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5月17日,美國商務部決定對中國企業出口到美國的
光伏產品采取反傾銷措施,稅率為31.14%—249.96%。這是美國針對中國清潔能源產品發起的又一起貿易救濟行動。
為就美國反傾銷初裁決定闡明中國
光伏企業立場和應對舉措,中國機電商會牽頭尚德、英利、天合、阿特斯等光伏企業,將于5月24日在上海召開應對美國
太陽能產品“雙反”調查新聞發布會。
又見貿易保護 光伏產業屬于
新能源產業,也是新的科技戰略產業,同時也是美國制造業發展的重點之一,中美之間在光伏產業上面臨直接的競爭。美國相應的太陽能企業聲稱,廉價進口產品等因素給美國太陽能制造業造成毀滅性打擊,并導致美國失去了大約2000個工作機會。
“美國方面保護力度大是最重要的原因,即為了打擊競爭對手。另外,正值美國總統大選年,政府要在中國問題上做文章,讓民眾看到政府是在保護本國就業。”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國際市場研究部主任趙玉敏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美國此舉也是一種保護主義:一是為保護美國高新制造業的就業,作為新興的產業,其創造的就業崗位也較多;二是為維護自身產業利益。美國要維護該新興產業在其國內的生存和發展。
商務部研究院世界經濟貿易研究部助理研究員于鵬則認為,該事件并非使美國失去工作崗位這么簡單,而是關系到“誰在新經濟起步階段獲得競爭優勢”的問題。發展新能源是奧巴馬力推經濟增長的新方向和動力,美國是確保在這一新領域的起步階段,不給中國機會發展競爭優勢。
英利
綠色能源是涉及此次美國商務部反傾銷調查初步裁定的國內幾家光伏巨頭之一,根據美國商務部的裁定,英利綠色能源將被征收31.18%的反傾銷稅。就此,英利集團相關負責人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太陽能行業本身是高度開放行業,屬市場行為,不能歸咎于傾銷或貿易競爭上來。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國內光伏企業的價格優勢來自兩方面:一是規模化優勢。在世界光伏企業排名前五位中,中國廠商占據四席,規模優勢必然會帶來成本下降。二是核心技術。中國光伏企業在提高電池轉化效率、降低
光伏發電成本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如英利每年都會投入公司3%—5%的銷售收入進行科技研發,以保證一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拳頭產品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產業鏈將受損 須多方應對 “目前,中國的制造業還傾向于加工制造方,技術含量還不是很高,美國的下游產業還需要中國比較廉價的光伏產品。”趙玉敏表示,美國此舉對全球產業鏈的形成非常不利,打擊中國光伏產品,對美國的下游產業也會產生影響,即提高美國下游產業采購成本,從而導致產業鏈扭曲發展。
實際上,在中美光伏上下游產業受損的同時,稅率附加進成本中,最終還將會由普通消費者買單。對此,英利綠色能源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苗連生此前曾表示:“關稅對整個太陽能產業來說是破壞性和摧毀性的。不管裁定結果如何,我們將繼續服務美國市場,繼續為創建全球性、競爭性的市場不懈努力。”
“對中國光伏產業來說,出口市場過于集中(90%的產品供出口),應加大開拓國內市場和海外新興市場。”于鵬對中國企業的應對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敢于應訴,二是要通過行業協會團結起來,三是要調節市場結構。
“政府要和美國相關部
門溝通,對裁決表明反對立場,同時找到一些反制措施。但要認清貿易摩擦升級對雙方都是不利的。”趙玉敏強調,在新興產業中實行舊的貿易模式極易引發貿易摩擦,此次反傾銷裁決對該行業未來的發展影響巨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