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施工方面的缺陷與防治
2.1 絕緣墊與柔性墊的使用
2.1.1
鋁合金構件在與其它非不銹
鋼材質構件連接或接觸時必須使用絕緣墊隔離,如立柱與角碼、
防火鍍鋅板與鋁合金立柱或梁構件的接觸未能按要求設置隔離墊或隔離膠,有的有設置但不配套以普通橡膠替代為墊,會致使鋁合金老化;為此要求 不同的
金屬材料接觸處,除不銹鋼外均應設置耐熱的
環氧樹脂纖維布或
尼龍12
墊片作為絕緣隔離墊 。
2.1.2 在橫梁與立柱連接的小角碼處未使用柔性墊,或在橫梁端部與立柱交接處未能預留1~2mm 間隙并且在這間隙上填膠,使幕墻在溫差變化較大時發出聲響;應在下料時考慮留有間隙的尺寸進行下料制作,安裝時監理單位必須督促施工人員按要求設置柔性墊或填膠。
2.2 與主體連接焊接和防腐處理不到位
2.2.1 角碼與預埋
鋼板連接焊接其焊縫方向有平焊、仰焊、豎焊等,其中仰焊難度較大,很多焊工對仰焊和豎焊的技術掌握較差,焊縫經常出現不飽滿、夾渣、氣孔、主材燒傷、焊瘤等不良現象,施焊前務必檢查焊工是否持證上崗,還應要求焊工做模擬仰焊和豎焊試件進行檢驗,檢查達到合格要求后方可全面展開。
2.2.2 預埋的鋼
錨板不做防腐或不到位,經常出現基層未清理即進行油漆,還有小面未進行防腐處理,容易產生
銹蝕;錨板進場或預埋前必須進行檢查,并對存在不足督促整改。
2.2.3 對連接焊接破壞防腐層的處理不符合要求,即未進行基層處理就直接涂面漆,必須將焊渣清理干凈,涂上防腐漆,然后刷上面漆。
2.3 避雷跨接不符合要求
2.3.1 在均壓環與立柱的避雷連接用鋁合金材料連接,未考慮鋁與鋼材的電位差直接接觸會出現原電池反應問題,宜用
不銹鋼板進行連接。
2.3.2 立柱與橫梁未能進行跨接,有的跨接采取
剛性連接,在溫差變化較大時熱脹冷縮變形會使跨接松動接觸不良,還有連接用單個螺絲釘固定同樣容易出現松動連接不良現象,應將連接
鋁板中部折成 V!型即留些伸縮余量,固定宜使用二個螺絲,保證連接質量。
2.4 周邊收口尺寸無余量與鋼化玻璃進場的檢查
2.4.1 一般玻璃幕墻設計外形尺寸是依據主體立面提供的尺寸進行采用的,幕墻下料的尺寸也是根據此尺寸進行,大部分未曾考慮土建主體施工誤差和土建裝修施工誤差,經常出現邊收口或底收口與周邊結構緊頂,緊頂后溫差變化較大時使構件實際受力狀態不符合設計假定的受彎拉或受彎情況,從而造成對構件安全產生不利影響,底收口緊頂還有可能不利于
排水;依土建主體允許偏差情況,應在施工下料時對尺寸進行調整,外框寬度縮小按每跨縮小5mm計、縮小的總寬度宜不少于50mm 且不大于80mm;對于嵌入式的幕墻下料高度也是要相應縮小,高度縮小按每層縮小5mm計、縮小的總高度宜不少于50mm 且不大于80mm。
2.4.2 玻璃進場必須根據設計的品種和厚度進行檢查,還要對鋼化玻璃進行判別,可用目測判別,即面對鋼化玻璃的成像略有變形不如
平板玻璃真實。
2.5 結構硅酮膠的打注養護與缺陷
2.5.1 打注膠車間環境 要求清潔無塵,室內溫度不宜低于15℃,也不宜高于27℃,相對濕度不宜低于50%。對于自控嚴格的廠家,其打注膠車間環境基本可以保證,但經常缺少其環境驗收資料;一些工程其打注膠車間是由普通樓房臨時改造而成的,其環境的溫度濕度較難符合規范規定,影響結構膠的粘結能力和使用年限;要求監理單位必須加強對這部分驗收,還有應按膠類別不同進行養護。
2.5.2 注膠寬度一般按設計確定,但注膠玻璃壓上后其膠面
收縮有稍微孤面,其寬度也有相對的縮小,那么注膠寬度宜比設計加寬1mm;實際用膠量宜為理論用膠量1.03~1.08;要 求監理單位施工過程加強監督。
2.5.3 著膠構件清洗,施工單位為節約成本和施工人員圖省事常用一條巾清洗多個構件,建議用無紡布裁剪小塊按要求清洗,即可達到效果。
2.5.4 結構膠注后未能全數檢查是否有
氣泡或不飽滿、還有未能抽樣檢查結構膠
剝離面位置、膠尺寸;應對注膠情況進行全數檢查。
2.6 有的工程放置
防火材料金屬槽與主體
混凝土梁或墻表面接觸不嚴密,主要是梁或墻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出現孔或隙,而成為煙的通道,建議在角碼定位安裝后對要設置防火隔離部分進行抹面推平,當安裝防火材料槽后與混凝土梁或墻接觸部位注防火
密封膠密封。
2.7 錨板預埋的缺陷與防治
2.7.1 錨板預埋位置經常出現左右位移的偏差,個別立柱支座一側角碼不能置于預埋的錨板上。常用補植
錨栓(即后置預
埋件)和加錨板的方法進行處理,在補植錨栓后應進行
拉拔檢測合格后方可連接錨板,錨板與錨栓必須采用塞孔焊連接;延長的錨板與原預埋的錨板必須用坡口焊連接。
2.7.2 錨板預埋位置經常出現前后位移的偏差,常用加長的角碼(L邊加長)進行校正處理。
2.7.3 為了減少預埋錨板位置的偏差,一是設置錨板混凝土梁模板必須有足夠的
強度剛度和
穩定性,還要有防止側模變形的措施;二是在預埋時必須將錨板與梁的
主筋固定,并且牢固;三是預埋后或
混凝土澆筑前必須對其位置進行三維校核,其偏差必須在允許范圍之內;四是混凝土
澆注時必須對操作人員交底,
振搗時振搗棒不要碰撞錨板避免錨板移動。
2.8 后置預埋件容易出現的缺陷與防治
2.8.1 在既有建筑或結構已施工完成的建筑中需要設置后置預埋件時,容易忽視對既有
鋼筋混凝土強度進行判定,由于混凝土強度與植入錨栓的抗拉拔力有著密切關系,混凝土強度越低錨栓抗拉拔能力越差;因此必須對結構混凝土強度進行檢測,并將檢測結果提交設計單位驗算確定。
2.8.2 后置預埋件通常是將錨板尺寸和固定錨栓孔位置制作成固定規格進行預埋施工,在實際施工中經常出現植入錨栓深度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或者錨栓植入深度能夠滿足要求,但隨意調整錨栓間距,使受剪的錨栓 水平或豎向間距大于300mm,豎向間距小于錨栓直徑的6倍及70mm的較大者;有時還出現采用螺栓斜打(螺栓不垂直于錨板)的方法來調整錨栓植入深度,這樣容易造成混凝土局部破壞;若出現上述情況將影響錨栓抗拉拔能力。為此,當要在
鋼筋混凝土結構上設置后置預埋件時,應先放樣確定錨板位置,然后用鋼筋掃描儀在每塊后置預埋件的錨板范圍內找出結構內鋼筋位置,如果錨栓處遇到鋼筋應及時調整錨栓位置,調整位置必須保證錨栓間距不能過小,當間距過大時可用增加錨栓進行處理。所以,錨板尺寸和錨栓孔位置制作必須根據每個部位掃描后的情況來確定制作,使后置預埋件能夠滿足設計要求。
3 運行后保修方面的缺陷與防治
3.1 開啟扇在通風換氣過程經常要開關,可是開啟扇的
滑撐軌道基本未加潤滑油,常為干澀狀態,開關不靈活,容易造成滑撐損壞或開啟扇脫落危險,要求常保養潤滑。3.2 建設使用單位未能建立檢修制度對幕墻進行定期檢修,務必給予重視。定期聘請有經驗專業人員進行檢修。
3.3 檢修中更換或在使用過程中玻璃破損的更換,其使用的材料未能重新進行
相容性和結構膠有關技術指標復驗等試驗,無法判別結構膠和其所接觸的材料是否相容,或其技術指標能否滿足要求,有可能出現玻璃脫落或耐久性差等不利影響,應加強這項檢驗工作。
4 技術資料方面的欠缺與防治
4.1 從實際情況看幕墻抗雨水
滲漏的淋水試驗未做或未能按標準做,如淋水試驗時噴嘴與墻距離、淋水水壓達不到設計和規范規定的最小水壓700Pa要求;還有淋水資料未及時收集記錄整理;應嚴格按標準要求進行檢驗和記錄。
4.2 按規范要求設計單位必須提供玻璃幕墻計算書,但設計單位以知識產權等借口不提供,所以不論是在圖紙會審時,還是在驗收資料中都未能附有幕墻計算書,主要技術指標難以校核;業主應要求設計單位提供。
4.3 在內業資料中主要受力構件的立柱橫梁鋁合金型材雖然附有出廠合格證和質保書,但常常未見立柱橫梁型材進場后進行厚度、
韋氏硬度(用鋁合金韋氏硬度可以反映鋁合金的力學性能情況,用韋氏硬度計檢測可以簡易又直觀檢查
鋁材的力學性能情況)的抽查檢測記錄資料;這些工作的缺漏,不能表明在現場上使用的型材是符合設計要求的,當然有可能對
承載力造成影響。為此,一是必須對進場的立柱橫梁型材厚度用分辨率0.5mm 的游標卡尺進行測量,測量方法是在桿件同一
截面的不同部位測量不少于5個點,測值取最小值,其測值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二是必須用韋氏硬度計對進場的受力立柱橫梁型材進行硬度檢測,檢測前必須用標準試件對韋氏硬度計進行校正,檢測時修約0.5個單位值,測點不應少于3個,測值取平均值,其硬度必須滿足規定要求。對以上測量與檢測必須記錄收集整理成內業資料。
4.4 對厚度8mm以下鋼化玻璃的引爆處理,即對鋼化玻璃均質處理,讓上墻后可能自爆的玻璃在工廠提前破碎,可是在工程上使用厚度8mm 以下的鋼化玻璃在質量保證資料中經常未見收錄,對此項應有專
門驗收和記錄。
4.5 放置錨板的混凝土梁強度依規范要求不宜低于30℃,幕墻資料未能提供這部分混凝土是否達到C30 要求的檢測報告,當主體混凝土強度低于30℃時,將對錨板牢固程度產生不良影響,設計和施工中對這部分混凝土強度應嚴格控制,并提供檢測資料。
4.6 結構膠注后的檢查資料經常未收錄整理,有的雖有附上其檢查方法和檢查內容指標,但也未針對性描述,即
切割面、拉的方向角度、膠剝離面位置、氣泡存在否或密實情況、膠尺寸等均未體現,必須作為保證項目進行處理。
5 結束語
為了使框支承隱框玻璃幕墻能夠安全運行,一是幕墻設計單位必須按規范要求,充分考慮不利因素進行認真設計,并做好細部設計與出示有關詳圖;二是施工單位應該認真執行施工規范,按要求制定施工方案,嚴格工藝流程按標準組織施工,及時收錄有關質保資料和技術資料,并整理建檔;三是使用單位必須建立保修制度,并設有專門機構與人員進行維護,確保幕墻使用安全!就辍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