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中國房地產一直是“政策市”與“市場市”并存的格局。
只不過最近2、3年
“政策市”的權重、主導性都在加大。
因此,預測房地產未來走向趨勢,難度在加大!
但事實上,從行業自身調控的初心本質,行業自身發展規律以及50強房企戰略的各種調整,還是可以洞見一些“未來的典型發展趨勢”!
關于房地產的趨勢,簡單總結為以下10點!
趨勢1:未來房地產“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將并存
未來房地產
到底是確定性增強?
還是不確定性增強?
應該說:未來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將并存,畢竟此刻正處于一個百年未遇之大變局!
回到房地產行業:
有人說,2021年是中國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元年”!
有人說,2021年也是房企有史以來最焦慮的“一年”!
事實上,就地產而言,其實這2、3年的確定性在增強,因為政策導向越來越明朗——即所有調控手段的初心、出發點都離不開三大頂層設計。
其一,房住不炒,租購并舉;
其二,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三穩”;
其三,三道紅線與二道紅線倒逼房企進入“穩健發展”模式!
未來即使新增一些大大小小調控舉措,包含這次第二輪集中供地規則的改變,其實無非是圍繞三大頂層設計去展開!
三大框架下,中國房地產全面進入“低增長,低利潤,低預期、低容錯”的新階段!
這看上去很“確定了”,至少地產圈內部基本達成共識。
國家不是為了打壓行業,而是為了行業更有序、穩定、規范發展!
但同時,外圍的“不確定”也在增強。
其一,一系列房地產外圍的高強度(詞條“強度”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大力度政策正在連續推出。
比如教培行業的大調整,三胎政策的亮相,對暴利行業互聯網巨頭、娛樂行業的打壓,對學位房的動真格調節,包含最近“共同富裕”的新導向……
這一輪房地產外圍政策之高密度、高頻次、強力度,堪稱罕見!
這些更大的外圍大邏輯,未來或將對房地產行業的小邏輯進行調整。
其二、2021年是房企“爆雷”年,不排除2022年也是。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8月,已有超38只涉房債券違約,數量超過2020年全年(18只)。截至8月23日,遞交破產文書的房企累約260家,平均每天約1家房企破產。
更讓同行焦慮的是,今天房企暴雷違約房企已經從不知名的中小房企、百強房企,變為千億房企、頭部房企(比如恒大、華夏幸福、藍光等)等蔓延!
其三,2021下半年樓市轉向,成交量下滑鮮明。
6月過后的7月,8月整個房地產銷售量、到訪量都在迅速掉頭向下,龍頭房企也下降20%甚至更多。
整體而言,雖然房地產自身政策趨于確定性,但圍繞房地產圍城外的多發性、高強度、不確定性政策則是“更大邏輯”。未來就擔憂到一定時候,外圍不確定性大邏輯,會形成對確定性小邏輯的底層修改。
比如,作為龍頭之一的融創也在2021下半年全面調整,提出“安全戰略”。
其一、未來房企即使三道紅線綠檔達標了,企業也不一定沒風險。
其二、在未來,你必須保證自己真的是安全的,且是在任何環境下都是安全的。
以上兩點,正是來自孫宏斌的提醒。
趨勢2:房地產沒有“夕陽化”,只是走向“成熟、自律、理性”新階段
地產行業夕陽化,顯然這個認知有些過度悲觀。
但也正常,我們常在悲觀中放大恐慌,這是人之心理。
但理性看,中國房地產只是走向“成熟、正常、自律”新階段。
通過《地產總裁參考》對全球發達國家的總結,歸納為3點,給地產人打打氣。
其一,哪怕城市化超80%的歐美國家,比如美國成熟房地產市場,其房地產依舊是支柱產業。
2020年,美國GDP接近21萬億美元,這其中由房地產創造的行業GDP就達到了2.7萬億美元,占國民經濟比例為12.9%,遠比我國的7.5%更高。
同樣,當下美國最大開發商霍頓、萊納、帕爾迪等,他們每年開發營業收入依舊在1200億人民幣的體量!
從這個角度來看,即使在城鎮化尾期,房地產開發依舊不會消失,而且考慮到中國國情特色,未來中國龍頭房企,同樣會有相對可觀的規模體量。
其二、十年前媒體也說家電業、建筑業等是“夕陽行業”,唱衰者眾多,但現在看無疑是個“笑話”。
一位地產投資者也表示:“不要亂用夕陽行業,因為夕陽是衰退意思,是指行業需求持續下降,若干年就消亡了,但如果需求永不消失,只是高峰過后長期維持在一個不低的總量水平,那么這就不叫夕陽行業,而應該叫成熟行業。”
今天中國房地產就正在走向成熟階段!
即未來中短期會保持15萬億~20萬億超級體量!即使更長期看,也會維持在10萬億體量!
對比之下,今天我們也看到10年前被稱為夕陽行業的
空調行業,出現“格力電器”的高增長;
水泥行業出現了“海螺水泥”;
家電行業出現“美的集團”;
……
這些都是在行業規模橫盤乃至下半場依舊實現中高速增長、高質量的頭部企業!
對此,郁亮也提醒:“未來房企可持續發展機會空間巨大,空間體現在四大維度:“其一、客戶的需求,其二,城市發展的需求。其三、機會來自對存量價值的挖掘。其四,科技數字化釋放的價值。”
趨勢3:未來3、5年50強房企依舊會“深度調整”
50強乃至百強房企,看上去不錯了。
但事實上,未來3、5年, 50強、30強房企也會發生深度大調整!
其一,三道紅線讓房企分化進入“加速期”。
一方面高負債房企將面臨被動調整,減少拿地,最終直接影響未來2、3年業績和結算利潤表現;而另一方面,一些本就財務穩健現金流充裕的頭部房企將有望適度增加投資強度,加上未來潛在收并購機會,將最終獲取“新一輪”超越發展和二次晉級機會。
比如某30強總裁就表示:“三道紅線之后會帶來新一輪清算和洗牌,勢必加速房企分化的力度,一些百強房企甚至50強、30強房企會跟不上行業平均增長。”
其二,行業集中度大提速!
現在的房企集中度,不僅是銷售額集中,更是“土地集中,資金集中,人才集中”等一系列集中,房企“頭部領先優勢”產生了“乘數領先效應”。
比如目前最安全、最優質的四大一線城市核心地段項目,基本都是央企、國企獲得。
有機構預測,預計TOP10房企銷售市占率2020-2024年由28%提升至約40%!
比如某5強大佬就表示:“隨著調控的進行,并不是你在頭部就永遠在頭部,這個行業買完地以后到交付有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未來有一些房企會被清算,同時,一些優秀企業的優勢會慢慢跑出來。”
其三,三道紅線有利于行業更穩健,但也因為在資金、融資維度,央企國企相對有先天優勢,因此未來15強央企、國企將擁有更大優勢。
比如某十強頭部央企高管稱說過:“其實國進民退還好,因為三道紅線下活得很好的優秀民營房企依舊大量存在,比如龍湖、金地等,所以未來核心還是企業自身戰略與經營是否足夠穩健自律。”
比如某5強大佬在業績會上就強調:“出問題的房企,并不是因為政策調控,而是自己地買錯了,布局有問題,產品有問題,或者戰略有問題。”
趨勢4:誰未來活得好?財務穩健的頭部房企及“地方龍頭”房企
2021年之后,哪些房企會“活得好、活得久”?
除大型央企外,答案大概是兩類民營房企會活得好。
其一,財務穩健,戰略清晰、競爭優勢鮮明的頭部房企;
其二,地方龍頭房企,尤其還沒有完全市場化的城市的龍頭房企會活得好。
事實上,建業董事長胡葆森對此有個判斷,即未來中國房地產會有2個趨勢。
其一,幾乎所有大中城市房地產市場份額,70%左右會控制在前20大地產商手里。
其二,每個城市的前20大地產商,有一半甚至超過一半不是本土的地產商。
的確,在非完全市場化競爭城市的龍頭房企,比如在深圳,在鄭州、在廣州,在昆明等,本土龍頭房企由于擁有大量城市更新土儲、良好的政商關系以及產品、品牌、客戶等擁有區域優勢,他們會“活得好、活得久。”
比如深圳的卓越,佳兆業,鴻榮源等,
比如鄭州的建業、康橋、永威等。
比如廣州的越秀地產,杭州的濱江等。
當然,在完全市場化,公開化程度高的一二線樓市,那幾乎就是10強房企的天下,地方龍頭房企都在走弱。
比如我們看到金地在2021上半年保持業績60%的高增長!
比如濱江集團2021上半年銷售額增長60.7%至879.2億!
這些財務穩健的頭部房企和地方龍頭,都在跑贏同行,跑贏行業均值!
趨勢5:2022年利潤率降到谷底后企穩,5道紅線下房企中低速增長
未來中國房企成長而言,可以總結為三個受控:即“規模受控,利潤受控,負債受控”!
其一、三道紅線和銀行二道紅線,基本在資金面上給房地產行業成長進行了“總量”嚴控!
房企規模成長本質還是投資驅動,而一旦資金總閘口收緊,那么房企未來的規模增長自然進入中低增長階段!同時,有些管理粗放、負債過高的房企甚至會進入負增長!
其二、未來行業利潤率會走低,預計2022年會到谷底后逐步企穩!
為何說行業利潤率會繼續走低?
一方面地價與售價的占比越來越高。比如2017年到現在地價占房價的比例大概上升了15%;另一方面從時間節點看,房地產是預售制,長周期,因此利潤兌現有個“延后效應”。
比如2021年大多房企利潤率失守,是因為今年房企毛利率、凈利率大多源于2017年、2018年、2019年的高價拿地的結算!
考慮到這個結算周期,預計2022年行業利潤率還會下滑!
2018年之后一系列調控和力度加碼,房企2020年拿地趨于“理性,謹慎、高標準”,這也意味著房企到2023年房企利潤會有一個降落企穩回升的過程,但整體不可能回到過去的暴利時代!
對此,旭輝總裁林峰明確表示:“行業的毛利率未來可能還會進一步下降。行業中的優秀企業可能做到20%左右,差一點的15%左右,而凈利率在8%到10%,可能是行業未來的優秀水平。預測行業的毛利率,我認為可能到明年年底,這一輪行業的毛利率跟凈利率基本上可以見底。因為2017、2018年一些低利潤的項目對很多大型企業來說都已經消化完成。”
同樣,龍湖認為:“在限價大環境下,行業毛利率回歸到一個合理的區間,龍湖去年是20%~30%,未來將保持20-25%的毛利率。”
不少房企紛紛吐槽;“未來房企凈利潤率能確保3%-5%就不錯了”!
相對而言,多元化拿地,融資成本低、競爭優勢突出的房企利潤率未來相對會高一些。比如多年凈利率超過20%的中海地產而言,中海也表示:“未來也不排除利潤率下滑的可能。但中海對其凈利率超越行業平均3-5個點,依舊有十足信心。”
趨勢6:城市深耕進入“數量與質量”PK賽!
房企如何破解“低增長、低利潤、低預期、低容錯”的四低問題?
應該說,深耕戰略,是應對管理紅利,四低困境的有效破題方法之一。比如類似濱江地產在浙江、龍湖在重慶,龍光在廣東、建業在河南……眾多成功案例是驗證過的。
今天作為規模房企,在當下階段和市場環境,需要不斷審視自己投資面是否過于寬泛,是否要收縮聚焦?即
該深耕的城市要繼續深耕
該退出的城市要果斷退出
必須進一步動態優化投資布局。
比如有的地方是避風港,可能要加大投入;
比如有的地方能提供充沛現金流,要加大力度;
比如有的地方風險很大,那就要堅決就撤。
事實上,你會發現今天業績會上,規模房企都在公布多少城市市占率第一,比如萬科33個城市位列當地前三,比如融創半年9個城市就破100億。
尤其在今天“四低”時期,深耕能夠形成綜合經營和管理效應。比如某千億房企就統計發現:
比如近幾年深耕城市利潤是普通城市50%以上;
比如深耕城市費用節約比普通城市節約25%以上;
比如開發效率方面,深耕城市比普通城市拿地到開盤時間平均快一個月;
比如開盤去化率看,深耕城市比普通城市的去化率要高出40%。
比如萬科很早就提出各區域要提高市場占有率,最好能做到當地前三,但很多城市都沒達到。所以,萬科未來的重點不是拓展新城市,而是深耕原有市場!
趨勢7:房企競爭變為“產業鏈、供應鏈”的生態競爭
低利潤時代,必然導致低成本、高周轉戰略!
低成本、高周轉、高品質戰略下,未來房企競爭力會演變為產業鏈、供應鏈的生態競爭!
其一、基于產業鏈的整合,這兩年比較典型的是建業集團。
即建業被譽為“中國房地產界全產業鏈第一股”。
旗下擁有4家上市企業方陣,即建業地產、建業新生活、筑友智造、中原建業!
比如建業地產是投資平臺,建業新生活是服務平臺,這意味著房地產產業鏈“一前一后”平臺都有了。而在中間制造環節,建業在2019年收購了筑友,在產業鏈上把中間制造環節補上,同時,作為代建第二股的中原建業2021年香港上市,整體而言,建業形成從投資、建造、代建、服務的產業鏈一條龍體系。
未來無論建業地產,還是中原建業,都交給建業新生活做售后和服務,這就是“聯合艦隊”!
這種聯合作戰,就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單一住宅開發進入低增長、低利潤時代的“不足”;同時,又支撐了整個建業集團在未來成長性、盈利能力乃至產業競爭全方位的提升和優化。
比如建業輕資產2020年就實現343億銷售額,為建業破千億立下了汗馬功勞。
比如在最近,建業集團攜旗下四家上市公司(建業地產、建業新生活、筑友智造、中原建業)以全產業鏈“聯合艦隊”,聯手陜西龍頭企業榮華控股共同開拓市場,力爭在不久的將來做到500億的果實。
其二,整合供應鏈也是行業趨勢,綠都供應鏈整合,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面對房地產進入“高品質、低利潤、高效率”時代,綠都地產強調要“掌握供應鏈、產業鏈”的主動權,且力圖做到差異化的產業鏈布局能力。
比如綠都首先梳理“產業鏈”后,就明確
哪些環節必須進行“自建自營”?
哪些則在社會化分工下精選伙伴合作共贏?
最終,綠都得出結論,即“圍繞產業鏈利潤最豐厚環節、圍繞品質管理薄弱環節、圍繞構建綠都產品力的差異化特色”去強調以我為主,甚至不排除自己來做。
截止2020年,綠都成立了“建工、設計院、造價咨詢”公司,這些產業模塊綠都開始采取自建自營。
其三,龍湖的同路人原則也值得在地產下半場強調。
即龍湖一直強調“同路人”原則,即龍湖強調對供方必須高度友好,包括對供方的支持、培訓、支付,以及共創與賦能。
趨勢8:房企多元化進入“加速期”,能見度會更高
早期房企多元化是掛羊頭賣狗肉,是為了勾地,但如今住宅高度承壓,增長乏力后,規模房企多元化、地產+、第二曲線被紛紛提上戰略議程與落地時間表。
一起來盤一盤!
代建市場:綠城未來5年要做到1500億。
商業市場:華潤未來5年要做到362億租金,萬達商管上市后預計更高;
經營收入:龍湖未來2024年要做到1000億收入。
綜合收入:金科未來力爭“地產+”500億,代建300億。
非地產收入:世茂力爭非地產開發收入提升到150億,未來3年希望占總收入超20%
相對而言,龍湖的地產+起步更早,而且各個航道沒短板,競爭力鮮明。
比如在住宅、商業、物業、冠寓早期布局的四大航道都是“做一成一”,都成為細分賽道的佼佼者之一。
比如2016~2020年,龍湖非開發業務收入復合增長率達 42%,顯著高于萬科、保利等同類房企。
相對其他房企“多元化”,很多都5年、8年以上,但很多
要么沒形成氣候,
要么先多方試水再做減法,
要么“有的很好、有的不足”的嚴重分化。
相對而言,龍湖的地產+, 做一成一,基本“戰略試錯成本”較低。
當然,龍湖也不認為龍湖各航道是多元化戰略,龍湖多航道本質是一盤棋,是“空間即服務”同一戰略下的客戶群,客戶是差不多的,而且服務他們的能力也是差不多的。
未來房企多元化進入深水區后,綜合房企將形成“開發收入+運營租金+服務收入”的綜合性收入!
以龍湖為例,收入結構呈現多元化,均好化!
其一、相對財務穩健,戰略清晰的龍湖在開發賽道擁有跑贏行業的增長力;
其二、以天街為代表的龍湖持有類物業的租金穩定且中高速增長;
其三、智慧服務未來空間廣闊,收入想象空間巨大。
趨勢9:商業板塊紛紛打響“100億租金戰”
商業地產,是房企多元化除物業板塊之外最見效的又一賽道。
商業地產,未來5年會大提速。
盤點下來,幾乎頭部房企5年戰略都奉行了翻倍戰略!
華潤2020年商業租金收入達161億,未來5年翻一倍,達到362億。
龍湖2021年商業租金力爭85億,未來力爭做到更高量級!
同樣新城20221年力爭租金85億,未來吾悅150個購物中心開業,租金也是了得!
受“先行者”可觀的租金、營收和比住宅高出幾倍的利潤率,不少商業地產少年派也要求茁壯成長!
比如旭輝計劃從2021—2023年租金增長率維持50%以上,2023年租金超20億。未來旭輝每年會有大概10%的拿地資金是可以投在商業項目上
比如新進入住宅規模前十的招商蛇口,也力爭未來5年做到雙百戰略,即100個購物中心,100億租金。
比如中海在商業地產板塊也提出“進取”戰略。即2023年力爭做到100億港元營收,而在2025年則力爭做到120億人民幣。這就意味著,中海將在商業地產板塊力圖實現5年3倍高增長的愿望。
本身商業地產也是地產行業的未來,歐美和香港樓市都體現了這一特征。
比如當下美國最大的商業地產西蒙地產最近3、5年市值都在400億~500億美元,幾乎超過當下大多規模房企市值。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上半年,萬科商業租管費同比增19%,龍湖商業租金收入增39%,華潤增長65%,新城增長73%。
面對未來,作為住宅巨頭的萬科也在2021年安排大咖王海武提速萬科商業!
而龍湖也預計未來3-5年租金增長每年能實現30%以上增長!
商業地產賽道,龍頭房企進入大提速階段!
趨勢10:地產下半場進入并購黃金時代,當下并購熱是“地產+”
關于并購,由于當下并購都是收購資不抵債,收購存量債,在三道紅線下,所以孫宏斌說當下沒發收購。
但事實上,如果談并購本身,從歐美房地產市場歷史軌跡以及中國房企自身分化加速而言,未來并購大概有幾個趨勢。
其一,三道紅線2023年后,百強房企會真正進入全面綠檔、財務相對穩健、自律的新階段。那個時候“存量債”低了,而且項目資產質量也會比當下高,因此,預計2023年,2024年后較長一段周期,地產類并購會逐步增多。
而在當下,孫宏斌也表示:“很多房企過去高負債后存量債動輒500億,而三道紅線每個房企都有負債上線,因此短期并購市場是不存在的。”
其二、歐美房地產發展史往往也是地產前半場收并購相對少,而在地產后半場手并購增多。
比如美國房地產下半場并購有2個特點:
其一,下半場行業規模不增長了,美國頭部房企增長都有限,彼時成為規模拉升的手段不是自身投資驅動,而是收并購。
其二,美國下半場房企并購的質量相對優質。即出現第一收購第三的重大洗牌舉措!
比如當下全美最大開發商霍頓就在90年代到21世紀初,連續并購了10余家企業,最終規模快速在高位上又翻了一番!
比如當下美國最大商業地產公司西蒙,就是在1993-1996三年間進行了5次并購重組,使得公司資產從17.5億美元遽升至59億元,復增率達49.9%。有人評論:“西蒙在美國商業地產的并購地位可能比融創之于中國地產還更高,成立幾十年幾乎每一年都有并購,累計并購超過百起。”
落在中國樓市
地產上半場房企分化更多基于“投資強度引發規模分化”,
地產下半場房企分化更多基于“收并購差異引發企業二度分化”!
其三、值得一提的是,預計在“地產+”戰場規收并購進入加速期。
當下看,中國房地產的“并購”質量還存在眾多問題和風險。比如希望被收購的企業往往都是資不抵債,負債過高,而且土地資產都是“問題土地”,很難中短期盤活,導致并購機會雖多,但好的標的不多!
橫向并購承壓,但在縱向收并購卻是進入“戰略機遇期”。
其一,龍頭房企的地產+新航道本身正處于“規模為王”的高成長階段,收并購可以迅速實現新航道的規模優勢。
其二、并購增加優質資源籌碼和能力,可以增強龍頭房企各個新航道的競爭優勢和綜合能力。
其三,收并購可以搶占細分賽道的優質資源,可以提升新航道企業的先發優勢。
比如這2年,龍湖智慧服務航道每年會超過30%增長,有一部分就要通過外延式收并購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龍湖不僅并購多,而且并購質量高。
其一,龍湖不是為了收購而收購,而是看并購兌現跟公司整體布局、跟用戶的需求是否匹配?與龍湖的文化、價值觀,包括質量要求是否匹配?龍湖收并購絕不是為規模而規模。
其二、2021上半年龍湖收購的東北的億達服務、鄭州的楷林商務服務,包括港資的像新世界等物業公司也實現了雙贏。即合作方把物業賣出去,獲取資金或是受益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他們還考慮未來新開發房子交由龍湖來管,可以實現對用戶的溢價能力!
同樣在地產+賽道中,預計后期龍頭房企會加速各個細分“地產+”賽道的并購!
小結
在一個“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并存的地產新時代,無論未來行業如何變化?企業如何調整?
但整體而言,推崇房地產行業穩健、持續發展,造好房子、提供好服務是趨勢必然。同時,圍繞地產科技化、數字化,智能化的“三化”改進,持續優化管理和優化產品、服務客戶體驗也是必然!
房地產不是夕陽產業,只是正走向成熟、穩健而已!
2021乙方,想對甲方(房地產開發商)說的話:
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的讀者朋友應該都知道,過去各大金融機構對房企融資,都會有一份自己的合作名單,來規避風險。現在,隨著房企爆雷概率越來越高,一些地產乙方,也開始建立合作黑名單,以免踩雷。
前幾天,圈內朋友有一份《開發商合作預警名單》,看起來應該是房產銷售或渠道公司的內部風控表,總共涉及25家公司,大部分信息都來自媒體報道,相當于整理了市面上媒體對房企的風險預警信息。其中,除了大家都了解的華夏、泰禾、協信、藍光、恒大外,還有很多人沒關注的寶能、天房、陽光100、恒泰,及存在一定隱患的建業、富力、花樣年、榮盛等。
從風險項目內容看,主要還是違約、高負債、裁員、負面評級、業績下滑、三道紅線、拖欠款項等原因。雖然主要來自于媒體報道,相比金融機構的風控表,顯得不那么專業,但對于一家從事玻璃(詞條“玻璃”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鋁型材、五金配件(詞條“五金配件”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密封膠,以及隔熱條和密封膠條的乙方來說,也算是很有用了。
有意思的是,這家公司將與房企的合作風控,分為4個等級:
1、不新增合作、嚴禁墊傭。例如華夏幸福,這類合作也沒啥意義了,難賣還拿不到傭金。
2、嚴謹墊傭。例如泰禾、藍光,這一點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覺得挺有意思,看來這些已爆雷企業還能合作,只是不要給他墊錢就行?
3、結合合作項目、回款條件謹慎合作,拒絕墊傭。例如綠地、富力等,說明這些公司的優質項目還是能合作,只是避免墊錢。
4、結合合作項目、回款條件謹慎合作。例如陽光100、花樣年等,這些公司目前需要警惕,好的項目可以合作。
總體而言,這家營銷公司從能不能合作,能不能墊傭兩個維度,對風險房企的合作進行了分級管控,雖然挺粗的,但感覺基本有效。
今年以來,隨著房企問題浮現,市場上很多大型乙方企業,都出現了史無前例的損失計提。有些公司,甚至把幾年的利潤都墊了進去。比如易居在半年報中表示,由于個別客戶信貸質素惡化,相關應收款項的預期信貸損失的金融資產虧損撥備高達19.37億。要知道,易居2020年歸屬股東的凈利潤只有3億,這一把下去,真是五六年都白干了。上周,還有一家廣州的設計院,內部發通知,說因為房企商票逾期導致現金流短缺,要降薪20-40%。類似案例數不勝數,從代理公司、渠道公司、設計院、建材公司,今年好多聯系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的,都在抱怨自己拿不到錢,問那些甲方會不會倒了。
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發布上述內容,算給廣大的門窗幕墻行業從業者一個參考!以前房地產好的時候,是充分的甲方市場,乙方拼命搶活干,哪怕是墊錢也愿意給你干。現在,市場發生質的變化,一些甲方你給他干著干著,他自己就不行了,尤其是債務逾期、工資發放出現問題的,這類你就別指望能給你付款了。
要知道,在房企還款排序中,金融機構借款、員工工資都是高優先級的,乙方的費用是最后才付的。
所以,現在開始,地產乙方的風控必須前置,每一家乙方單位都應該開始建立自己的風控原則,以免活干完了,錢收不到。通常乙方也沒啥研究能力,可以借鑒今天分享這家銷售公司的邏輯,整理各大房企的市場信息,一般正規媒體的報道都還是能反映一些問題的。在合作的層面,要從能不能合作及墊不墊資兩個維度考慮,對于有風險的房企合作要非常謹慎,付款條件上要有堅持。
以前很多生產玻璃、鋁型材、五金配件、密封膠,以及隔熱條和密封膠條的乙方,都覺得房企那么大,付款即使慢但總會付,現在很多血淋淋的案例告訴我們:一旦風險暴露,再大的客戶都可能會打水漂。
為什么“乙方”說給“甲方”的話,要放在最后呢?因為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覺得這是一個“馬后炮”!但是就像股市的漲跌一樣,如果都能提前預知,大家也沒必要學習了,都成了yyds ……我們只有不斷犯錯,不斷改進,才能真正進步!當然前提是犯的錯誤,也別太大,若直接判定為“死刑”,那也就沒有轉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