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 07月01日消息 】為了繼續支持具有優勢的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高科技產品出口,嚴控“兩高一資”產品出口政策,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于6月8日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宣布從6月1日起,國家再次上調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其中上調的
玻璃制品涵蓋了玻璃加工的主要產品,如
鋼化玻璃、
夾層玻璃、
中空玻璃、玻璃空心磚、
石英玻璃、
導電玻璃、
液晶玻璃基板等。中國
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是怎樣看待此項政策的出臺?在上調退稅率的過程中又做了哪些推進工作?筆者隨即采訪了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秘書長張佰恒。
擴大內需穩定外需 提高玻璃企業國際競爭力
張佰恒指出,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
玻璃行業也同其他行業一樣,出口受阻,生產下滑,為緩解企業壓力,保持出口穩定,國家采取了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政策,對保持行業經濟穩定增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此次上調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已是我國今年內第三次上調出口退稅率,也是自去年8月以來的第七次上調。據業內人士預計,此次上調出口退稅率將增加退稅資金約252億元。張佰恒認為,短時間內多次上調出口退稅率,體現了我國政府將擴內需、穩外需緊密結合的調控意圖,也是落實國務院穩定外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后出臺的又一扶持出口舉措,有利于推動玻璃行業健康持續發展。此次調整出口退稅率正是針對當前我國出口形勢依然嚴峻而采取的有效措施,進一步提高出口退稅率有助于降低出口企業成本。由于我國加工玻璃行業起步較晚,發展較快,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較弱,此舉將對優化玻璃產品出口結構,提高加工玻璃企業競爭力,支持其進入國際市場起到積極作用。
數量下降價格下跌 玻璃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隨著我國玻璃工業的快速發展,玻璃行業的發展環境和運行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玻璃工業面臨著諸多挑戰,在世界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沖擊下,我國玻璃行業也隨之走入低谷。張佰恒指出,2007年以前,我國玻璃產品出口情況整體態勢良好,
平板玻璃和加工玻璃在數量及金額上每年都以兩位數在增長。但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
平板玻璃出口數量同比第一次出現負增長。進入2009年,我國平板玻璃出口數量及金額同比都出現了大幅下降,
夾層玻璃出口金額同比下降11。1%,鋼化玻璃出口金額同比也有大幅降低。
在談到我國玻璃企業出口現狀及分布情況時,張佰恒介紹說,2006~2008年,我國平板玻璃及
技術玻璃在這3年的累計出口金額分別為19。80億美元、3。57億美元、28。39億美元。2009年第一季度累計出口金額僅為4。89億美元。出口地區主要分布在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
據統計,2008年平板玻璃出口金額達8。258705億美元,加工玻璃出口金額達10。136031億美元。2009年第一季度平板玻璃與技術玻璃出口金額總計為4。89億美元,與2008年第一季度相比,出口金額整體下降了21。38%。對此,張佰恒表示,目前玻璃產品的出口形勢總的來說不容樂觀。
開拓市場提高退稅率 增強玻璃企業出口積極性
目前,我國主要加工玻璃的出口型企業都是行業內名列前茅的骨干企業,在生產技術裝備、投資規模、技術和管理水平、產品質量等方面都有較高水平。加工玻璃不同于平板玻璃,屬于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對社會貢獻大的產品,較低的出口退稅率會削弱這些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從長遠看,不利于加工玻璃行業的發展。
為此,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通過多種渠道,向政府多個部
門反映和溝通情況,提出建議將
深加工玻璃的出口退稅率恢復到相應水平。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于2008年10月21日對外宣布,從2008年11月1日起,適當調高部分勞動密集型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其中包括將加工玻璃出口退稅率由原來的5%提高至11%。但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急劇變化的影響,2008年下半年和今年年初部分玻璃加工生產企業處于半停產狀態,加工玻璃開工率不足50%,內需嚴重不足。此時,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迫在眉睫。張佰恒介紹說,面對這種局面,協會再次提出將深加工玻璃的出口退稅率提高的建議。雖然這次相關商品的出口退稅率由原來的11%提高至13%,只有2個百分點,但增強了加工玻璃企業出口的積極性。
在談到玻璃出口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時,張佰恒強調,盡管此項政策給玻璃企業發展帶來了機遇,但也面臨一些問題。一是人民幣不斷升值削弱了我國出口企業的競爭優勢;二是對中國出口企業可能出現的反傾銷調查,需要引起我國出口企業注意。協會要幫助企業充分運用政策,把握發展機遇,提升競爭力。 【完】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玻璃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