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水泥行業必須把如何進行自主創新作為一個系統來研究,切實在一些薄弱環節上加以改進,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未來10年,水泥產業要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以科技創新為強大動力,著力培養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創新型人材營造“創新生態環境”;要在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創新工具方面有所突破,要在產、學、研合作的機制、體制上有所改進,為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提升產業競爭力做出貢獻。
建材行業要形成國際化競爭優勢
“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開始復蘇,而我國是經濟率先復蘇的國家之一。現在可以說是我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最好時機。”蔣明麟說,這也是“十二五”期間水泥企業應該努力的目標。今后建材企業如何實施“走出去”戰略將成為他調研的一個主要項目。
蔣明麟說,雖然我國不少建材企業已經走出國門,在水泥產品出口、勞務服務和工程承包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但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跨國企業。這是因為建材行業大企業集團的資本組成、經營收入、人力資源、管理團隊、技術來源等方面還沒有真正形成國際化。因此,在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的時候,建材企業應當從戰略高度調整發展思路,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按照市場導向和企業自主決策的原則,有序到境外投資合作。
他分析認為,我國建材企業“走出去”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僅靠企業單打獨斗必然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企業要想順利“走出去”,需要政府在稅收、資金、標準制定、共性問題研究、信息溝通等方面給予支持。同時,企業要想“走出去”、“進得去”、“站得住”,還要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國際競爭力。企業要充分利用我國外匯儲備充裕的優勢,在金融機構的支持下,發揮我國水泥技術裝備先進實用、性能優越、價格合理等優勢,采取獨資、合資、參股、收購等方式,積極參與國際水泥產業的競爭。為推進水泥產業國際化戰略的實施,企業要加快適應“走出去”戰略所需的復合型人材的培養,做好海外投資環境研究,強化投資項目的科學評估,加強項目管理,履行好企業的社會責任,努力實現“本土化”,實現投資方和企業所在地的互利雙贏。
建筑節能必須與建筑安全同時兼顧
近來,一起起建筑物特大火災,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這個被群眾廣為關注的建筑安全問題成為蔣明麟今年遞交的提案之一。
“通過災難事故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除了監督管理方面的原因外,在建筑外墻使用了不當的易燃
保溫材料是這些建筑物發生火災的共同起因。因此,加快推廣使用不燃型外墻
保溫材料是建筑既節能又安全的正確選擇。”蔣明麟說。
蔣明麟介紹說,以聚苯乙烯薄膜泡沫
塑料和
聚氨酯硬泡沫為主的有機高分子保溫材料,
隔熱性能、力學性能、施工性能較優越,但若不進行阻燃處理,屬于可燃材料,節能,但不安全;以
巖棉、
玻璃棉、
珍珠巖、玻化微珠
保溫砂漿等為主的無機類保溫材料,屬于不燃材料,安全性能較好,但其性能若不加以改進,節能效果不如有機高分子保溫材料。所以,
外墻保溫材料應用,應該同時兼顧建筑節能與建筑安全。
根據我國當前有關法規和外墻保溫材料產品的研發使用情況,參照國際有關實例,為了更好地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積極推進我國建筑節能事業發展,蔣明麟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進一步加強法規建設,并嚴格執法。公安部門和住房建設主管部門要根據實踐經驗,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提高我國建筑物外墻保溫和裝飾工程的安全性、實效性和耐久性,使我國建筑節能事業安全健康發展。各省、區、市也應在國家統一法規原則指導下,制定和出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實施細則或相應的法規或條例,在建筑上大力推廣應用不燃型外墻保溫材料。
二是進一步加強有關產品的標準規范制定和修訂工作。國家工業管理、住房建設管理和標準化管理部門要根據節能和防火安全要求,制定更加嚴格的建筑外墻保溫材料的產品標準。有關部門要盡快制定、完善標準規范體系,建立完善從材料到工程的成套標準。
三是國家科技主管和工業主管部門要從項目立項、科研經費、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不燃型外墻保溫材料生產關鍵工藝技術和關鍵設備的科技開發力度,提高不燃型外墻保溫材料產品的工業化、規模化水平,提高其綜合性能指標,促進其在建筑物外墻保溫節能中的廣泛應用。
四是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政府質量監管和市場監管部門要從生產源頭和市場流通環節加大對不燃型外墻保溫材料的質量監管,并對不燃型保溫材料的生產實施生產許可證制度。
五是調整企業結構,支持發展大型企業。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引導有條件的企業通過資本運營和聯合重組的低成本擴張或國際化合作等途徑,擴大企業規模,走專業化發展之路,從而達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完】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