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GB 5237.3-2008《鋁合金建筑型材 第3部分:電泳涂漆型材》主要在GB/T 8013-2007的基礎上,參照日本JIS H8602-1992和美國AAMA 612-02制定的。在制訂時,該標準的性能要求和指標都達到甚至超過了日本JIS H8602-1992的規定,并根據在建筑上使用的特點增加了耐鹽酸性和耐砂漿性等性能要求。但目前日本JIS H8602已進行了修改,新版JIS H8602-2010標準與JIS H8602-1992相比較有非常大的改變,性能要求有很大的提高,并且鋁陽極氧化電泳涂漆復合膜規范ISO提案在這幾年來也在不斷的修改和提高。本文將對我國GB5237.3-2008標準與日本JIS8602-2010標準和中 日兩國的ISO提案的主要差異作一簡要概述。
2 我國GB5237.3-2008與日本JIS H 8602-2010及ISO提案的內容差異
2.1耐候性
耐候性是建筑用電泳鋁合金型材的重要性能指標,日本標準和ISO提案將氙燈人工加速耐候性的試驗時間分成350h、1000h、2000h和4000h四檔,而我國的國標將氙燈人工加速耐候性的試驗時間分成1000h、2000h和4000h三檔,由于我國標準主要考慮的是戶外使用,因此與日本和ISO提案比較,沒有試驗時間為350h這一檔,另外三檔與日本標準和ISO提案要求相當。
雖然三個標準對于復合膜的耐候性要求差別不大,但三個標準對于各檔復合膜的使用環境規定還是有差異的。我國標準規定的三檔復合膜僅規定了各檔的耐候性要求,但未明確規定各檔復合膜的使用環境。日本JISH8602-2010和ISO提案中對各檔復合膜的使用環境進行了指導性說明,建議試驗時間為350h的電泳復合膜用于室內環境,試驗時間為1000h的電泳復合膜用于室外正常環境(如普通城市、綠化區和工業區),試驗時間為2000h的電泳復合膜用于室外惡劣環境(如被海鹽污染的具有腐蝕性和降解性的區域)選用,而試驗時間為4000h的電泳復合膜用于海邊地區,室外惡劣環境且強紫外線曝曬區域。筆者認為日本JISH8602-2010和ISO提案中推薦的使用環境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可指導客戶選用復合膜等級。
2.2聯合耐蝕性
與我國標準不同的是,日本JISH8602-2010和ISO提案中特別規定了先進行熒光紫外線燈人工加速耐候性試驗再聯合進行鹽霧試驗的聯合耐蝕性要求,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2.2.1可操作性因素
從可操作角度看,耐候性實驗檢驗時間過長,動輒幾千個小時,許多廠家沒有時間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時間等候檢驗報告,而選擇用時較短的其他相關性能測試。
2.2.2現實性因素
從現實角度看,使用313nm的紫外燈人工加速耐候儀進行測試時,選擇更加接近自然狀況的測試條件,即輻照強度為30W/m2,4h干燥,4h濕潤,循環進行240h,然后再進行CASS試驗這一聯合耐蝕性試驗更能反映實際的使用情況。因為鋁門窗、幕墻在經受紫外線照射的同時,還要承受自然界的酸雨、煙氣、泥土、鳥糞、清潔劑等的腐蝕。
2.2.3涂料因素
從涂料的角度看,經過紫外線照射240h,相當于經歷了短暫的老化實驗。如果沒有選用穩定性好或更優異的長碳鏈丙烯酸單體,只是單純降低成本的話,這一項檢測是很難通過的。此外,經過聚合的樹脂要有很好的光穩定性,不降解,即在自然界中不粉化。筆者曾在山東一海邊尚未銷售的商品房內,見到山東某著名鋁材廠生產的電泳型材做成的窗戶,朝向外側漆膜已全部粉化消失。
為消除這一狀況,生產過程中須使多種不同性能的單體在共聚中按照競聚率反應的要求,調整每一時刻加料各單體的比例, 使其不產生暴聚反應,這樣才能使游離單體在聚合物中的殘留量最少,分子量均勻(加熱減量最好能控制在3%以內),從而同時提高涂膜的耐蝕性與耐候性。選用適當的長鏈型丙烯酸酯,有利于光穩定性,可以做到聚合物的分子量更大,做成的樹脂會呈現自乳化狀態。耐蝕性、耐候性和機械性能都會得到提高,還可以提高泳透率,使涂裝對于助溶劑的依靠性大大降低,有機溶劑的減少有利于環境保護(日本涂料廠在日本國內的電泳涂料基本上都是乳化型涂料)。
2.2.4微觀角度的因素
從微觀的角度,往往選用氙燈,其波長一般選定在340nm至410nm之間(峰值為340nm),也屬于紫外線范疇。但是,對于射線來講,其粒子能量=hν,其中h為普朗克常數,ν為此射線的頻率。也就是說,波長越短,射線粒子能量越大,越能在短時間內檢測出涂膜的穩定性。如果鏈接好的涂膜經過高能粒子的轟擊而沒有斷鏈(粉化),則后序的CASS試驗中將會體現出優異的耐蝕性,相反,如果經240h的紫外線照射后分子鏈發生斷裂(這在單純的耐候性檢測中不易看到),則會對后序的CASS試驗中其耐蝕性造成很大的影響。
2.2.5 日本提供的相關數據
下面提供一些日本的同行所做的數據,我們共同來分析一下,看是否有所幫助:


由上面的數字我們可以看出,盡管日本的新標準對氧化膜和電泳涂膜的厚度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但是,無論是氧化膜還是電泳涂膜,如果過薄的話,是很難通過聯合耐蝕性檢驗的。同時,這也是對電泳涂料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怎樣在節省能源與提高性能方面更加前行一步。
2.2.6涂料未來發展的因素
從涂料未來的發展看,耐候性是鋁合金建筑型材的重要性能指標,但是由于其使用的環境、地域等差異,可以采用不同的標準,從而,可對涂料加以針對性的選擇。
以丙烯酸及其酯類為原料的聚合物,有著高的耐候性,這主要由單體決定的,它由聚合的方法形成,對光有著很強的穩定性。如果單體選擇得恰當,涂膜將會有優異的保光性。這種樹脂與縮聚形成的聚合物相比,耐候性好得多。作為這樣的涂料還必須具有優異的耐蝕性,其關鍵須形成涂膜的交聯性,采用六甲氧甲基三氰胺作交聯劑,在固化成膜過程中有很好的交聯性,使涂膜具有高的硬度、光澤、色澤(不泛黃)和優異的耐候性。近年來,耐光性更優的陰極電泳涂料的出現,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其耐蝕性更好,它是聚多胺樹脂結構,用IPDI(異佛爾酮異氰酸酯)或脂肪族異氰酸酯做成的交聯劑,都有著優異的耐候性,可以制成CED。采用CED,不必采用鋁合金氧化,因為在電沉積過程中,電泳行為是朝向陰極,氧化膜會遭到部分破壞或全部破壞,但這種涂料仍有優異的耐蝕劑和耐候性,有許多人認為這應當是建筑領域的發展趨勢。
關于涂敷工藝,采用電沉積的方法是最理想方法,有利自動化生產,效率高,涂料的利用率高達95%(我國生產的鋁陽極電泳涂料一般為82%,效率降低主要與涂料溶液的粘度和抗干擾性能有關),生產涂膜質量最穩定,是通過ED形成的膜,其過程是電場力作用下,首先在電流密度高的部位涂敷,形成膜后電阻變大,而未形成的鄰近部位又成為電流密流高的部位,由此繼續涂敷,使工件的各部位均形成高的電阻,再延長ED時間涂膜也不會再增厚,對于幾何形狀復雜的型材能在各部位得到均勻膜厚的涂膜,稱之為ED的泳透率性能,且使之耐蝕優異,同樣也提高了耐候性。
上一頁12下一頁

近幾年,央視新樓、上海靜安區教師公寓火災等多起惡性高層建筑火災事故,引起社會各界對外墻保溫材料安全性的關注。為此,國家相關部門幾番出臺相關政策,逐漸提高了外墻保溫材料的防火性能指標。

國家的標準普遍采用傳統的化學分析方法來分析氧化鋁的成分品位,方法繁瑣,按分析周期,嚴格按照GB/T15000.1-15000.5-1994和YS/T409-1998標準的規定,經過制樣、混樣、定值、均勻性實驗、正態分布試驗、穩定性考證、

1.GB5237.1—2008 鋁合金建筑型材 第1部分: 基材 代替GB/T5237—2004
2.GB5237.2---2008 鋁合金建筑型材 第2部分: 陽極氧化、著色型材 代替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