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積極與國際接軌,加強與外國政府、民間團體和企業之間的雙邊和多邊國際合作。要引進和消化吸收關于綠色生態建設的新理論、新標準、新技術、
新材料和新工藝,從規劃入手,實行綜合優化設計,充分利用
可再生能源,運用先進理念、關鍵技術和管理經驗,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合作的內容、規模與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可在不同城市、不同范圍內廣泛開展國際合作,以跟蹤世界科技發展動向。
誰阻礙了建筑節能的廣泛成功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格雷克思曼指出,中國政府官員已經認識到在努力使住房更加舒適的同時有必要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除了對能源價格進行調整外,還對工業部門給予廣泛的政策和技術關注。
但他同時認為,在中國,1996年《節能
設計標準》取得廣泛成功的一個主要障礙是執行力度不夠。他曾多次到北京新的可購中等住房開發區調查,結果發現許多建筑物沒有達到現行《節能設計標準》的要求,新建筑的外部面很少或者根本沒有
絕緣材料,單層
玻璃安裝得不夠牢靠,材料的使用壽命很短,而且根本不考慮建筑位置和自然通風情況。
他認為,節能標準得不到執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中國政府上下級組織的協調性較差,導致中央政府希望公司和地方政府機構作出的行為與它們的實際行為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地方官員理論上必須遵從中央政府的指示,但籌資和事業支持一般由地方管理,因此地方一級的影響要大得多。二是地方當局一般負責執行上級的規定,但地方當局通常在可能受到環境規定影響的公司有財務投資,這表明當環境規定被認為與經濟利益發生沖突時,這些規定就難以得到實施。
中國建筑節能專業委員會專家俞珠峰也表示,推進建筑節能工作光靠建設部還不夠, “因為現在很多地方并不完全執行建設部的安排,有些省市沒有認真執行建筑部頒布的標準,因而國家應該制訂相應的建筑節能管理條例,國家領導人應該出面抓這個工作,應有相應的激勵政策。”
對此,建設部部長汪光燾指出,建筑節能當前最關鍵的有兩點。一是要建立一個使用人直接付費的制度,讓節能跟使用人建立直接聯系。“由于種種原因,我國以往使用人是間接付費,所以我在發言報告里強調要推進城鎮供熱體制改革,而這項改革是國務院批準以后建設部和國家八部委聯合公布的,我相信這項體制的建立對今后的建筑節能會有很大的推動。”二是要加快強制性的法律和強制性的
技術標準的建立,這項工作目前正在進行。強制性標準的有關條款已經公布,監督實施要相應加大力度。他還透露,關于這件事情溫家寶總理去年有過專項批示,要求建設部、國家發改委把建筑節能工作當重點抓好,“每年我們分別有8億多平方米的城市建筑和農村建筑在竣工,這項工作已列入今后中國調整能源結構的重點范疇。”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