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獲悉,我國電
采暖散熱器、
中空玻璃、熱量表等建筑產品行業,目前均在緊鑼密鼓地制定國家統一的行業標準,且都將于2008年上半年相繼出臺。
在當前嚴峻的能源形勢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下,無論是建設部等政府部
門,還是各建筑部品行業協會,都在積極尋求節能降耗的有效工作方案。畢竟,到“十一五”期末,
建筑節能要實現節約1.1億噸標準煤的目標,是一個相當嚴峻的使命。制定“行業標準”,也許只是制度進步的一小步,卻是市場推進的一大步。我們“耗”不起主持人:在明年上半年一個相對短暫的時間段里,我國將連續、密集地出臺電
采暖散熱器、
中空玻璃、熱量表、空調等建筑產品的行業標準。您認為這些行業標準相繼出臺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與明年4月即將實施的新《節約能源法》有關?
周暉: 我認為二者之間肯定是有關系的。從我國目前環境和能源問題的嚴峻形勢來看,國家對能耗問題的關注日益加強。出臺相應的節能產品行業標準主要是為了配合國家的節能降耗工作。事實上,我們國家在建筑節能的科研與生產領域還是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儲備。隨著現階段國家對節能事業的愈加重視,對節能產品標準體系的建立就需要更加細化,更趨于完善。
王強:周博士說得沒錯,我國的建筑節能產品早就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儲備。這些技術也應用到了房地產開發領域,只不過它們僅局限于高檔樓盤的項目中,成為開發商推銷高檔樓盤的銷售亮點。其實我覺得在當前嚴峻的能源形勢下,這些建筑節能產品應該廣泛地應用到普通住宅當中,而不應只是成為高檔住宅的一個銷售賣點。所以我想,之所以會出臺行業標準,可能更多的是在代表政府的導向,將節能降耗政策落實到各個企業的生產活動當中。
呂士健:其實我覺得行業標準出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證產品的質量,使得產品能夠達到很好的節能要求。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行業標準,就無從考核節能產品的生產企業,從而也會使得大量達不到節能要求的產品流通到市場上來。假如不對企業進行考核,任由企業去吹噓節能效果,則會帶來更多的浪費。所以我們現在出臺行業標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證產品質量。此外,這也能起到監督的作用,用戶或者第三方可以用行業標準去對產品進行檢驗,監督企業按規定的要求進行生產。
主持人:各位專家的看法一致,都認為行業標準的出臺,是為了進一步推進節能降耗工作的發展。那么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背景下,這是否標志著節能標準化時代的來臨?
呂士健:隨著國家、社會對節能工作的日益關注與重視,與節能相關的一些標準化問題,應該說引起了建筑產品行業前所未有的重視。事實上,可能各行業大概也覺得缺乏標準,需要加以補充和完善,但我覺得這并不能說明就是進入了節能標準化的時代了。
畢竟,節能工作不是說制訂了一些標準就能達到節能的目的了。標準化只能說是整個龐大的節能工作中的一個部分,而這部分工作也是在最近兩年中才得到重視和加強的。它在整個節能工作中,起到的是一個技術支撐與技術保障的作用,是保證節能工作順利進行的一個措施。
王強:實際上,一般行業標準發布后,通常都需要時間去修訂。因為中國地域太廣闊了,節能和環保的標準都不一樣。節能產品是一個新興產業,這個新興產業目前還是處于發展階段,等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會通過市場的競爭自我完善,到那時再對行業標準進行修訂,應該會對市場產生更大的推動作用。
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也認為行業標準的出臺并不能說是進入了節能標準化的時代。
有標準才有市場主持人:從長遠利益來看,使用節能產品所得到的節能收益可以彌補后期的運行維護成本,甚至還會略有盈余。然而當前我國節能工作中的一大困難便是,許多百姓的節能意識尚且不高,通常只會看到當前的利益,那么這是否會影響到行業標準的貫徹執行?我們應當如何去提高群眾的節能意識呢?
周暉:的確如你所說的,我國老百姓目前的節能意識尚且還不是很高,所以這就需要國家加大推廣力度。假如節能產品能形成一定規模化的生產后,就可以降低它的生產成本,而一旦成本降低了,那么就會使得節能型產品和非節能型產品在價格上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到那個時候,老百姓就會自動地選擇節能性更好的產品了。
呂士健:我覺得如果想要老百姓做到行為節能,就應該讓他們嘗到節能的甜頭。而要讓老百姓嘗到甜頭就必須得有一個好的節能效果。這話說回來,就還是需要國家出臺行業標準來規范企業的生產。
我用中空玻璃打個比方,以前老百姓用的
窗戶玻璃都是不節能或者節能效果不太好的。但如果我們給
節能玻璃定了行業標準,那肯定會對
導熱系數、抗
風壓能力、對外界環境的隔絕等因素都有規定和要求。假如老百姓在用舊窗換新窗后能明顯地感覺到節能效果很好,房間溫度提升了,甚至舒適度也增加了,那么老百姓肯定都愿意使用由中空玻璃制作的窗戶。
主持人:周博士剛剛講到了節能型產品形成規模化生產后,就可以降低社會總生產成本,那么這具體反映到市場上來,會對產品的推廣帶來哪些客觀的影響呢?
王強:盡管在初期生產成本會較高,價格也相應較高,但在行業標準法規化之后,開發商和消費者都不存在選擇與不選擇的問題。因為若不選擇采用節能產品,開發商生產的房屋就通不過評估驗收,也就根本無法進入消費市場。隨著產業的成熟,生產規模化后,房屋的整體造價是會有所降低的。就更容易推廣了。
周暉:其實節能型產品和非節能型產品相比較,從目前的造價來看,會更高一些。但是從建筑和產品的全壽命周期來看,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對老百姓,選用節能產品肯定是最合適的。因為從國家的角度來說,可以推進科技的進步,使得節能產品得到實實在在的應用,這對國家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無疑是有很大的幫助。而從老百姓的角度上來說,他們能夠得到真正的實惠,比如剛開始杜總所說的,采用熱計量表制度能夠讓百姓自主選擇采暖消耗,從而利于降低他們的采暖供應費。步入分水嶺主持人:剛剛王總談到了節能產品行業其實還是一個新興產業。而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必定要經歷從摸索走向成熟的過程。那么在當前節能產品行業標準尚未出臺之時,這個行業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況呢?
呂士健:在國家統一的行業標準沒有出臺之前,節能產品行業當前的市場是一個不規范、無序的狀態,這樣很容易造成價格上的惡性競爭。為什么現在市場上的許多假冒節能產品也能“橫行”呢?就是因為產品質量沒有依據,可以將價格定得很低。行業標準對廠家來說是一個生產質量的約束,使社會對企業也有了監督檢查的依據,這樣對規范市場行為、避免假冒偽劣產品進行價格的惡性競爭,多少都能起到一些作用。
王強:沒錯,我可以舉一個這樣的例子:在
外墻保溫系統中,材料的運用可能是不同的。比如采用一些技術含量高的
保溫板,它在阻
隔熱傳遞上效果會非常的好,但造價會更高一些;而采用一些不規范的材料,盡管在價格上會有所降低,但在使用效果上卻會有很大的差別。此外,現在行業可能還會存在許多偷工減料的現象,質量檢測系統也還不夠完善等問題。所以,不管是從推進節能減排工作,還是規范市場的角度上來講,節能產品行業標準的出臺是勢在必行的。
主持人:從兩位專家的意思來看,行業標準的制定可視為是行業發展進入一個分水嶺,意味著行業將從無序走向有序。在此情況下,優秀的企業會崛起,而達不到標準要求的企業就會面臨著被淘汰出局的窘境。那么這是否就會對建筑產品行業起到優化的作用?
杜家林:其實我覺得
建筑節能設計的標準主要是通過
圍護結構保溫和
氣密性能的提高,以及采暖空調
設備能效的提高等等,來達到減少空調和采暖能源的消耗。所以我覺得節能產品行業標準的制定,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使行業生產規范化。因為一般來說,行業標準里都會含有一定的技術指標,那么企業的生產材料、設備和產品,都必須滿足行業標準所規定的要求才能準許進入市場,這就相當于在產品進入市場前加設了一道技術指標上的門檻。
周暉:我贊同杜總的說法。在我看來,標準的制定對行業是一種引領作用,它會促使行業朝某一個方向去發展,使得行業更加規范化,目標更加明確。所以說標準所起到的是一種推動性作用。雖然它不會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但現在很多企業都意識到技術更新的重要性,從某種程度上講,新節能法規和行業標準的出臺,能夠促使企業朝著一個明確的方向發展。
王強:產品質量的好壞,其實市場是會進行選擇的。比如說那些質量差、檔次低的產品,它們在進入房地產項目的過程中,就很有可能會被淘汰掉。但不排除一些唯利是圖的開發商會以次充好。所以這就亟需行業標準或政策的出臺來規范市場。因為一旦政策出臺,就意味著已經法規化,而如果有了制度約束,那么對行業的提升就會大有好處,今后就能夠在房地產的產業鏈中形成一個非常大的產業市場。標準系下的異常值主持人: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區的天氣、緯度、溫差也各不相同。如果建筑產品行業采用國家統一的標準,那么在今后的落實問題上會否增加困難?從這一點來說,制定全國性的行業標準應如何兼顧到各地的特殊性呢?
呂士健:從原則上說,制定統一的國家標準肯定會結合我國季候區域的特征,規劃不同的節能指標。比如說墻體保溫,因為各個地區對
保溫層的要求都不一樣,所以也不可能是制成統一的國家標準,但是我覺得有些行業標準其實是可以統一的。比如說中空玻璃的行業標準。根據我了解的知識來分析判斷,中空玻璃在南方主要是需要隔熱,而北方卻是用于隔冷。但事實上,從這個產品的特點來講,隔冷和隔熱也就是一回事了,都是起到了一個阻隔的作用。所以對于這類產品,應該可以制定成一個統一的標準。再比如熱量表,因為它的作用是計量所消耗掉的熱度,不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因此全國也只要一個統一的標準就可以了。
國家在制定行業標準時,肯定都會把這些問題充分的考慮進去,可以統一而不會帶來任何影響的,就會統一,而需要區分的,肯定也不會去用一個統一的標準。這也是制定標準工作的原則。
周暉:在編制之初就考慮到氣候適應性和功能使用等問題,這是編制標準的一個基礎性原則。國家標準、地方標準的制定,都會促使這些方面的進一步細化。比如說
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就是劃分了嚴寒采暖地區、夏熱冬冷地區、夏熱冬暖地區三個區域,三本標準來制定的。同理,目前制定的節能產品標準,應該也會考慮到這幾個區域的影響。無非是這幾個區域在統一的國家標準下,采用不同的表格形式來劃分。從全國的建筑節能形式來說,應該是有一個統一的目標,大家對這個目標也都是非常明確的。但是操作起來,大家還是會分別來操作。不會簡單地只是用一種產品、一張圖表來進行完全統一。
杜家林:沒錯,是這樣的。國家標準在這里主要是一個引領的作用,為行業指明方向。但相關的細則還是要靠地方政府根據各地區的特征去完善。其實一般來講,地方所制定的標準,都是要比國家標準嚴格的。國家標準有時候也只是一個門檻,因為要照顧到全國的各個地方,所以也不可能定得太高。關鍵還是要通過各地方政府去加以細化。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