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筑能耗現狀堪憂
中國
建筑節能專業委員會專家俞珠峰11月16日在“能源戰略和改革國際研討會”上公布的一組數據引起多方關注:目前我們全國房屋數量有400億平方米左右,房屋建筑規模看來已超過所有發達國家,僅去年一年房屋竣工面積是19億7千萬平方米,這幾年差不多都是接近這個數字。但在每年近20億平方米的竣工面積當中,只有五、六千萬平方米是
節能建筑,只占3%左右,也就是說有97%屬于高耗能建筑。
“高耗能建筑耗到什么程度,我前一段時間做了一個調查,北京市一般住宅的
采暖能耗基準數是25公斤標準,搞了節能措施以后實際能耗是23.9公斤標準煤,基本上和原來差不多。每年蓋的房子普遍是節能很差的房子,中國建筑能耗的未來將非常沉重。”俞珠峰表示,與氣侯條件相同的德國相比,其新建房的采暖能耗已經從上個世紀70年代的24到30公斤標準煤降到現在的4到8公斤,也就是說,通過多年努力德國新建房采暖能耗現在已經降到只有過去的1//4到1/6。
建設部部長汪光燾指出,中國目前存在
建筑耗能大、能效低、圍護結構的
保溫隔熱性能差等問題,并具有夏季空調用電量大、冬季采暖能耗高的特點。
據他介紹,1996年中國建筑年消耗3.3億噸標準煤,占能源消耗總量的24%,到2001年已達到3.76億噸,占總量消耗的27.6%,年增長比例千分之五。有關研究認為,從2000年到2015年是
民用建筑發展鼎盛期的中后期,預測到2015年民用建筑保有量的一半是2000年以后新建的。隨著建筑業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建筑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比例還會繼續增長。
目前中國建筑能耗有50%是供熱和空調,北方城市集中供熱的能源主要以鍋爐為主,鍋爐的單臺熱供率普遍較小,熱效率低,污染嚴重;供熱輸配管網保溫隔熱性能差,因此整個
供熱系統的綜合效率僅為35%到55%,遠低于先進國家80%左右的水平,而且整個系統的耗電耗水也高,公共建筑中央空調系統的綜合效率較低。
此外,中國的建筑圍護結構保溫熱性能普遍較低,外墻和窗戶的熱導系數為同等發達國家的三到四倍,外墻的單位建筑面積耗能要差四到五倍,
門窗空氣滲透率要高出三到六倍。
汪光燾表示,建筑用能逐漸成為中國能源消費的主體之一,建筑能耗是中國可持續發展必須研究解決的重大問題。
多管齊下推進建筑節能
汪光燾在研討會發表演講時指出,除了優化城市能源結構和積極推進城鎮供熱體制改革之外,推進建筑節能還要著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引導培育并規范建筑節能市場。建筑節能發展提供的巨大市場機遇必將帶動建筑節能產業化的迅速發展,應該充分利用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推動規范性建筑節能市場的形成,促進節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要組織有關社會團體、各方面的專家和企業家代表積極參與。要通過提出節能目標、制定節能規劃、考察資源狀況、研究技術條件、規范產品標準、分析市場動態、評估節能效果、鼓勵開發創新、引進先進技術等途徑,向社會發布有關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建筑節能產品的需求預測、
節能技術發展方向和節能市場信息。要公布限制和淘汰產品目錄,并通過監督檢查產品和工程質量,處罰違規企業,引導節能產業通過正常競爭做到結構優化、產業升級、產品配套、規模合理、質量提高。
二是充分發揮政府公共管理職能,推進節能工作。加大監管力度,完善相關
政策法規,實施建筑節能經濟激勵政策。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強化監管職能,對既有建筑的改造,要采取政府經濟政策引導的方針,鼓勵業主或住戶自愿進行,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支持建筑節能技術創新,實行認證、認可和認定統計考核制度,以政府機構建筑的節能改造為突破口,摸索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經驗,制定出相關政策和法規,帶動全國既有建筑和其它領域的節能改造工作。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