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房產主編楊熙
楊熙:謝謝大家來參加我們新浪和家和網一起主辦的論壇。剛才張秘書長和劉總都講過了,從我們自己媒體的角度來講,這次抗震救災房地產行業發揮了支柱作用,我們之前沒有明確的統計數據,這次張秘書長帶給我們明確的統計數據,也是我們貢獻的一個非常有力的證據。但其實在這個環節之中,整個房地產產業鏈里面,不管是開發商還是媒體,不論是代理公司還是相關的
職業經理人,從我們這次的觀察來講,上下游所有的產業鏈里面都是積極地投身到相關活動之中。就像劉總所說的,我們當天晚上也在趕制專題,13日晚上2、3點的時候還收到劉總的短信,說安家也在緊急做一個活動。這個大事件擺在房地產行業面前,我們是做了很多工作,妖魔化是非常不應該的。
劉文斌:而且這次真的體現出來我們行業的高素質,這一次真的是不分彼此,也感謝新浪網給我們支持,支持我們的活動。
楊熙:全行業都是非常熱心的,劉總本身是代表安家傳媒,也是代表媒體,我們在不同場合都做了很多按照自己角色劃分的個人捐款、企業捐款,我們都在積極促動這些事情。我想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作為媒體自身來說,我們是一個宣傳的平臺,首先從一個從專業角度來講,這么大的地震,新浪房產第一天晚上首先要給受眾、網友做一個解釋,就是對地震方面的常識進行普及,這是媒體能做的事情。
第二天,我們響應大新浪的號召,進行了捐贈倡議,我們跟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扶貧基金會一起合作,做了一個大的捐贈活動。接著我們和一些媒體、機構做了線下的活動,我們想一方面做網上的宣傳,讓很多的企業能夠看到捐款的聲勢,希望更多的企業能夠進入到捐贈的行列中來。同時新浪利用全國20多個分站也在做線下的倡議活動。
到后期,我們發現捐贈到了每一個段落,前期每個公司進行捐贈這是非常重要的,再有就是后期的長期建設,也就是剛才提到的大愛方面。我們房地產企業應該發揮自己的特長,因為房地產商是整合社會資源的角色,而且對于專業的把握是非常高的。房地產商能夠參與到災后重建是非常重要的,與此同時我們也聯系了一些媒體做相關的倡議,當然更多的企業在協會帶領之下做了大量的活動,包括像建愛心學校,包括建各個方面樓宇的工作。這個工作也是會持續進行下去的。
我們今天來反思,前期的工作包括新浪以及其他的單位的倡議可能已經告一個段落,但是從媒體本身來說做兩件事情是非常必要的。第一件事情是知識的普及和推廣,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這一次我們對全國的民眾、網友抗震的知識和媒體,做了很大的普及,我們經常聽到說建筑是抗8級或者抗多少級,它實際跟地震的級數是沒有關系的,和地震是一個類同的關系,是不太一致的。我們把大家傳統的觀念改變了,很多人認為外面宣傳的建筑抗8級,它就能抗8級地震。其實不是一回事,我們希望把這些知識進行宣傳,讓大家進行普及。
目前,新浪跟國家地理雜志、地球物理研究所也在做一個合作,希望與國家地理雜志以及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能夠更好地揭示出更多大的地震帶分布情況,更多的是在每個城市里有有一些地震帶的分布,我們希望把這些工作能夠做一做。
還有就是這次的活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我們希望多借鑒一些跟國外的經驗,所以這次我們做了這樣的一個論壇。剛才提到向近鄰日本學習,這是最直接、最必要的,日本是一個島國,是地震多發地帶,日本矮的房子都是防震的,當時建造的時候就想到了未來的防震減災問題。
他們高的樓宇有好的抗震技術,這個是更需要我們來借鑒的,有的建筑里有類似彈簧的東西,壓力非常重也不會倒塌,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壞,這些東西通過我們對知識的普及讓更多的公眾知道,也能促進開發商使用一些先進的制造技術,使我們的樓宇建得更加安全。
就像劉總所說,我們愿意拿出大量的版面其無償地、抱著公利的心去推廣這樣的行動,在整個社會中形成開發商的良好學習態勢,也有助于提升我們整個行業的形象,以此達使真正的災后重建落到更好的實處,有更好的推進作用。謝謝。
主持人:謝謝楊熙,這個從很多方面。新浪網在這次災后的知識普及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將來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我們三位的主題發言基本上把我們的思路理開了,大家提到很多可以借鑒學習的地方,我看到兩個反差很大的現象,我們可以做下一個階段單元討論的開始,我們私下或者在公開非建筑領域的討論,包括這次的災后重建和建筑的反思方面非常多,但是在公開場合,整個房地產業界包括政府,還沒有真正開始,換言之沒有真正的勇氣面對災后重建和未來的規劃,包括防震減災方面會產生什么實際影響。我們現在正在做中日地產峰會,我們看到日本方面的經驗作為我們下一個階段討論的開始,日本有三個方面是值得學習的。第一它是非常嚴格的,叫做建筑基準法,涉及到從施工每年年檢,到施工圖紙包括項目報批整套的東西,這是第一方面,中國目前只有一個相當于部
門的規章,就是
抗震設計規范,就是行業關于抗震的最高規范,而不是法律。
我們說到具體的實施,日本目前根據抗震烈度,基本標準能夠承受地震的沖擊波是300-400,北京現在是200,重慶只有50,成都、上海是100,我們整個抗震的標準是要比日本低。還有就是技術方面,楊熙剛才講到技術,地基不是
鋼筋混凝土,而是相當于加了彈簧一樣,一定烈度的地震,當然還有很多具體的措施。像現在說的災后重建以及房地產減災及房地產企業的情況,包括地震對房地產的影響,包括政府在防震減災方面會出臺什么樣的規則和進一步提高抗震烈度和標準、規范方面會有什么樣的動作,在這方面我們還是請在座的專家談一下想法。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