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
外墻外保溫是
建筑節能的重要內容,是通過給建筑物穿上一件
保溫外套實現的。在建筑中,外
圍護結構的熱損耗較大,外圍護結構中墻體又占了很大份額。故此,建筑墻體改革與墻體
節能技術的發展是建筑節能技術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
近些年來,重大火災事故不斷發生,從2009年2月9日央視新大樓北配樓大火到2010年11月15日造成58人亡70人傷上海高層教師公寓重特大火災再到
2011年2月3日沈陽萬鑫的大火,都引發了社會上的高度關注,
墻體保溫材料聚氨酯(PU)也一度成為輿論的焦點。有人對
聚氨酯保溫材料能否做到
防火安全產生懷疑,有輿論甚至斷言,
聚氨酯泡沫等易燃裝修材料是造成重特大火災事故的罪魁禍首,提出要杜絕聚氨酯泡沫用于
外墻保溫和室內裝修,用難燃的材料代替。但事實證明,這些悲劇發生的罪魁禍首是施工單位利欲熏心,采用了不合格的聚氨酯
保溫材料造成的。幾起重大火災事故一出,公安部便于2011年3月14日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明確
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消防監督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簡稱“65號文”。其實,早在2009年央視新址大火之后,公安部和住建部就曾聯合下發了被稱作是“46號文”的《民用建筑外保溫系統及外墻裝飾防火暫行規定》,其中規定了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的
燃燒性能宜為A級,且不應低于B2級。但隨著沈陽萬鑫的大火來襲,一些官員感嘆,“‘46號文’本來是很好的,但是企業不自律,怎么賺錢怎么來,只能以65號文繼續強力推動。”于是,“65號文”便應運而生。
挑戰:重壓之下國內保溫材料企業何去何從?
據悉,“65號文”規定,自3月15日起,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消防監管一切從嚴,其中最具殺傷力的一款是“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采用燃燒性能為A級的材料”。所謂A級,按照現行的《
建筑材料燃燒性能分級方法》,即指不燃材料(余下為B1級是難燃,B2級是可燃,B3是易燃)。目前我國市面流行的建筑外保溫材料主要為
EPS(
模塑聚苯板)、
XPS(
擠塑聚苯板)和PU(聚氨酯),本質上均是“不可能達到A級的”有機泡沫
塑料。國家防火建筑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專家趙成剛解釋說,即便加入
阻燃劑,最高也只能達到難燃的B1級,“如果非得用A級,那就只能用不燃的
巖棉、
玻璃棉等
無機材料。”
這一火災重壓之下的消防強制令,無異于釜底抽薪,意味著中國保溫材料行業將面臨著全線洗牌甚至淘汰的境地。面對如此強硬的政策,一些人士認為,目前的建筑外保溫市場上,以EPS為主的有機材料一直是節能減排的寵兒。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季廣其透露,北京建筑節能專業委員會曾于2008年做過一項市場調研,結果是北京市場上的保溫材料中,EPS占到了72%,XPS占到了25%,聚氨酯和所謂無機材料只占3%。2010年中國生產的用于建筑外保溫的EPS約為115萬噸,而同年,
無機保溫材料中份額最大的巖棉及其制品的產量為86萬噸,用于建筑領域的巖棉數量竟不足10萬噸。現實的困境是,一旦“65號文”實施,有機保溫材料撤出的巨大空白,短時期內如何填充得上?另外,中國建筑節能專業委員會名譽會長涂逢祥也認為,如果‘65號文’真的實施,會給我們國家造成巨大損失。更要命的是,生產巖棉等無機保溫材料本身,亦會倍增國家耗能負擔。如此看來,“65號文”真要施行起來也阻礙頗多。但政策畢竟是政策,要改也非短期內能夠實行的,一些面臨淘汰的中國保溫材料企業不妨考慮改變目前一些運營政策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等方法,或許能在重壓之下找到出路。可參考以下幾方面措施:
1.現有產品及技術的改進提高。提高產品性能,擴大品種規格,降低成本,以滿足市場需要。
2.研制生產復合型多功能
保溫涂料。一種保溫效果良好的
涂料往往是兩種或多種
隔熱機理同時作用的結果。各種保溫涂料各有其優點,因此可考慮將它們綜合起來,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點,進行優勢互補,研制出性能優良的復合型保溫涂料。
3.積極開發新型保溫材料及相關技術。如低
輻射傳染涂料,高效薄層隔熱
防腐一體化涂料,
真空絕熱涂料等的研制。含有納米或亞納米微孔結構的
涂膜及采用
納米材料制得的涂膜將是下一階段保溫涂料發展的熱點之一。
4.注重環保,利用“三廢”開發保溫材料。環保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保溫材料的研制應沿循涂料發展的潮流,向水性、環保的方向發展,避免使用有關環保法規中禁用的有害物質。而“三廢”中有不少可以利用的成分,完全可以用來開發保溫材料,部分或全部代替某種原材料,可降低成本,改善環境。
機遇:保障房政策或將促進外墻外保溫市場發展
都說挑戰與機遇并存,那我國保溫材料企業的機遇在哪里?據悉,2011年我國要開工建設保障房1000萬套,未來5年總計開工建設數量將達到3600萬套,作為與建筑物有直接關系的外墻外保溫材料也勢必可以分得一杯羹。據了解,今年要開工建設的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和各類棚戶區的改造,特別是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有幾個必需保障,第一是土地供應要有保證。第二就是資金的保障,一定要有巨大的資金投入和支持。第三是生產能力的保障,比如建筑材料(涂料、外墻外保溫材料)等。去年我國各類保障性住房開工量為580萬套,今年任務量同比增長70%以上。
大家都知道,外墻外保溫是房屋建筑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合格的外墻外保溫材料可以有效對
主體結構起到保護作用,有利于消除或減弱局部傳熱過多的
熱橋作用等等。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1-4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35247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3.2%;房屋新開工面積56841萬平方米,增長24.4%;房屋竣工面積17127萬平方米,增長14.0%,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3685萬平方米,增長13.8%。
著名涂料專家林宣益曾經表示,以房地產年竣工面積20多億平方米,其中20%做外墻外保溫的市場來看,若按照每平方米外墻外保溫70元的市場價格算,將產生約300億元的產值。其中還不包括450億平方米既有
節能建筑的改造工程。以目前我國
建筑保溫市場的需求量分析,如果按照10%的市場占有率,則年需求量至少將達到數百萬噸。由此可見,對于作為建筑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墻外保溫材料來說,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將會拉動外墻外保溫的需求。
當然,這種機遇也并非很容易能抓住的,或許在“65號文”下發之前,國內的保溫材料企業還有很大機會,其實國內保溫材料企業也不用過早灰心,據慧聰網了解,一位內部人士稱,目前住建部正在與公安部進行協調,一個新的標準已經成文,據預測,最終標準可能會從A級降至B1級,史上最嚴消防令最終會打折執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