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的應用情況,目前主要是三個重點:第一,
太陽能利用與建筑一體化;第二,地熱能的利用;第三,植物能源,垃圾余熱發電利用。
建筑節能產業機遇多
一、我國行業發展現狀
所謂建筑節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規劃、設計、新建(改建、擴建)、改造和使用過程中,執行節能標準,采用節能型的技術、工藝、
設備、材料和產品,提高
保溫隔熱性能和
采暖供熱、空調制冷制熱系統效率,加強建筑物用能系統的運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證
室內熱環境質量的前提下,減少供熱、空調制冷制熱、照明、熱水供應的能耗。
國家對降低
建筑能耗工作非常重視,1998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對依法推進建筑節能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為了達到節能50%的目標,國家還頒布了《民用
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126-95)、《
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夏熱冬冷地區
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JGJ134-2001)。
建筑節能的工作重點是降低能耗。目前,國家試行生活用熱計量,推廣
供暖分戶式計量技術來提高用戶節能自覺性。但無論采用何種供暖技術,都要考慮業主購房時對預期供暖費用高低的挑剔。供暖費用高低的首要決定因素,是建筑的能耗水平。高能耗的住宅,只能適應按面積收取供暖費、福利供暖、燃煤鍋爐房或熱電聯產的集中供暖。其他多種供暖方式,包括分戶熱計量的集中供暖,居住者都會對直接負擔的供暖費高低十分敏感。通過一些實驗,有些不采用分戶式計量的成熟熱計量技術,也可以更好地達到節能效果,卻并不被國家推廣。這主要就是由于發展
節能建筑有兩大問題,一是制定的政策,技術跟不上;二是技術成熟的,政策不到位。
國內節能新技術起步晚,國外先進技術引進國內時間短,國家相應規范又不完善,這些都制約建筑節能的發展。政府應該對相關部
門給予廣泛的政策和技術關注。在一些技術領域上,我國和國外的
節能技術在國際市場可以平分秋色,像太陽能及
地源熱泵技術。但由于節能體系發展得不好,往往制約了它的正常發展。國家應該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規范來支持節能,像歐美節能協會都屬于國家政府部門,但在中國類似的民間組織沒有起到實際的作用。
目前,中國的新建建筑在執行節能標準方面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據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07年10月,中國城鎮新建建筑在設計階段執行節能標準的比例為97%,施工階段執行節能標準的比例為71%,分別比2006年提高了1個和17個百分點。由此估算,2007年1-10月中國新建的節能建筑已形成五百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建設單位在領取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后,在銷售現場按要求進行公示。民用建筑節能公示內容主要有,經施工圖審查機構審查合格的施工圖中建筑節能的主要內容,包括建筑的朝向、通風、
遮陽、屋面和墻體的
隔熱保溫、外
門窗性能、暖通、電氣節能、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其他節能措施等。
二、行業面臨發展機遇
1、國家9億元資金獎勵建筑節能改造
北方采暖地區1.5億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已經正式啟動。2007年,財政部會同建設部利用中央財政安排補助資金9億元,對實施改造成績突出的城市給予以獎代補的獎勵。
目前,部分地區已啟動了相關能耗調查、制訂改造計劃等基礎工作。天津、大連、青島、銀川、唐山等地已率先開展了一批試點工作,已有3000多萬平方米的建筑完成了熱計量改造。北方地區既有建筑進行計量改造的市場容量預計有2000億—3000億元。
2、建筑節能政策將給
聚氨酯產業帶來機遇
資料顯示,聚氨酯作為一種性能優異的
高分子材料,已成為繼
聚乙烯、
聚氯乙烯、
聚丙烯、
聚苯乙烯之后的第五大
塑料,全球總產量已超過1000萬噸/年。近年來我國聚氨酯工業獲得了長足發展,在冰箱、集裝箱、皮革、制鞋和紡織等領域已獲得廣泛應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
建筑保溫材料中約有49%為
聚氨酯材料,但在我國這一比例尚不足10%。
國家頒布的《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規定,到2010年,我國城鎮建筑達到節能50%的
設計標準,到2020年,新建建筑至少要實現節能65%。孟揚教授表示,在整個節能規劃中,圍護保溫要承擔大約70%的節能任務。而這其中,墻體則又占了2/3。而聚氨酯
外墻保溫有著獨特的優勢,這也是該行業2006年以及之后的主要增長方向。
為實現節能目標,建設部全面推廣新型建筑節能技術,將聚氨酯材料作為傳統建筑
保溫材料的替代品進行推廣。按照中國的建筑市場,每年新增建筑面積為20億平方米。另外還有400億平方米左右的高耗能建筑物亟需加
保溫層,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3、熱量表行業分析
城市
供熱系統節能是建筑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城市集中供熱基本上都是按熱用戶的采暖面積收費,缺乏計量設備和調節手段。絕大多數居住建筑是非節能建筑,沒有供熱劑量設施,熱用戶無法進行自主調節;新建居住建筑相當一部分也未安裝供熱計量裝置,無法考核單位和設施的能耗。
為了推動城市供熱系統節能,從2006年起,國家要求新建供熱系統必須滿足熱計量技術要求,既有供熱系統原則上在2-4年內通過技術改造達到熱計量要求。供熱計量首先從政府機關和
公共建筑做起,全面實施供熱計量工作,建立供熱計量收費機制。2008年采暖季前,政府機構辦公樓等建筑原則上應全部完成供熱計量改造,達到熱計量的要求。新建建筑的熱計量設施必須達到工程建設強制標準規定要求,不符合相關供熱計量標準規定要求的不得驗收和交付使用。
2005年11月10日建設部重新發布了《
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建設部143號令),明確規定:“新建居住的集中采暖系統須使用雙管系統,推行溫度調節和戶用熱量計量裝置,實行供熱計量收費”。此項政策,可以提高我國能源利用效率,促進民用建筑節能、住宅采暖市場化,從根本上解決供熱采暖短缺和熱量浪費及社會矛盾較多的問題。
2005年12月6日國家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等八部委再一次下發《關于進一步推進城鎮供熱體制改革的意見》,指出“城鎮新建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凡使用集中供熱設施的,都必須設計、安裝具有分戶計量及室溫調控功能的采暖系統”。
綜上分析,供熱計量表行業在國家供熱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受國家產業政策鼓勵,目行業市場需求旺盛,未來增長趨勢向上。
三、銀行信貸機會投資提示
建筑節能行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國家政策的支持,
行業政策制定以及執行效果將會影響行業及相關企業的發展。
對于商業銀行來講,重要的是密切跟蹤國家相關建筑節能政策的發布,適時的切入熱量表、聚氨酯產業等相關行業,尋找1.5萬億元建筑節能市場中的熱點,進行信貸支持,獲取收益。
因為該行業很少有大型企業存在,一般都是中小企業,但具有發展潛力的客戶都是具有一定技術實力和科技專利水準的,因此在信貸產品選擇上,可以在常規信貸產品的同時,開展一些無形資產融資、應收賬款融資、
投標保函、質量保函等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