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
2011年,中國
光伏行業遭遇“寒冬期”,而如今被看好的2012年,
光伏產業又是一片狼藉,美國“雙反”、經濟危機席卷全球、歐洲各國政府大幅削減光伏補貼……這一連串噩耗對光伏行業造成了巨大沖擊,面對全球如此萎靡的傳統光伏市場,老牌歐洲光伏市場主導地位岌岌可危。
面對光伏產業的寒冬,整個業界更加認同這樣一個聲音“只有尋求并開拓新興市場,吸引新投資,才是光伏企業的求生之路”。
轉戰新興市場 中國 中國仍然是保持全球供需平衡最不可預測的因素之一。隨著歐洲需求的不穩定,中國政府面臨著不斷增大的壓力,因此將加速國內部署來支持如此龐大的生產基地。
中國擁有一些世界頂尖的
太陽能光伏產品公司,因此足以左右全球
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未來。
隨著中國
太陽能光伏產業進入一個轉折點,專家們正在討論它是否將被迫改變其過去屢試不爽的模式。專家們表示,很顯然,用不了多久,中國的
太陽能公司需要提供的將不僅是成本低廉的產品和出口能力。調整商業模式、將重點轉向拓展國內市場及通過創新形成獨特的產品優勢是充滿風險的,雖然它最終能帶來一個比現在更具可持續性的發展戰略。當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作為一個光伏生產大國,在政策的支持下,幾年前光伏產業瘋狂式的發展,到如今也是人人自危的局面。中國雖然發展光伏產業時間較長,但是對于市場而言可以說是才剛剛開始。眾多光伏企業下一步鏖戰的主戰場將從國外轉向國內。
加拿大
在歐洲下調
新能源補貼、美國市場提出“雙反”后,新興光伏市場的開拓成為各大光伏企業目前最緊要的任務。加拿大利用緊鄰美國的地理優勢,正抓住機遇發展本國光伏產業。2011年,僅安大略省光伏裝機就達300兆瓦。
加拿大對于自身的定位清晰。一方面,利用高上網電價吸引企業建電站,然后規定企業在加拿大建設電站的條件是本地化采購必須達到60%,以此來發展本土光伏產業鏈。
另一方面,借美國向中國提出“雙反”的契機,利用與美國相鄰的地理優勢,吸引中國光伏制造廠商來加拿大建廠。
日本
日本作為一個最早新起的光伏市場之一,將是未來光伏行業的發展重點。日本將于7月1日起施行《
可再生能源法》,屆時日本將按照規定的價格收購利用太陽能、風力、水力、地熱及生物質等5種可再生能源所發的電力。這標志著福島核電事故后,日本對于新能源的補貼力度進一步加大。
澳大利亞
回顧澳大利亞太陽能產業的發展,2011年澳大利亞的光伏安裝總量已經超過1GW,其中大部分應用于家庭并網系統。
現今澳洲是全球第九大太陽能消費市場,在亞太地區僅次于日本(第四)和中國(第七)。澳大利亞的城市居民已經率先開始使用
光伏系統,但其實在偏遠地區以及礦區,太陽能也是一種可以負擔并容易實現的主要新能源。
近日中國垂直一體化
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商晶科能源宣布,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市建立子公司。“對于在澳大利亞這個光伏應用快速增長的市場加強我們的客戶服務與技術支持,我們感到非常興奮。”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表示,“隨著澳大利亞向二
氧化碳零排放模式轉型,這個市場的巨大潛力將逐步得到釋放。毋庸置疑,現在是晶科拓展澳大利亞市場的最佳時機。在新南威爾士地區,我們已經看到了平價上網的可能性。”
新興市場的發展之“惑”
中國一句古話,物極必反,新興市場真的能拯救光伏產業嗎?新興市場的發展是否又是一波三折?拋開經驗少,技術落后不談,如果憑政府一腔熱情,不符合本國基本國情,或許會重蹈西班牙和印度覆側。
西班牙光伏市場急速成長
2008年西班牙
光伏電池的安裝量達到2660兆瓦,在此推進下,08年全球光伏市場將達到5600兆瓦,電池模塊價錢也在不竭上漲。
然而09年伊始,西班牙的政策發生了轉變,國度補助的上限為500兆瓦,市場縮小至80%。對于全球光伏財產來說,這顯然不是個利好新聞,可是跟著光伏產物的價錢連續降落,對于花費者而言卻也是個好新聞。
09年,全球光伏市場將面對產能多余的局勢,可是供大于求的態勢也可能促使全球光伏模塊的價錢降落達20-40%。
西班牙光伏市場的急速成長讓我們看到了如許一個事實,即每個國度在光伏市場合奉行的政策將對全球光伏市場發生宏大的影響。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