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幕墻構造和設計:
1.構件式幕墻
12.2.8隔熱型材中的隔熱體不應承受或傳遞荷載。應采用可靠的連接構造,將隔熱體外的荷載傳至隔熱體內側的受力構件上。
12.3.4立柱與主體結構的連接件應有足夠的承載力。鋁合金連接件材料厚度應不小于8mm,鋼連接件材料厚度應不小于6mm。每一連接處的螺栓應不少于2個,螺栓直徑不小于10mm。采用焊接時,應標注焊接要求。
構件式幕墻是最為成熟的技術,新地標規定了斷熱條不得永久受力、且外側型材不計入截面特性計算。新地標12.5.7條增加了鋼鋁組合截面的設計計算。12.5.8條增加了轉角或突變處立柱,考慮最不利荷載和作用的組合,對立柱截面最小抵抗矩和最小慣性矩方向作補充驗算和校核。
2.單元式幕墻
新地標增加了單兀式幕墻內容,主要技術要點包括:
13.2.4單元式幕墻的插接接縫設計
13.2.5單元式幕墻的對接接縫設計
13.3.3采用插接式組合構件設計時立柱的荷載分配
13.3.6明框單元板塊的隔熱條
新地標認為單元式幕墻技術已基本成熟,無論是等壓腔設計、結構計算、制作和安裝,新地標較系統地總結了雙層幕墻的工程實踐。
對接接縫的單元式幕墻近年也出現應用,此類幕墻曰本應用較多。仍應進一步細化適用范圍、對接接縫兩側單元板塊協同變形、層間分層排水等技術要求。
3.雙層幕墻
新地標認為雙層幕墻是一種新型的、在國內尚不完全成熟的技術,僅編制導向性的主要技術要求。
1)適應性
14.1.1雙層幕墻的構造形式應按建筑性質、等級、使用功能、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等因素確定,并與空調系統相協調。
雙層幕墻使用前應做適應性判斷,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空調系統協調性、造價和性能比是重要的考慮指標。
2)風荷載取值
14.1.6雙層幕墻風荷載標準值除應符合本規范9.2節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以下風荷載分配原則:
1內通風雙層幕墻的外層幕墻應承受全部風荷載值,內層幕墻應承受不小于1.0 kN/m2風荷載值及外力沖擊荷載值。
2外通風雙層幕墻的外層幕墻應承受全部風荷載值,內層幕墻承受風荷載值可按表14.1.6取用,且應不小于1.0kN/m2。
新地標僅對外通風、內通風兩類雙層幕墻的構造提出了要求。
新地標對雙層幕墻的通風量、熱工設計提出了導向性規定。但筆者認為國內目前通風雙層幕墻的成功案例極少,雙層幕墻的通風、熱工設計仍是技術難點,行業內應進一步加強研究和驗證,雙層幕墻的防火、隔聲等也需進一步技術積累。
上一頁12345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