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北京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節能減排為重點,以技術進步為支撐,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目標,進一步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強化重點領域節能,推廣應用新技術,加強節能執法監察,深入開展節能宣傳等,在調整結構、強化管理、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加強宣傳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全面完成了年度計劃的各項目標,以較低的能耗支撐了較高的經濟增長,促進了首都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簽訂“節能減排軍令狀”確保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為確保北京市“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落到實處,本市按年度、區縣、重點單位進行了目標分解。市政府與各區縣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簽訂了“十一五”時期萬元GDP能耗下降20%的節能目標責任書和主要污染物總量削減責任書。同時,還與50家重點耗能企業簽訂了節能目標責任書,到“十一五”期末,將實現節能量300多萬噸標準煤。
奧運場館成節能經典盡顯“奧運”三大理念奧運場館建設緊緊圍繞“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三大理念,將具有節能減排效益的施工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應用到
奧運建筑設計、施工、建設等領域。
奧運場館建設采用了
建筑節能、水資源保護再利用、
新能源利用、園林綠化、固體廢棄物再利用和噪聲控制等多方面
節能環保技術、產品,其中實施168項建筑節能項目、69項新能源項目、191項環保項目、121項節水項目。奧運場館節能環保新技術、新產品的示范應用,將有利于本市節能減排技術廣泛推廣和實施。
環境測試限行機動車為奧運保障積累經驗經國務院批準,2007年8月17日—20日北京市開展“好運北京”綜合測試賽期間環境交通保障測試,政府、單位車輛限行70%,社會車輛實施單雙號限行的交通措施,限行了130多萬輛機動車。此次交通限行成功測試了削減機動車總量對改善空氣環境質量的影響,為奧運會期間環境質量達標積累了寶貴經驗。
測試期間空氣質量監測結果顯示,交通限行措施對氮
氧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排放的削減量,平均每天減排量分別為87噸、1362噸、4.8噸,4天限行減排污染物約5815噸,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四天空氣質量均為良。
城區燃煤鍋爐改造完成中心城區告別“燃煤”時代中心城區完成燃煤鍋爐改造1105臺。經過9年的努力,全市累計投資25億元,將中心城區1.6萬臺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和4.4萬臺燃煤大灶、茶爐全部改造為使用清潔能源的
供暖設施,年削減燃煤600萬噸。北京市
采暖季的達標天數從過去的50%以下增加到70%左右,空氣質量明顯提高。
落實實施優惠電價政策、改造資金補助政策,完成了東城區和西城區2.1萬戶平房“煤改電”工程。截至目前,全市累計3萬多戶平房區居民實現了電采暖。
首座大型風電場并網發電
可再生能源利用獲新突破風電利用實現“零突破”。本市首座大型風電場——北京官廳風電場一期基本建成,具備發電并網條件,總裝機容量為49.5兆瓦,每年可向北京輸送1億度的綠色電力,可供居民和奧運場館使用。
生物質能利用取得新進展。截至2007年年底,生物質型煤集中供熱面積突破300萬平方米,年用生物質型煤6萬噸;建設完成了阿蘇衛垃圾填埋氣發電廠,年發電2000萬千瓦時,相當于每年減少約1萬噸煤炭的使用量;延慶新農村新能源一期示范工程基本完工,共建成大中型秸稈氣化工程4座,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10座,年生產秸稈燃氣270萬立方米,沼氣102.93萬立方米,可為3235戶村民提供清潔廉價的管道生物質燃氣。新建項目進行節能評估審查能耗源頭增長得到有效控制根據《北京市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管理辦法(試行)》,市發改委自2007年4月1日率先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進行節能評估、審查和登記。節能評估和審查主要對項目用能總量和能源結構合理性,執行國家、地方和行業節能設計規范及標準,是否采用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工藝、
設備,采取的節能新技術、新產品等內容進行審查,指導科學合理使用能源,嚴把項目能耗增長源頭關。
截至2007年12月31日,受理了151個節能評估和審查項目,對其中139個項目出具了審查意見,凈核減12.9萬噸標準煤,與評估前項目年能耗量相比凈核減了13.1%,同時有830個項目辦理了節能登記。
節能監察大隊正式揭牌依法查處糾正違法用能2007年6月10日,本市節能監察大隊揭牌成立,首批“節能警察”共20人正式上崗。主要職責是指導用能單位合理用能和節約用能;督促檢查用能單位執行節能法律、法規、規章、相關標準以及國家和市人民政府有關節能規定;依法查處和糾正違法違規用能行為。
截至2007年年底,對60家商場、超市、寫字樓等大型
公共建筑實施了夏、冬季空調溫度節能監察,對其中25家不符合設定要求的單位下發了《現場責令改正通知書》,并督促整改。對115家重點用能單位實施了節能監察,對82家單位的425臺鍋爐、電動機和變壓器等設備實施監測。
50家企業通過清潔審核
率先建立清潔生產體系
2007年,《北京市支持清潔生產資金使用辦法》等四個地方性文件出臺,從政策引導機制、市場服務機制、嚴格驗收管理等各方面形成本市清潔生產“全過程”政策保障和監管體系。
從政府引導機制上,對于節能減排的投資項目給予政府資金引導;從完善市場機制上,在石化、
建材、電力等14個行業,選聘了17家清潔生產審核咨詢機構;從嚴格驗收管理方面,組建了300人的專家庫,通過現場驗收、獨立打分,確保企業清潔生產審核效果。對審核過程發生的咨詢費用及中高費項目給予政府資金補助。
截至2007年年底,本市已經有50家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驗收,獲得審核費用補助資金410萬元。每年可產生經濟效益3.39億元,節水316萬噸、節電6502萬千瓦時、削減二氧化硫424噸、削減COD939噸。
六環路內河道水質還清首都生態環境繼續改善2007年,為實現“六環路以內河道水質基本還清”的目標,北京綜合采取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堅持生態用水、治污、治河和水質改善相結合,加大投入,整體推進,順利完成六環路以內城市骨干水系、清河二期、北環水系等河道治理工程。開發利用中水,通過污水變資源化解水資源緊缺和水環境污染兩大難題,建成引溫入潮、北小河、懷柔、平谷中水廠,實現北小河和清河中水廠聯合調度,為奧運中心區水系提供雙水源。全年利用中水4.8億立方米,相當于密云水庫年供水量,提前三年實現“十一五”期末中水利用率50%的目標。
2007年,本市空氣質量極大改善。截至12月31日,市區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天數累計達246天,占監測天數的67.4%,同比增加5天,實現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達標天比率67%、共245天”的“藍天”目標。
2007年,本市以“野”為魂、以“林”為體,建成1萬畝環城郊野公園。城市綠化覆蓋率已由2000年的36%提高到43%。山區林地面積達到90.7萬多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70.49%,完成奧運會關于山區林木覆蓋率達到70%的指標。
展覽會唱響“節能減排”
節能環保意識漸入人心
以“節能減排,科學發展”為主題的"2007中國北京國際節能環保展覽會于2007年6月10日—13日在全國農業展覽館成功舉辦。展覽面積達16000平方米,參展企業達286家,展覽范圍基本涵蓋了節能環保行業的各個領域。簽約展商比例達到40%,成交額近4億元,參觀總人數近5萬人。
匯集節能環保資源再生利用、雨水利用、
太陽能光熱光電利用等32種節能環保新技術的“生態農家院”亮相展會,成為展會最大的亮點,引起了各界觀眾的廣泛關注,訂貨5000余套。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