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的問題
1、新建建筑執行節能設計標準比例較低
一是新建建筑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的比例較低,根據最新的調研結果顯示,2000年-2004年總體采說全國各氣候區,按節能標準設計的項目為58.5%,按節能標準建造的項目為23.3%。在寒冷和嚴寒地區,兩者值分別為90.1%和30.6%;夏熱冬冷地區兩者值分別為20%和14,4%;夏熱冬暖地區,兩者值為11.2%。調查結果表明達到節能設計標準要求的建筑比例較低形勢不容樂觀。二是新建建筑節能工作發展不平衡我國的建筑節能工作在不同氣候區、不同的經濟發展區都有很大差異。在北方地區,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頒布較早新建居住建筑執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比例較高,而在南方及過渡地區,建筑節能工作則剛剛起步,尚未全面推進。在同一地區內,經濟較發達的地區節能工作進展較快,經濟欠發達地區則相對滯后。
2、公共建筑高能耗、低能效問題嚴重
大型公共建筑是指建筑面積在兩萬平方米以上,采用中央空調的公用和商用建筑,如大型超市、商廈、賓館、寫字樓、交通樞紐等。目前這部分建筑占城鎮總建筑面積的5-7%,但高能耗、低能效的問題十分突出。根據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對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進行評估和檢測后,大型公共建筑的平均用電量為100-300度/m
2年,為
住宅建筑的用電量的10倍以上(不包括采暖)。在我國大城市,這類建筑的總耗電量基本與當地住宅的總電耗持平。“九五”到“十五”期間我國城市建設的重點是住宅建設,但目前此類大型公共建筑快速增長,這將導致建筑用電量的急劇增加,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這部分能耗的增加。
3、新建建筑節能效果不佳問題突出
根據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空調所歷時2年,組織對北京市近幾年不同類型的近200萬平米的居住建筑的建筑節能情況檢測的結果,北京市按照節能50%標準建造的建筑中,有相當一部分建筑的能耗水平大大高于節能50%標準的要求,僅僅實現了約30%的節能,其他城市和地區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主要原因是建筑節能材料產品質量較差、施工工藝水平較低、質量監督不到位以及采暖空調系統運行過程中缺少節能管理等原因導致新建建筑的節能質量難以保證。
4、供熱體制改革步伐緩慢
供熱體制改革是個難度很大且涉及社會穩定的工作,需要進行多方面全方位的充分考慮,穩妥的推進。由于缺乏相應的缺少經濟政策支持,以及北方地區供熱普遍存在熱費收繳比例低、供熱設施
老化、低收入家庭保障問題的困難,對高耗能的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難以真正啟動。由于自前熱費是按面積計量,同時由熱用戶單位繳納,熱用戶沒有主動節能的積極性,熱費調節機制尚未形成,導致
節能建筑不節能。具體體現在“三個沒下來”:節能建筑的能耗沒有下來,老百姓熱費的支出沒有下來,政府財政的補貼沒有下來。因此,老百姓很難形成主動購買節能建筑的意愿,不能從根本上形成推動節能建筑的市場需求,也難以推動開發商按節能標準去設計、建造住宅。
5、節能服務市場培育緩慢
根據國外的成功經驗,通過培育并形成節能服務市場是推動建筑能效的提高,節約能源建筑節能深入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我國雖然正在積極探索和啟動相關工作,建筑節能服務體系尚未建立,建筑能效檢測、認證、標識、能源審計、運行管理、咨詢服務等工作尤其是節能融資機制尚未開展或剛剛起步,相關機構能力較弱,大大制約了建筑節能工作的開展。
6、國家推進建筑節能能力嚴重滯后
從今后較長一段時期看,建筑節能應作為國家能源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國家統一規劃、統籌部署在政策法規、標準技術和財政投入等方面進行引導和規范,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但目前國家層面推進建筑節能的能力嚴重不足管理能力和執行能力都相當薄弱,具體表現在建筑節能戰略規劃能力不足、技術標準引導能力不強、政策法規制定滯后、建筑節能實施監管不力、推廣擴散緩慢等方面難以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務。
三、建筑節能工作主要目標、思路和工作措施
(一)主要目標
根據經國務院批準頒布的《節能中長期發展規劃》要求,“十一五”期間,總計建筑節能1.01億噸標準煤,累計建設節能建筑面積21.46億m
2,其中:新建節能50%的建筑15.9億m
2,節能7030萬噸標煤:累計既有建筑節能改造5.5億m
2,節能3100萬噸標煤。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