經形成了標準化,這樣對成本控制的要求更加嚴苛。

(常見的開發商立面標準化1)
⑤ 其他形式的外立面控制限額:體形系數及外立面構件
各家開發商的限額頻率:●;
體形系數=建筑物外表面積㎡÷外表面積所包圍的體積 m³。
開發商約束體形系數的初衷更多來自對建筑節能的有效控制,建筑節能有利必然也對外立面率產生正向的反饋,根據大量的案例經驗總結,體形系數和外立面率呈現一定的正相關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體形系數可以約束外立面率。
外立面構件是組成外立面風格的重要內容,也影響著外立面率,部分開發商會在外立面構件的設計和成本上做一些限額設計,整體控制成本。

(常見的開發商線腳標準化)

(常見的開發商線腳標準化2)
雖然我們無法確定暴風雨什么時候結束,但是有一件事是確定的
——如果不咬牙堅持,我們就無法穿越暴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