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增加了單元式幕墻、幕墻光伏系統的避雷技術要求。
8.2.3單..兀式幕墻防雷構造:
1有隔熱構造的幕墻型材應對其內外側金屬材料采用金屬導體連接,每一單元板塊的連接不少于一處,宜采用等電位金屬材料連接成良好的電氣通路。
2幕墻單元板塊插口拼裝連接和與主體結構連接處應按本規范8.2.1條規定形成防雷電氣通路。對幕墻橫、豎兩方向單元板塊之間橡膠接縫連接處,應采用等電位金屬材料跨接,形成良好的電氣通路。
8.2.4幕墻光伏系統的連接、安裝規定:
1應采取防直擊雷和側擊雷的措施。
2幕墻光伏系統宜采用共用接地方式。
3光伏控制器的信號設備端口應安裝信號電涌保護器。
4并網逆變器的電源端口應安裝電源電涌保護器。
筆者認為幕墻水密性能的設計也應單獨表述,根據雨水滲漏原因、主要影響因素,針對構件式幕墻、單元式幕墻等的特點,系統性地編制幕墻防水設計原則,規定幕墻打膠系統、等壓腔系統、開縫系統等防水技術要點,并滿足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的水密要求。氣密設計也是一樣,但較為簡單。
五、結構設計基本規定:
新地標9.1.1條規定了幕墻結構設計的基準期為50年。
1.風洞試驗
9.2.2建筑高度較高、體型不規則或風環境復雜的幕墻結構,按本規范9.2.1條難以確定風荷載標準值時,用風洞試驗或數值風洞方法確定。幕墻高度大于200m時應進行風洞試驗。幕墻高度大于300m時應由兩個非關聯單位各自提供獨立的風洞試驗結果相互驗證。對用風洞試驗或數值風洞方法所得結果應分析、比較和判斷。
2.與主體結構連接
9.5.6由錨板和對稱配置的錨固鋼筋所組成的受力預埋件,應按《玻璃幕墻工程技術規范》JGJ 102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規定設計。后置埋件應按《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或《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JGJ145的規定設計。
9.5.8幕墻結構與主體結構采用后置埋件連接時,應根據其受力情況,合理布置錨栓埋件,保證其連接可靠,并符合下列規定:
1后置埋件用錨栓可選用自擴底錨栓、模擴底錨栓、特殊倒錐形錨栓或化學錨栓。錨栓鋼材受拉性能須進行復驗,復驗結果應符合《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 50367的規定。
2錨栓外露部分應防腐蝕處理。
3錨栓直徑和數量應經計算確定。錨栓直徑不小于10mm,每個后置埋件上不得少于2個錨栓。
4錨栓承載力設計值應不大于其極限承載力的50%,并進行承載力現場試驗,必要時進行極限拉拔試驗。
5就位后需焊接作業的后置埋件應使用機械擴底錨栓,或化學錨栓與機械錨栓交叉布置。化學錨栓超過半數的后置埋件,就位后不得在其部件及連接件上焊接作業。
六、面板設計:
1.新地標增加了點式玻璃孔邊應力的計算要求。
10.2.11在垂直于幕墻平面的風荷載和地震作用下,四點支承玻璃面板的應力和曉度:
1可采用非線性有限元方法計算跨中最大應力、孔邊最大應力和跨中最大接度。
3孔邊最大應力設計值不應超過玻璃邊緣強度設計值,跨中最大應力設計值應不超過玻璃中部強度設計值,撓度不超過表10.1.6的限值。
2.新地標明確規定了石材面板的許用、限用支承方式。
10.4.8面板可用短槽、通槽、背栓等方式支承。板塊的連接和支承,不應采用鋼銷、T形連接件和角形傾斜連接件。
新地標根據近年石材面板的應用問題,如小塊石材固定、板中斜托板、石材破碎后可更換性等,限制了鋼銷、T形件和板中斜托板三種石材固定方式。
3.新地標增加了背栓的計算要求。
4.新地標增加了微晶玻璃板、陶板、瓷板、千思板、玻璃纖維增強水泥板(GRC框架板)、蜂窩鋁板、石材蜂窩板的技術要求。
七、幕墻開啟窗:
11.1.2開啟扇面積不應大于1.8 m2。
新地標限制了幕墻開啟窗越來越大的趨勢,更有利于開啟窗的安全應用。
開啟窗也是幕墻重要技術要點和難點之一,新地標單獨一章規定了開啟窗一般規定、構造和采光天窗的技術要求。筆者認為對于幕墻開啟窗的結構安全如窗扇固定、洞口使用安全、結構計算等仍可進一步細化,對于開啟窗的水密、氣密等關鍵性能仍可進一步細化。
上一頁12345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