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節能住宅將向可持續建筑方向發展。
1993年,CharlesKibert博士提出了"可持續建筑"這一概念。可持續建筑是對可持續發展有積極貢獻的建筑,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建筑。把建筑不再視為人類任意地可強加于地球的東西,而是從更高層次綜合考慮建筑所造成的更大范圍的影響,是可持續建筑觀的基本出發點。可持續建筑的理念要求建筑師在進行住宅設計時首先應盡量結合氣候,采用自然通風、自然
采光的方法,減少住宅對能源的依賴,如住宅的朝向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量朝南;在住宅周圍利用地形進行綠化,適當增加間距,夏季通風,減低周圍環境溫度,屋面墻面用綠化的方法降低外
表面溫度等。
加快鋼結構住宅發展必須推動鋼結構住宅系列產業化,推廣集成式住宅。"集成式住宅"就是住宅建設的安裝、生產擺脫了傳統的水、灰砂、石,擺脫了手工勞動以及現場濕作業生產,由工廠生產住宅部件,在現場組裝生產成品住宅。住宅部件是系列的、標準的,可在流水線上生產,而房屋則可以是多樣的、豐富的和多檔次的;完全可以按照住戶的要求,由建筑商提供可選擇的住宅類型,供住戶選擇。與傳統的工業化住宅不同,部件的加工、運輸、
吊裝均可輕便靈活,其標準化單元也可由大改小,空間單元組合的靈活性、機動性大大增加。由于
隔墻的輕質化和可拆改化,居住空間大小可靈活布置,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住戶對功能和設備的高品位的需求。
在施工中,
集成住宅的大空間無阻擋為布管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條件。廚房、衛生間是住宅中最為復雜、專業化程度最高的部件,最適于工廠化生產、集成式安裝。它不但可以提高使用功能,降低造價,而且可以避免質量通病。除此之外,外墻的保溫構造和內墻的部件也都應當采用整合式的、成套的技術。集成住宅部件的多品種、多數量決定集成化的安裝和工廠化的制造必須按照標準化的原則進行。因此采用國際通用的"模數協調"原則和方法,是最必要的手段。模數協調的任務是制定生產各種住宅部件的規格尺寸,使各種住宅部件能準確無誤地安裝到指定的部件,并且不同企業生產的部件可以互換。其次,模數協調的原則能指導建筑師和工程師在自己設計的住宅工程中,保證選擇的部件、設備能合理地安裝在住宅工程中,但并不妨礙了工程師的創造力。由此可見,鋼結構住宅將向設計模塊化、構建標準化、施工機械化的方向發展。
工廠化裝修為鋼結構住宅的推廣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鋼結構住宅若用手工裝修,其優勢難以發揮,工業化生產的建筑主體與粗糙的手工裝修根本無法配套;而且鋼結構住宅內隔墻一般都采用輕質工業化生產的整體構件,難以實現手工裝修。而工廠化生產的裝修構件淘汰了從電錘打眼塞木鍥直到補釘眼刷漆的全過程,各種輕型墻體都可直接與裝飾構件緊密結合,且壽命大為延長,從而有效地解決了鋼結構住宅的室內精裝修工藝可行性問題。工廠化裝修與鋼結構住宅的設計生產一體化是必然趨勢。
我國住宅鋼結構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而目前發展緩慢,既有建設主管部
門宏觀指導的問題,也因為不少設計、施工單位對這一新興的產業持觀望態度。全國的鋼結構企業總量不少,企業家們熱衷于一些
公共建筑、廠房、倉庫等建筑。其實住宅鋼結構建筑量大面廣,市場潛力巨大,鋼結構企業盡早投身這一領域,擴大市場份額,定會有所作為。
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不斷提升住宅產品的科技含量。根據國內權威專家分析,中國的住宅產業在今后20年中,仍然處于快速增長期,并且中國住宅價格的25%將會來自科技含量的提升。鋼結構住宅以其獨特的抗震能力強、施工速度快、得房率高等優勢契合了綠色環保住宅的要求。目前,我國鋼材產量已居世界首位,而且國家也在逐步調整政策鼓勵發展鋼結構住宅,我國大力發展鋼結構的條件已經成熟,正步入鋼結構發展的黃金時期。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優勢逐漸體現與發揮出來,這是一個朝陽產業與“綠色家園”工程。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