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業發展現狀
1. 當前建筑業處于規模擴張期的緩增區間對于當前的發展階段,我們認為當前建筑業總體上仍然處于規模擴張期的緩增區間,無論是價值量還是實物量都保持相當高的增速。

(1)“十一五”建筑業處于加速增長時期
如果以“五年計劃”為界將1995 年至今的近二十年時間劃分為四個階段,可以看出整個建筑業加速增長的趨勢非常明顯:固定資產投資“九五”時期平均增速是11.2%,“十五”時期翻了一番,是20.2%,“十一五”時期繼續增長,增速約為25.66%。

建筑業增加值加速增長的趨勢也非常明顯:“九五”平均增速是6%,“十五”是9.5%,“十一五”時期建筑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6%。建筑業總產值也具有同樣的增長趨勢:“九五”平均增長率是10.8%,“十五”及“十一五”時期建筑業總產值平均增速達到22.5%。
(2)“十二五”建筑業增速降低“十二五”時期仍然延續了每年一個新高的態勢,但是出現了新的情況:建筑業自2010 年達到高點之后,增速連續三年遞減。2010 年建筑業總產值同比增速為25%;2011 年為22.6%;2012 年為16.9%。與此同時,增加值增速也從10 年的19% 降至13 年的9.7%,這種情況在前15 年從未出現過,是一個重要的轉折信號。
(3)建筑業規模狀況
就建筑業規模的現狀來看,有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的企業7.4 萬個。2012 年,建筑業總產值達到13.5 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6.9%。2013 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為44.7 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19.3%。計算建筑業勞動生產率的平均人數則達到5051.27 萬人。2013 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3.89 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全國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實現利潤5575 億元,增長16.7%,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363 億元,增長20.1%。
2. 建筑業的支柱作用不斷增強

要說現狀,就要說明我們這個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我們認為,在當下的中國,建筑業是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而且還將繼續發揮其支柱作用。從1978年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8%,到2012年的6.83%,我們可以清楚地從數據中看出這個趨勢。除了產出量,建筑業的支柱地位還表現在國民經濟的帶動力、促進就業的消化力等方面。因此,當基本建設規模下行時,很難用哪個產業來替代建筑業對于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如果我們放棄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的道路,則經濟必須忍受下行的陣痛。
3. 建筑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速度加快
從建筑業的產業結構來看,其調整優化的步伐一直在進行,而且在不斷加快。有五個突出的特征:第一,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今天建筑業的產業梯隊和市場分工格局基本形成:央企把控了國家的重點工程等大的項目;城市的骨干企業基本壟斷了地方的標志性工程;一些比較強的民營企業則專攻大型的公共建筑。第二,以央企和優秀的民營企業上市為標志,建筑業實現了與資本的結合,從而引發了包括承包領域、地位、市場角色、建設能力在內的一系列變化。第三,大型企業走向多承包領域的綜合發展,同時業務板塊逐漸清晰,專業分工不斷加深。第四,產業融合的趨勢正在顯現。重組格局越來越開放,建筑業同制造業、信息業、物流、金融的聯結日益深入,同時,這些行業的融入也正在改變著傳統建筑業的運行、企業、人才需求結構。第五,建筑業的市場結構在地域上表現出新趨向,盡管60% 的投資額仍由東部消化,中西部建筑市場增幅已經連續多年高于東部地區。

4. 具有一流的建造能力
中國建筑業已經成為全球建造能力最強的產業。作為建筑的試驗場,中國是全球建造形式最為復雜的國家,各類建筑依靠我們自己的能力都能夠完成。近年來全球的建筑奇跡我們約占十分之三。
5. 國際市場不斷拓展
“十一五”期間,建筑業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年均增長30%以上:2012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166億美元,同比增長12.7%,增速有所下降,新簽合同額1565.3億美元,同比增長10%;2013年增速又有所回升,比上年增長17.6%,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1371億美元。這幾年對國際市場的開拓可以說碩果累累。從圖上看,1996年起步,2005年開始高速發展。
現在我們對外承包的結構也有所變化:大工程多了,上10 億美元的大工程不斷增多;工程總承包項目增加了,占到52%;電力、交通、電子通信、港口等專業工程比例增加了。除此之外,我們還嘗試了很多新的交易方式,如嘗試開展工程換資源。
二、建筑業發展前景
1. 建筑業發展面臨挑戰
首先,建筑業增速自2010年開始下降,如前所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從國家層面來看,對房地產的調控不會放松,房地產供需狀況發生分化,少數城市出現房價平穩或下行情況。其次,經濟下行壓力仍然未能解除。比如,制造業產能過剩(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粗鋼、水泥、煤炭產能過剩明顯,最高75%,工程機械產能利用率不到一半) ;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63.4%的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一般,21.9%的企業認為生產經營狀況不佳,僅有14.9%的企業認為狀況良好);2013年3月份經濟指
標增速回落。再次,政府財政收入增速減緩,政府負債嚴峻,資金緊張。最后,有的企業反映經營困難,比如資金回收困難,有項目卻缺少必要的資金支持等等。
2. 中長期建筑業仍處戰略機遇期
(1)依據國家“十二五”規劃分析在“ 十二五” 規劃出臺之前, 我們判斷中國建筑業的發展曾有三個基點,“十二五”出臺之后我們找到了與之相對應的三點來支撐我們的結論:
一是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但仍需要保持一定速度”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
二是從“努力調整產業結構但仍不能脫離傳統產業發展”到“改造提升制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三是從“更多地發揮消費拉動經濟的作用,但是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客觀上不容許大起大落”到“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保持投資合理增長”。我們之所以特別注重國家的政策趨向,因為中國的經濟本質上還是“政策式”,政府在其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依據十八大報告的分析
首先,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我國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并且提出目標: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其次、關于新型城鎮化。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總的來說,中國的工程建設已經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還有極大發展潛力,主要來源于城鎮化(包括城鎮住宅),區域一體化,產業升級等。

(1)新型城鎮化對于建筑業的意義
新型城鎮化對于建筑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機遇在于,城鎮化過程中需要的建筑業產品無所不包,對于建筑業意味著宏觀的利好及良好的市場前景。擁有轉型升級的機會和充分優質的產業資源的供給等。與此同時,城鎮化對我們的挑戰也是巨大的:首先要適應新的市場需求的挑戰,比如說區域之間和城市交通設施的建設,雖然需求和利益很大,但是企業想要進入很難;其次,建筑產品品質要求提高的挑戰。
因為現在的建筑產品品質既要求結構好、外觀好,又要求節能環保(詞條“節能環保”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除此以外還包括高水平綜合開發建設能力的挑戰、高風險的挑戰,即在新的建設模式之下,風險的增加。以上討論的是政策性的因素,其實就建筑產品的需求來說建筑業也是很有潛力的。
(2)城鎮化對于建筑產品的需求
固定資產投資的70-97% 是在城鎮實現的(例如1995 年占比73%,2000 年占比78%,2011 年占比97%)。

4. 建筑業發展潛力的其他標志
建筑業的發展潛力還可用以下四個指標進行衡量:土地開發層次、人均基礎設施擁有規模、存量建筑產品品質(大規模低品質產品)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放眼中遠期,建筑業的市場有巨大的潛力。近期來看,也不會出現太大問題,不過,近期建筑業將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這個時期的特征,是由高速發展轉入中高速發展,是政府主導的發展模式逐漸弱化和經濟推動力更加多元。這是一個更加注重品質的時期,更加注重企業發展能力的時期,更是政府和各類經濟主體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時期。
上一頁12下一頁

隨著我國臺灣省建筑業商機的不斷增大,與其相關的建筑玻璃市場日趨看好。有關專家預計在未來5~10年內,島內玻璃市場對平板玻璃需求年平均上升率在2%~3%左右。
臺灣省內現已建有3條浮法線,除極少量高端玻璃原片及特種加工玻璃制

摘要:“中國國際門窗幕墻技術交流研討會”連續舉辦九年來,總是能夠給門窗幕墻行業的企業家、有關專家以及工程技術人員帶來一些新的驚喜,比如一些超前的觀念和理論、一些最新的建筑產品、一些成熟的技術成果等。隨著我國建筑業的飛速發展,人們越來

中國建筑業協會自1986年成立以來,已經走過了25個年頭。在這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時間里,我們親身經歷了建筑業突飛猛進的發展,見證了中國作為一個建筑業大國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