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 07月13日消息 】
節能建筑自
保溫墻體是指不通過內、
外墻保溫技術,其自身
熱工指標就能達到國家和地方現行節能建筑標準要求的墻體結構。節能建筑
墻體自保溫技術與其他墻體保溫技術比較,具有與建筑同壽命、造價較低、工序簡單、施工方便、便于維修改造、安全性能好等優點,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促進節能減排、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墻體原材料設計考慮因素
在自保溫
墻體材料的研發應用中,應不僅考慮外墻的平均
傳熱系數 Km 和平均熱惰性指標 Dm 應符合標準的規定,還應考慮結構性冷(熱)橋部位的低限
傳熱阻 Ro.b.min 也須符合低限保溫的規定,即在冬季正常
采暖條件下,結構性冷(熱)橋部位的內
表面溫度應高于室內空氣
露點溫度 。
二、砌筑與
抹面砂漿應納入外墻自保溫系統技術研發內容
砌筑與抹面
砂漿是塊體墻材不可缺少的組成材料,即或是板塊墻材,板縫聯結與板面裝飾也少不了聯結材料及抹面平整材料。在夏熱冬冷地區采用這種
強度較高的
保溫砂漿作內、外抹灰層,不僅可對自保溫墻體的保溫
隔熱性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而且也可因其有效地解決了結構性冷(熱)橋部位的保溫處理,兩全其美。
當然,應采用抗裂
防水的抹面層與之形成一整體解決抗裂防水問題。對于熱工性能稍差的自保溫墻體材料,還可將抹面砂漿作為墻體自保溫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強度等級較高、
導熱系數較低的保溫砂漿上進行研究和應用。
三 、墻體厚度應適應
主體結構復合外、內保溫系統的要求
自保溫墻體材料大多是作為
框架結構或
框剪結構體系建筑外墻的填充墻,只需內外抹
水泥砂漿保護層,不再復合外、內保溫系統。而
框架梁、柱或
剪力墻部位則要復合外、內保溫系統才能使外墻的平均傳熱系數 Km 滿足節能
設計標準的規定。由于外、內保溫系統有一定的厚度,如果要求自保溫墻材的厚度與框架梁、柱及剪力墻的外邊沿或內邊沿齊平,復合外、內保溫系統后就會在兩個不同的材料部位出現厚度差,表面極不平整。
所以,在構造節能設計時,將自保溫墻體材料(如加氣
混凝土)的厚度取為 240 ~ 250mm 。砌筑時,外挑出
鋼筋混凝土構件 40 ~ 50mm ,以滿足復合
外保溫系統后整個外墻外表面平整的要求;或將外復合
聚苯板保溫空心砌塊的聚苯板部分外挑,以使
鋼筋混凝土構件部位復合聚苯板薄抹灰
外墻外保溫系統后的整個外墻外表面平整。
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部位采用內保溫系統也會存在連接部位不平整需要解決的技術措施。
因此在自保溫墻體材料的厚度設計時,應考慮主體
結構構件是采取何種外、內保溫系統,并根據所在地區
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規定,核算其保溫系統厚度,進而確定適宜的自保溫墻材厚度以滿足應用在外墻上的外表面平整要求。
四、優化構造
節點設計
自保溫墻體材料有承重型和非承重型。不論是承重型和非承重型,在建筑外墻中應用都少不了要與鋼筋混凝土或其他
金屬構件連結,由于材料的物理
力學性能不同,受力
變形會不一致。也由于
斷面的厚度及表面狀況不同,連結部位的整體性及表面
平整度很難控制。
特別是當鋼筋混凝土構件部位采用外、內保溫系統時,就更難以控制其連接部位的整體性和平整度。在多層磚混結構體系建筑中采用承重型自保溫墻體材料作承重墻,必須對與構造柱及圈梁等連接部位的構造節點進行優化設計;在框架及框剪結構體系建筑中采用非承重型自保溫墻體材料作填充墻,也必須對與框架梁、柱及剪力墻連結部位的構造節點進行優化設計,并根據相關的技術規范及規程采取適宜的連接措施,保持連結部位的整體性和變形能力以及安全、可靠,表面平整,并具有可操作性。特別是由于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圈梁或框架梁、柱與剪力墻部位需采用外、內保溫系統技術才能使外墻的平均傳熱系數 Km 符合
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規定,連接部位的構造節點優化設計就更顯得重要。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