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幕墻用天然
石板材過去主要采用天然
花崗石建筑
板材,現在有很多工程采用天然凝灰巖(
砂巖)建筑板材。由于有關規范(標準)沒有凝灰巖(砂巖)的內容,為幫助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在使用凝灰巖(砂巖)石材幕墻時掌握有關技術,特對凝灰巖(砂巖)石材幕墻有關技術進行討論。
石材科學分類方法應該是根據石材的地質組成來劃分其種類,從地質學的角度來看,地殼土層中的
巖石分為下列三種類:
(1)火成巖
這些巖石從熱的
熔化的材料中形成,花崗巖和玄武巖是火成巖中的兩種。
(2)沉積巖
這些巖石起源于其他巖石的碎片和殘骸,這些碎片在水、風、重力及冰等各種因素的作用下移動到一個由沉積物形成的盆地中沉積,沉積物壓縮和膠結后形成堅硬的沉積巖。沉積巖由其他巖石中豐富的物質所組成,石灰巖、砂巖以及凝灰巖是沉積巖中的三類型。
(3)變質巖
這些巖石形成于其他已經存在的巖石在受熱或壓力作用下進行了結晶或重結晶。大理巖、板頁巖和
石英巖是變質巖中的三種。
從以上可以看出,凝灰巖、花崗巖、大理巖的區別是明顯的,它們分別屬于石材的三大種類,凝灰巖是沉積巖,花崗巖是火成巖,而大理巖是變質巖,因此凝灰巖不是大理巖,根據美國規范ASTM C119—“規格石材相關的標準術語”,凝灰巖是“可通過分層結構來劃分的結晶的或微結晶的石灰巖的一個變種”。
花崗石原指花崗巖加工的石材,而現在所稱的花崗石是一個商品名稱,它包括所有可作為
飾面石材,并以
硅酸鹽礦物為主的火成巖,花崗石以
氧化硅為主,含有
氧化鋁、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鐵等成分,因其形成溫度高,各種礦石晶體鑲嵌嚴密,質地堅硬,耐酸、堿、鹽的
腐蝕,
化學穩定性好,但因其中含有
石英,在高溫下會膨脹碎裂,此外氧化鐵含量高時,石材表面會出現銹斑。花崗石多數結構緊密,呈現出美麗的自然構造紋理,具有很強的裝飾性。
凝灰巖是在大氣條件下從含碳酸鹽的泉水(通常是熱泉)中沉淀而成的一種鈣質材料。含有二氧化碳的循環地下水帶走了溶液中大量的鈣質碳酸鹽,當地下水到達泉水表面時,一些二氧化碳釋放出來就導致了一些鈣質碳酸鹽沉淀而成為凝灰巖(通常在淺池塘的底部)。與在遠古的海洋中形成的石灰巖不同的是,凝灰巖是從河流或池塘里富含石灰的飽和水中通過碳酸鹽的快速沉淀而形成的。這一快速沉淀限制了有機物和氣體,在凝灰巖中產生了孔隙及明顯的基床
平面特征,這就形成了凝灰巖的美麗紋理。與此同時不利的一面上,這些孔隙及基床平面特征使得凝灰巖在氣候中暴露時會產生內部的
裂縫和分層,發生沿基床平面的腐蝕和惡化,進一步降低了石材弱方向的
強度。但是如果凝灰巖得到很好的加固,它在尺寸
穩定性、抗
凍融能力、
壓縮強度等方面的物理性能就可以被認為與大理巖類似。而且除了孔隙以外,凝灰巖自身通常是密實和不透水的。
砂巖(金年華
天然石材),產地巴基斯坦,為生物碎屑灰質巖,鏡下觀察:
結構構造:生物碎屑結構, 塊狀構造。
礦物成分:碎屑 (生物碎屑)60% 、膠結物40%,由次多量塵點狀碳酸鹽灰質和少量氧化鐵質組成。
巖石為生物碎屑灰質巖,呈黃白—淺黃褐色,由大量的生物碎屑和次多量的灰質及少量氧化鐵質膠結而成。巖石中的生物碎屑含量和種類極為豐富,以有孔蟲為主,其次為腕足類、腹足類、莛科類和棘皮生物海膽類及介形蟲等。生物碎屑碎片占巖石中絕大部分,因而定名為生物碎屑灰質巖。生物碎屑中的灰質粒度極為細小,僅在0.001mm左右,屬原始未經重結晶海洋碳酸鹽沉淀物,經后期壓實作用而成的巖石。而分布于碎屑殼壁上的灰質則呈
纖維狀或超顯微鱗片狀集合體產出。個別灰質局部略有重結晶而呈微粒狀現象。由于巖石中的硐酸鹽基本沒有重結晶,呈原始塵點狀或泥狀沉淀,說明巖石屬沉積世代較新的二迭系—第三系平靜淺海相沉積的生物碎屑灰質巖。
膠結物由次多量塵點狀或超顯微鱗片狀碳酸鹽灰質和少量氧化鐵質組成,灰質呈不均勻團粒狀散布于生物碎屑間,粒度均<0.001mm受氧化鐵質的渲染,局部呈不均勻淺黃—淺黃褐色。
砂巖(金年華天然石材)化學成分:
氧化鈣 50.54% 、氧化鎂 1.88%、 二氧化硅 2.38%、三氧化二
鋁 2.04%
大理石學名大理巖,因盛產于我國云南大理點蒼山而得名。現在所說的大理石實際上包括所有能作飾面石材的變質巖。大理石成分以碳酸鈣為主,約占58%以上,另外含有碳酸鎂、氧化鈣、氧化鎂等。因而當空氣潮濕并含有二氧化硫氣體時,大理石表面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石膏,呈現風化現象。
凝灰巖及砂巖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現列出性能參考參數見下表。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