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
圍護結構節能技術
墻體采用
巖棉、
玻璃棉、
聚苯乙烯塑料、聚胺酯泡沫塑料及
聚乙烯塑料等新型高效
保溫絕熱材料以及復合墻體,降低外墻
傳熱系數。
采取增加
窗玻璃層數、窗上加貼透明
聚酯膜、加裝
門窗密封條、使用
低輻射玻璃(low-E玻璃)、封裝玻璃和
絕熱性能好的
塑料窗等措施,改善
門窗絕熱性能,有效阻擋室內空氣與室外空氣的
熱傳導。
采用高效
保溫材料保溫屋面、架空型保溫屋面、
浮石沙保溫屋面和倒置型保溫屋面等節能屋面。在南方地區和夏熱冬冷地區屋面的采用屋面
遮陽隔熱技術。
采用綜合考慮建筑物的通風、遮陽、自然
采光等建筑圍護結構優化集成節能技術。例如,雙層
幕墻技術是中間帶有可調
遮陽板、且可通風的方式,夏季可有效遮陽和通風排熱,冬季又可使太陽透過,減少
采暖負荷。
二、建筑
能源系統節能控制技術
采暖空調系統的控制技術是對既有熱網系統和樓宇能源系統進行節能改造、實現優化運行節能控制的關鍵技術。主要有三種方式:VWV(變水量)、VAV(變風量)和VRV(變容量),其關鍵技術是基于供熱、空調系統中“冷(熱)源-輸配系統-末端
設備”各環節的物理特性的控制。
三、
熱泵技術
熱泵技術是利用低溫低位熱能資源,采用熱泵原理,通過少量的高位電能輸入,實現低位熱能向高位熱能轉移的一種技術,主要有空氣源熱泵技術和水(地)源熱泵技術?梢韵蚪ㄖ锕
暖、供冷,有效降低建筑物
供暖和供冷能耗,同時降低區域環境污染。
四、采暖末端裝置可調技術
主要包括末端熱量可調及熱量計量裝置,連接每組
暖氣片的恒溫閥,相應的熱網控制調節技術以及變頻泵的應用等。可能實現30%-50%的節能效果,同時避免采暖末端的冷熱不均問題。
五、新風處理及空調系統的余熱回收技術
新風負荷一般占建筑物總負荷的約30%-40%。變新風量所需的供冷量比
固定的最小新風量所需的供冷量少20%左右。新風量如果能夠從最小新風量到全新風變化,在春秋季可節約近60%的能耗。通過全熱式
換熱器將空調房間排風與新風進行熱、濕交換,利用空調房間排風的降溫除濕,可實現空調系統的余熱回收。
六、獨立除濕空調節電技術
中央空調消耗的冷量中,40%-50%用來除濕。冷凍水供水溫度提高1℃,效率可提高3%左右。采用除濕獨立方式,同時結合空調余熱回收,中央空調電耗可降低30%以上。我國已開發成功溶液式獨立除濕空調方式的關鍵技術,以低溫熱源為動力高效除濕。
七、各種
輻射型采暖空調末端裝置節能技術
地板輻射、
天花板輻射、垂直板輻射是輻射型采暖的主要方式。可避免吹風感,同時可使用高溫冷源和低溫熱源,大大提高熱泵的效率。在有低溫廢熱、地下水等低品位可再生冷熱源時,這種末端方式可直接使用這些冷熱源,省去常規冷熱源。
八、
建筑熱電冷聯產技術
在熱電聯產基礎上增加制冷設備,形成熱電冷聯產系統。制冷設備主要是吸收式制冷機,其制冷所用熱量由熱電聯產系統供熱量提供。與直接使用天然氣鍋爐供熱、天然氣直燃機制冷、發電廠供電相比,上述方式可降低一次能源消耗量10%-30%,同時還減少了輸電過程的線路損耗。
九、
相變貯能技術
相變貯能技術具有貯能
密度高、相變溫度接近于一恒定溫度等優點,可提供很高的蓄熱、蓄冷容量,并且系統容易控制,可有效解決能量供給與需求時間上的不匹配問題。例如,在采暖空調系統中應用相變貯能技術,是實現電網的“削峰填谷”的重要途徑;在建筑圍護結構中應用相變貯能技術,可以降低房間空調負荷。
十、
太陽能一體化建筑
太陽能一體化建筑是當前太陽能利用的發展趨勢。利用太陽能為建筑物提供生活熱水、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調,同時可以結合
光伏電池技術為建筑物供電。
十一、
建筑能耗評估方法
以整座建筑物的每家每戶建筑能耗為出發點來評價建筑物的熱性能。在綜合考慮氣候條件、各種傳熱方式、建筑物的朝向、
墻體材料的性能、
門窗性能、建筑物的熱惰性、各相鄰房間耦合傳熱、新風要求、用戶的作息情況以及采暖空調等各種建筑設備的選擇和使用等因素的基礎上對建筑物的能耗需求進行評估。采用全年工況下逐時動態分析方法,為房地產商和用戶在開發、購買和使用
節能建筑和建筑設備時提供節能信息服務。
與【建筑節能】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建筑節能”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