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矚目的國家大劇院6687平方米
玻璃幕墻業已安裝完畢,其所有玻璃材料均購自法國。而金晶玻璃卻憑借自己的玻璃工藝擊敗國外競爭對手,解決了進藏鐵路的種種難題,踏上了進藏列車。平時被人們視而不見,看似平淡無奇的玻璃中,蘊藏著大智慧。那么中國
玻璃行業的現狀到底如何呢?
科技創新帶來碩果累累
當青藏鐵路列車奔馳在生命禁區的時候,當你的目光透過車
窗欣賞著大自然雄奇景觀的時候,你也許不會清楚,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列車玻璃上凝聚了多少金晶人的心血。金晶集團宣傳部的趙先生告訴筆者:“兩年前,面對國際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金晶集團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成為高原列車的惟一供應商。在高原列車擁有的10項創新中,金晶自主研發并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的“內壓自動調節型
中空玻璃門窗”就占據了3項:一是抵擋紫外線功能;二是壓力均衡性;三是
密封性。除此之外,該廠
浮法玻璃生產線引進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工藝和
設備,建成了亞洲最大規模的
壓花玻璃生產基地和玻璃加工基地,其
壓花玻璃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們越來越注重居住環境的適宜性,玻璃幕墻的確賞心悅目,但巨大的能耗又讓眾多的生產商望而卻步。作為一個能耗大國,
節能環保可以說是開啟我國可持續發展之
門的金鑰匙。玻璃幕墻散熱量大,這對我國要建成節約型國家來說,不可謂不是一個挑戰。但被譽為“中國玻璃工業搖籃”的耀華集團,為這個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可能。面對筆者的電話采訪,耀華集團宣傳部的李主任侃侃而談,言語中盡是自豪:“我們企業在粉紅及粉紅
鍍膜玻璃、具有節能環保功能的在線
低輻射鍍膜玻璃(Low-E玻璃)和在線
太陽能控制低
輻射鍍膜玻璃(
Sun-E)方面,已擁有獨立知識產權,這在節能效果上具有革命性突破意義。這些產品已實現了規模化生產,為全面推動我國
建筑節能工作邁上新臺階,提供了可能。”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中國“洛陽
浮法技術”經過30年的發展、完善,已經相當成熟。洛玻集團作為“洛陽浮法技術”的代表及世界三大浮法玻璃工藝之一的制造商,為打破國外企業對0.7、0.55毫米
電子玻璃的長期壟斷,經過多年技術攻關,實現了0.55毫米玻璃商品化生產,填補了我國玻璃工業的一項空白,使我國
超薄玻璃工藝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連續7年銷量居全國之首的江蘇華爾潤集團700t/d浮法玻璃生產線則填補了“洛陽浮法技術”無超大規模生產線的空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我國浮法玻璃生產線的競爭水平。
科技創新離不開科研機構
在這些輝煌成就的背后,是一個個科研單位廢寢忘食及嘔心瀝血的工作投入。
據中國
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技術部周主任介紹:“我國目前比較權威的三大研究院分別是: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秦皇島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和杭州設計研究院,他們承擔了許多國家重大的科研項目,是我國玻璃行業科研主力軍,為我國玻璃行業的技術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眾多科研機構中,這三大玻璃研究院就如三個大型發動機,為我國玻璃行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七年磨一劍的秦皇島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在2003年底研制出了900t/d級浮法玻璃生產線。據該研究院技術部劉主任介紹:“這條生產線無論是在生產耗能上,還是在產品質量上,均可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個成就凝聚了整個行業 科研人員幾十年的心血,為我國玻璃行業整體的技術進步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大河奔騰,必有支流潺潺。除了三大院外,在許多大企業中,還有一些專屬的科研機構。比如耀華集團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洛玻集團的玻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金晶集團的金晶集團技術中心,他們的存在也為企業技術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隨著市場行情的變化,科研機構的設置也有了新的動向。2002年3月,武漢理工大學與
澳大利亞Monash大學、英國Sheffield大學、美國II-VI公司等在武漢聯合成立了“武漢理工大學國際玻璃研究中心”。該部門有關人士稱:這說明我國玻璃行業的科研加強了學術界、工業界、政府部門的聯系,有利于促進該領域研究、教育、技術開發三位一體,促進國內外玻璃研究者和制造者之間的聯系和合作。
玻璃大國還不強
國家大劇院玻璃幕墻也許是中國所有玻璃從業者的痛,自己國家的
標志性建筑用的卻全是國外的玻璃。眾所周知,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誰掌握了自主創新的能力,誰就贏得了市場和未來。
中國玻璃之于國外,到底如何呢?用中國
建筑材料研究總院科技部玻璃所左源的話來說就是:“從行業整體來說,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規模上,都不如國外的大企業集團。日本旭硝子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玻璃生產商,有著先進的研發和設計能力、一流的工藝能力和極好的品質保證。其生產規模和生產能力都大大超過了我國玻璃生產企業。我國企業的資本集中度不高,與國外相比,惟一的競爭優勢就是生產成本低。總之一句話,我國是玻璃大國但不是強國。”據悉,日本旭硝子公司資產達157.8億美元,耀華只有4億美元;日本旭硝子公司年銷售額67億美元,耀華只有1億美元多一點;旭硝子公司在世界擁有37條浮法線,耀華僅有6 條浮法線;旭硝子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約為21%,耀華的市場份額僅不足2%。實力和差距不言而喻。在技術上別的暫且不談,就拿生產原片來說,我國和國外的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金晶集團技術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也深有同感:“中國的浮法玻璃產量占世界的一半,但是水平是二流的,西方的大公司只生產特等玻璃,一流玻璃都不生產,而是由一般的工廠生產。雖然我們現在引進了國外技術,但是在硬件、控制等方面和國外還有一定的距離”。耀華集團宣傳部的李主任也表示:“雖然我國在高技術、節能、環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要想趕上國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據了解,目前,我國玻璃產量占世界總量31%。2005年,我國玻璃總產量超過了3.7億重量箱,但卻散落在近300家大、中、小企業中,無法與世界五大集團公司抗衡(日本旭硝子公司、法國圣戈班集團、英國皮爾金頓公司、美國PPG公司和美國加迪安公司)。而且,普通浮法、
平板玻璃等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卻仍然供不應求。
由此可見,我國玻璃行業還不夠強大,再加上這兩年國家加大了對房地產的調控,對玻璃行業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市場經濟,大浪淘沙。但只要玻璃行業能夠抓住我國科技創新的東風,按市場規律辦事,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玻璃一定能夠乘風破浪,直掛云帆,走向世界。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