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 日下午2點35分左右,北京海淀劇院大廳
玻璃幕墻上一塊約2平方米的
裝飾玻璃突然從7米高處掉落。值得慶幸的是,雖然當天是個周末,又逢白天,該劇院還有電影演出,掉落的
碎玻璃沒有造成任何人身傷害事故。
好端端的“精品工程”為什么出現這種“聳人聽聞”的事故呢?記者為此對相關人士進行了跟蹤采訪。
突發意外迅速應急 據悉,海淀劇院是海淀區政府斥資重建工程,于2003年12月26日重張開業。由于它地處繁華街區,同時具有一流的軟硬件設施,開業以來取得了不俗的經營業績。據該劇院馬經理介紹,當天事故突發后,他們迅速報告了上級單位。海淀區文化委員會的領導馬上會同該項目的設計和施工單位,只一個小時的時間,就聚集在一起,開始了現場“會診”。經過多方論證,此次事故的原因終于水落石出,事故是幕墻的
鋼化玻璃自然
爆裂而引發的。
由于正值國家安全生產月期間,劇院及相關部
門,沒有互相扯皮。作為事故的整改措施之一,施工單位于次日立即對破損的位置進行了局部更換。區文化委員會的領導幾次召開會議,商討防范措施。據馬經理透露,為了防止幕墻其它玻璃發生同類事故,劇院正在打算將幕墻整體貼上一層
防爆膜,以防萬一。
自爆結論能否自圓其說 對于幕墻玻璃的自然爆裂現象,建設部
建筑幕墻研究所李懷亮指出,通常幕墻所用的鋼化玻璃,的確有自爆現象的發生幾率。據中國
建筑玻璃工業協會秘書長張佰恒向記者描述,所謂鋼化玻璃,是
安全玻璃的一種,它是將普通玻璃,通過先
加熱后驟冷的手段,改變其內部的
應力分布狀況,使其提高
強度。鋼化玻璃之所以被稱為安全玻璃,是由于它在外力作用下,一旦破損,會出現圓角型的粉碎體,俗稱“玻璃雨”。盡管是
脆性物質的玻璃,這種圓角型的粉碎體“玻璃雨”不置傷人過重。張佰恒坦言受
熱脹冷縮影響,鋼化玻璃確有自爆現象發生,其原因相當復雜,不是只言片語能夠解釋清楚的。
海淀劇院玻璃幕墻的施工單位的王總經理通過電話告訴記者,有關資料顯示,鋼化玻璃自爆現象的比例約為千分之三。他們公司完成的海淀劇院項目,是完全按照國家技術規范和設計要求施工。王經理直言透露,隨著各種
采光頂和玻璃幕墻應用范圍的日益廣大,希望這次意外能夠引起所有建設單位的重視。當前
安全玻璃材料種類有許多,除鋼化玻璃以外,還有
夾膠玻璃、
貼膜玻璃等。夾膠玻璃的特點是經過鋼化處理的
中空玻璃,用膠粘合后,即便因意外發生
破裂,破裂的玻璃也會因膠粘合而不致傷人。
貼膜玻璃是在
平板玻璃表面貼上一種多層的
聚酯膜,以改善玻璃的性能和強度,使其具有
保溫、
隔熱、
防爆、防紫外線、美化外觀、安全等功能。當然這些材料的價格比一般鋼化玻璃要貴。王總認為,從投資方的長遠角度看,
高層建筑物的玻璃幕墻最好采取夾膠玻璃,這樣能夠一勞永逸。
強化安全意識幕墻有法可依 “中國每年有一點二億平方米的建筑幕墻需求量”,“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建筑幕墻的最大生產國和使用國。”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鋁門窗幕墻委員會主任
黃圻如是說。
據悉,為了使這巨大的市場健康地發展,國家在制定行業技術規范的同時,質檢部門進一步明確了建筑幕墻是國家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的重要工業產品這一概念。強調任何企業、單位和個人未取得《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不得生產建筑幕墻產品。
根據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規定,建筑幕墻產品中
立柱、
橫梁、付框的
構件下料加工、開啟扇組裝、付框的組裝、
玻璃板塊的清洗、注
結構膠等工作,必須在工廠內完成。施工現場只是完成掛付框、注
密封膠、清洗驗收等工作。
按照建設部建筑幕墻研究所李懷亮所說,建筑幕墻的設計和施工單位,一定要堅持國家技術規范原則。設計部門應該根據建筑物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確定幕墻的材料工藝。施工單位要從細節做起,精密組織精心施工,要注重技術培訓,使整個隊伍緊跟現代技術潮流。
還有監理的作用,不能弱化,監理要專業知識全面,原則性強,敢于碰硬釘子。
放眼國內城市街頭,玻璃、
鋁板、
石材等幕墻建筑物鱗次櫛比。我們希望所有建設單位,在制定美麗時尚的造型設計時,優先考慮材料的安全牢固性,使各種幕墻建筑在安全永久的前提下,裝扮現代都市的美麗風情。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