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又一家房企債務違約。
當代置業宣布債務違約
2021年10月26日,當代置業發布公告稱,公司于10月25日到期的12.85厘優先票據,未能按時償還票據本金及其應計但未付利息。這筆資金規模2.5億美元的票據,是目前當代置業5只存續美元債中規模最大的。

來源:當代置業官網
當代置業將此次違約,歸因為“預計之外的流動性問題”,而其面臨的不利因素包括宏觀經濟環境、房地產行業環境以及COVID-19疫情等。受此影響,上述票據本金及其應計但未付利息的還款安排,未能于當日達成。
自此,當代置業成為繼花樣年、新力控股等企業后,又一出現債務違約的百強房企。
實際上,早在2021中期業績公告后,當代置業便暴露出毛利率低于行業平均、資產負債率高于行業平均、融資成本上升等流動性風險點。
隨后,當代置業多次出售股權資產、展期債務以解決流動性問題,但仍未避開違約風暴。
01、自救未果
實際上,為避免發生實質性違約,當代置業曾試圖展期、自救,并未出現有的房企消極“躺平”的情況。
10月11日,當代置業在港交所公告稱,尋求將2021年10月25日到期、票息12.85%的優先票據延期至2022年1月25日,同意征求公布。同時,該公司還在尋求縮短債券選擇性贖回的通知期,并贖回8750萬美元的債券本金。
穆迪第一時間將其評級從B2下調至Caa2,其發行債券的高級無抵押評級從B3下調至Caa3,并將上述評級列入可能進一步下調的觀察。
10月14日,惠譽將當代置業(中國)有限公司的長期外幣和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從“B”下調至“C”,并將該公司的高級無抵押評級、未償債券評級及相應回收率評級從“B/RR4”下調至“C/RR6”。
此事一出,當代置業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兼控股股東張雷以及總裁兼執行董事張鵬就立即向外界傳達了對公司財務狀況的信心,并有意提供合計約人民幣8億元的股東貸款支持,以解“燃眉之急”,貸款完成期限同樣也是三個月。
但從當代置業2021年半年報來看,截至期末其銀行結余及現金(包括受限制現金)約人民幣174.24億元,占資產總值17.7%;而一年內到期各類有息債務總額93.47億元。這相對于短期債務來說,違約是可以避免的,但從目前情況來看,財務數據背后的公信力著實有失偏頗。
隨后幾日,當代置業兩次發布公告,加重了市場的擔憂情緒。10月20日,當代置業發布終止有關于2021年到期的12.85厘優先票據的同意征求公告。10月21日,當代置業公告稱,短暫停牌,以待刊發一份載有當代置業內幕消息的公告。
據當代置業該筆美元債招債書,債券重大條款改變需要獲得90%投資人同意。最終,當代置業自救未果,還是發生了實質性債務違約。
而對于此次違約,當代置業在一封內部信中解釋稱,對于此次債務問題,當代置業采用了資產處置、股東借款、戰投方引入等方式,在形勢更加嚴峻的情況下,有幾項工作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導致此次風險出現。對于公司的未來發展,希望通過資產重組和戰略投資人的引進,實現再生和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當代置業旗下的物業上市公司第一服務控股在10月8日就“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并守則刊發構成本公司內幕消息的公告”宣告停牌。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當代置業將正醞釀出售上市不到一年的物業公司“斷臂求生”,同時不排除后續有更多的資產出售可能。
02、高息舉債擴張
此前,當代置業多靠“借新還舊”償還境外債,但在近期房企違約事件頻發、中資美元債市場動蕩的情況下,想要“借新還舊”已是難上加難。前幾日,當代置業美元債大幅殺跌,投資者拋售債券,市場已對其能否籌集到兌付資金充滿擔憂。
從其存量債務看,當代置業面臨的償債壓力確實不小。企業預警通顯示,目前,當代置業存續美元債共5只,存續規模超13億美元,平均票息為11.58%。
截至上半年,當代置業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為83%,凈負債率93%,現金短債比為1.46,仍有一項指標超閾值,保持“黃檔”。期末,該公司流動負債有661.8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有93.4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中期末,當代置業賬面現金及等價物(包括受限現金)約174億元,扣除受限現金后,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136.24億元。賬面有超百億現金,卻還不起十幾億債務,市場已對其財務報表的“含金量”充滿擔憂。
作為一家百強房企,當代置業曾熱衷于舉債擴張,美元債發債利率更是刷出新高。據悉,該公司曾于2018年12月發行一筆1.5億美元優先票據,利率高達15.5%。因發債利率較高,當代置業上半年利息開支合計13.73億元,同比增長10.55%。
當代置業的利潤,一定程度上也被高息債務所蠶食。近五年來,該公司的銷售規模雖然水漲船高,但凈利潤規模始終未超過10億元。從經營性現金流看,當代置業僅2018年末經營現金流為正,其余的2016年、2017年、2019年、2020年均為負。
除了現金流預警指標,當代置業的銷售表現也出現放緩。今年前九月,當代置業實現合約銷售額約335.44億元,同比增長24.6%。但9月單月,35.63億元合約銷售額與36.73萬平方米的合約銷售面積,分別同比下滑23.3%與20.2%。
回看過往,當代置業在“暴雷”前,一直以“綠色建筑”為業內所知。早在2000年于北京成立時,當代置業便主打綠色地產與科技地產,是國內最早從事綠色科技地產的企業。
標準排名日前據房企2020年度獲得綠色建筑運行認證和竣工面積等相關數據,測算出綠色運行指數,當代置業與首開地產、碧桂園、恒通建設、寶龍地產、朗詩集團、中海發展、遠洋集團等房企,位列2021中國綠色地產運行典范TOP10。
而債務危機爆發后,當代置業實控人將采取怎樣的行動,還有待后續觀察。
目前,當代置業董事會主席張雷通過其家族信托,持有當代置業65.38%的股權,長城資產與信達資產的持股比例分別達到6.80%和9.58%,公眾持有18.24%。土地儲備方面,根據克而瑞數據,當代置業總土儲貨值約為899.6億元。
據興業證券統計,算上當代置業,今年中資美元債市場上出現違約事件的房企,已高達9家,包括泛海控股、花樣年、華夏幸福、陽光100中國、天房集團、泰禾集團、新力控股、藍光發展、當代置業,全部未償額280.73億美元。
從中資美元債二級市場看,部分房企債券收益率在違約一周前就已經有所反應,如花樣年、藍光發展、陽光100中國的本輪違約債、華夏幸福等。此外,大多債券在違約后4~5天內收益率波動收斂,基本維持在一定水平。
興業證券認為,近期監管層針對地產的表述有些邊際的變化,包括地方土拍政策的調整也一定程度確保了房企經營可得的利潤空間。但對投資者而言,短期內關注的政策重點仍需放在融資上,是否會有融資方面的好轉從而帶來安全邊際的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