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體幫助室內調節溫度
歷屆
世博會都或多或少影響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2010上海世博會也不例外。低碳、環保、節能、健康這些已經被人們認同的城市生活發展目標,在此次世博會上成為各個場館的共同追求并在設計和建造方式上達到了極致。各個國家館在展示自身文化的同時,更少不了運用環保節能的手段和材料,尤其是位于城市最佳實踐區的世博會倫敦零碳館,為未來低碳型城市建筑以及居住生活樹立了嶄新坐標。
自我循環 建筑碳排放趨近于零
在零碳館,人們可以親身體驗節能與舒適可以并行。
太陽能、風能供熱發電、雨水收集沖刷馬桶、墻體幫助室內調節溫度……這些聽起來技術性很強的系統,在不知不覺中滿足著整體建筑的運轉,室內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圍繞著節能減排展開,零碳館建筑試圖帶給人們信心和啟示,放棄那些浪費資源的行為,人類的居住只有想方設法與自然環境融合并與陽光水土同呼吸,才能夠挽救已經被我們逐漸摧毀的環境。
為了節約地球資源、改善人類居住環境,節能減排已經成為城市建筑刻不容緩的發展目標。較早在英國倫敦建成的
節能環保社區貝丁頓BEDZED成為近些年全球
建筑節能的典范。據零碳館技術人員介紹,此番2010年世博會零碳館(Zedpavilion)的原型就是來自該社區。該館由兩棟建筑前后相接而成,座落在城市最佳實踐區上海館的北側。它的很多系統都借鑒了BEDZED社區,但更重要的是結合上海當地的氣候特征,并使用了很多本土化
建材產品,從而可以說,這座中國第一座零碳建筑不僅僅是一個舶來品,它更為在中國本土建造
低碳建筑邁出了實在的一步,并為節能減排建造方式的推廣提供了有效的參考。
省電省水讓房子與陽光水土同呼吸
在總共四層大約2500平方米的展示區域中,零碳館包含了零碳報告廳、零碳餐廳、零碳展示廳和六套零碳樣板房。人們可以通過在館中的參觀,體會到什么是真正的零碳。比如,該建筑使用太陽能、風能和水源熱能聯動來實現通風、制熱、制冷、除濕、加濕,讓人們在建筑內部感覺舒適。安置在屋頂上的22個風帽可以隨風轉動,它們利用溫壓和
風壓將新鮮的空氣源源不斷地輸入每個房間,并將室內污濁氣體排出。與此同時,利用太陽能和江水水源體系給進入室內的新風降溫除濕,以保證人們的舒適感受持續不間斷。
如果建筑與太陽緊密聯系,節能減排將不再是空談。專家表示,建筑對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帶來的消極影響已經顯現,建筑領域產生的二
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55%,這主要來自建筑
設備對電力和燃氣等化石能源的消耗。減少建筑對能耗需求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減少它的碳排放,對此,零碳館有著很多循環利用的辦法和策略。
在建筑的南面,通過透明的
玻璃陽光房保存從陽光中吸收的熱量,轉化為室內熱能。屋頂上的太陽能熱水板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建筑的北面通過漫射太陽光培育綠色屋頂植被,同時北向漫射光為室內提供了相應的自然
采光照明。另外,零碳館所需的電力,由建筑附加的
太陽能發電板產生。水的充分利用也在零碳館中體現出來。零碳館通過屋頂收集雨水,用來沖洗馬桶或灌溉植物等。同時,零碳館采用整體
外保溫的策略,減少室外熱滲透,吸收室內多余熱量,穩定室內氣溫波動,不用空調和暖氣也能保證溫度適宜。
循環利用讓垃圾材料成為居家藝術品
整體建筑對環境友好還不夠,零碳館里使用的家具也堪稱“低碳典范”。報紙、輪胎、水管、浴桶、方向盤、易拉罐等等,前往零碳館參觀的觀眾都可以體驗一把“坐在垃圾上”的新奇和刺激。來自中央美術學院師生以及自由設計師們的90把由廢舊家具以及廢棄物品為原材料進行創作的椅子,已經出現在零碳館中,這些椅子不僅僅是坐具,更展現了一種“對拋棄和浪費說不”的生活態度,垃圾加上創意,可以誕生與眾不同的東西。
循環利用,從垃圾里揀出設計,到工廠背回下腳料,這是設計師們共同的創作路徑,也是他們對節能、環保、低碳的一種理解。作為零碳館的一部分,其內部使用的家具當然也要體現低碳宗旨,作為椅子創作團隊的領軍人,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D9工作室主持人江黎和設計師李永玲表示:“低碳生活的概念遠遠不止于此,我們只是想用最簡單的、人人可以參照的方式來創作,希望這些椅子傳達給人們一種信息,用創意可以挽回即將被拋棄的東西。少扔一點、少買一些,也是普通人為低碳做貢獻的一種方式。”
無毒裝修使用無污染健康裝飾材料
節能減排從來都與健康生活不矛盾,除了上述科技手段與循環利用等實踐之外,零碳館在健康裝修上,也給了人們一些提示。比如,館內采用了“無毒”裝修,從
膠黏劑到
涂料等,均為不含甲醛、苯等有害物質的健康產品。據悉,包括
新材料領軍企業深圳綠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內的建材品牌,將在零碳館中進行展示,多個零碳無毒裝修核心材料成果將成為未來居家裝修選材的新參考。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