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技術瓶頸之五:
開窗通風問題
出于安全考慮,超高層建筑,特別是300米、4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筑是不設開啟窗的,特別是上懸窗;為了提高自然通風舒適度和綠建節能的需要,超高層建筑出現了一些創新案例:采用橫豎通風器;折線側向內開啟窗和平面隱性內開啟窗等方式,實現通風換氣。
1、通風器應用案例:上海太平洋保險公司大廈




2、折疊內開窗案例: 南京紫峰大廈


3、裝飾柱內開窗案例:廣州東塔







超高層建筑的通風換氣,仍然存在一些技術難題:
1、通風量的問題:
根據國家標準GB/T50378-2014《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8.2.10要求:“在過渡季節典型工況下自然通風房間可開啟窗凈面積不得小于房間地板面積的4%”。而5.2.2規定:“玻璃幕墻透明部分可開啟面積比例達到5-10%”。經計算:橫、豎通風器都很難達到這個標準,即使橫通風器加豎通風器同時布置也是很難達到的,所以配置通風器的室內自然通風舒適度較低,感到氣悶氣憋。
2、漏水問題:
折線側向開啟窗和平面隱性內開啟窗極易漏水。因重力排水永遠是自高到低,因此必須構作等壓腔來防水,并且要有科學的膠條設計,及合理的排水通道;再加上精良制作才能確保不漏水。
3、高空噪音問題:
通風器進風口:折線側向內開窗的穿孔鋁板;平面隱性內開窗的進風百葉均有可能產生高空噪音;可通過計算機模擬聲學測試或者實體聲學測試來解決。
4、煙囪效應的消防問題:
內開啟窗、室外豎向通道均有可能造成上下層非正常通風,而帶來穿氣、穿味、穿風;甚至引起煙囪效應,帶來消防隱患,所以必須用專門構造來阻斷。
5、清洗和美觀:
通風器進風口、折線側向內開窗的穿孔鋁板進風口、平面內開窗的百葉進風口均易積灰層,及小蟲小鳥筑巢。因此清洗設計是必須的。
6、造價問題:
通風器、內開啟窗均會影響總造價的提升,大概在5-10% 。
寫在最后: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建筑高度和
幕墻技術正在日新月異地發展,從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的
超高層建筑幕墻工程正以迅猛的速度增長。在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出現上海金茂、上海環球、上海中心等為代表的超高層建筑。在以廣州、深圳為主的珠三角地區,出現了廣州國際金融中心(廣州西塔)、廣州東塔、深圳京基國際金融中心、深圳平安等為代表的超高層建筑。同樣在以天津、大連為代表的環渤海灣地區,以武漢為中心的華中地區,以重慶為代表的西南地區也相繼出現了超高層建筑。總的來講,中國大陸地區將出現30、40棟,4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筑。可以有根有據地預期,中國將是世界超高層建筑的主要“集結”地,占比甚至達到90%以上。(文: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根據席時葭教授演講稿及部分講話錄音稿整理而成)
延伸閱讀:
席時葭教授簡介
國務院有突出貢獻 專家
全國建筑幕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委員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 資深設計師
東華大學(幕墻工程及機械) 教授

席時葭 教授
作為中國超高層建筑幕墻資深專家主要簡歷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監理高級顧問(101層.492米.曾是世界最高明框單元式玻璃幕墻)
廣州國際金融中心-——幕墻首席專家(104層.440.2米.世界最高單元式隱框玻璃幕墻)
深圳京基-壹佰國際金融中心——-首席幕墻顧問(100層.460米,世界最高“雙曲不共面”玻璃幕墻)
廣州廣晟國際大廈——首席幕墻專家(70層.360米,世界最高開放式石材幕墻及玻璃幕墻)
深圳T3航站樓——幕墻首席顧問(45萬平方米蜂窩狀金屬屋面及采光頂)
重慶重慶環球金融中心——幕墻首席專家(西南第一高樓)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