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未來的建筑市場亮點
未來,建筑市場的亮點將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城鎮和區域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供熱、水、電、氣、垃圾污水處理等)、住宅、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空間開發、新城規劃建設、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及其他公路、高端制造業基地、園林綠化及環境整治、民生工程。
三、建筑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問題
1. 深化改革、運行方式變化建筑業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節點。政府管理制度、政策改革(行政管制逐步退位,增值稅改革勢在必行,依靠關系發展會愈益困難)將會引發整個行業運行方式的變革。雖然在改革過程中需要經歷一個制度、職能、運行方式、甚至文化的過渡期(有許多發展路徑并非未認識,
而是在現體制下不可行,如區域、城鄉一體化等),但方向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更加依賴市場、依賴品牌、依賴科技和科學管理。
2. 重要改革發展問題
深入改革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有:
▲準入制度的問題,主要是品質導向及與市場機制關系問題;
▲技術進步問題,包括建筑工業化、信息化問題;人才瓶頸問題,譬如適應新技術應用及新產業狀態變化人才結構問題和建筑工人職業化問題等等;
▲發承包方式問題,尤其是發展中小微專業分包(詞條“分包”由行業大百科提供)企業問題。
(1)準入制度問題
1)強化品牌鼓勵指向,如鼓勵企業向市場做出保修承諾、安全承諾、鼓勵企業宣傳自己的質量安全標準和記錄,鼓勵企業宣傳自己的專業和技術特長,甚至在資質標準中加入上述內容;
2)強化個人資格管理,弱化單位資格管理;
3)完善單位資質標準,增強資質標準的市場適應性;
4)資質用途改革,采用資質替代體系;
5)更多地采用市場機制制約企業準入。
(2)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問題
新技術已經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和可能性,但技術標準、法規政策滯后,人才難以配套跟上。另外,還存在包括技術轉化應用的市場機制不健全,知識保護不完善等諸多問題。
(3)發展中小微企業問題
2009年,勞務分包企業的企業個數是有資質的施工總承包企業和專業承包企業的8% 左右,營業收入只相當于有資質的施工總承包企業和專業承包企業總產值的0.9%,從業人員占到有資質的施工總承包企業和專業承包企業從業人員的5.8%。這與各經濟發達國家建筑業普遍的金字塔結構—即大型企業占到1% 不足,99%的建筑業企業為中小型企業的行業組織結構偏離極大。
(4)建筑工人職業化問題
我們在談論建筑工人職業化問題時是基于以下事實:
1)建筑業全部實際活動人員中85% 是農民工;
2)總承包企業高峰時帶動本身規模3-10 倍的勞務人員;
3)全部農民工中大約13% 從事建筑業,但工人呈現沙化結構,完全運行在體制之外,工資、勞動保障、福利等都享受不到法定待遇,80% 的工人沒有任何保險;
4)產業呈現“剛頭鐵身沙基礎”;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采取的措施包括:確定職業身份、鋪就職業道路、彈性靈活就業、和提高工人素質。
(5)應當糾正的幾種傾向
在此,我們應當注意糾正幾種傾向:首先,不是高資質企業承包,低資質企業干活,而是在總承包企業在總體組織、管控下的專業化協作總分包。其次,不是不同承包層次對于成本和利潤的層層剝皮,而是專業化的高效率。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不是流干分凈,而是有所積累,爭取可持續發展。另外,不是因為總分包增加成本,而是降低成本。最后,不是中小企業永遠與低技術含量、低技術裝備率相聯系,而是同樣有廣闊的技術應用、設備工具使用發展空間。
3. 企業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在當前的經濟條件下,企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做到:市場模式創新、建造方式創新、企業組織創新和管理方式創新。
(1)市場模式創新
進行市場模式的創新,需要開發推廣逐市場熱點而動的全方位開拓模式、大企業多領域綜合承包模式、中小企業專業化特長突出的市場模式、開發建設等多階段一體化經營模式和突出專業功能的經營模式(融資、風險管理、項目管理、技術咨詢、代建等)。
(2)建造方式創新
建造方式的創新,要做到以全壽命周期效能為衡量,逐步增加高品質產品的建造比重。加強工業化、成品化,在設計、施工、采購等方面進行集成優化,并注意提高一線操作人員的素質。
(3)企業組織創新
企業組織創新首先要關注業務組織問題,重點是選擇核心業務價值鏈重組,開發建設一體化、設計施工一體化、設計施工采購一體化。促使施工企業變成工程企業,施工環節服務商變為建筑產品生產商。其次是集團內部組織問題,包括層次的分工、航母的建造、業務的整合、企業間的關系、總部的功能等。再次是企業組織問題,爭取做到扁平、有效、低成本、優勢互補集合。另外還有區域組織問題,包括:施工企業的發展與區域的擴大密不可分;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本地化與企業統一嚴格控制的結合;品牌的地域延伸等方面。最后是項目組織問題,需要處理好一般性管理和特殊性管理的關系,實現建造環節、階段的融合。解決了這些問題,在上述企業特點形成的基礎上,形成技術、管理含量較高的獨特的品牌。
(4)管理方式創新
管理方式創新要做到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精細化和重文化。
(5)政府的歷史責任
在建筑業深化改革的過程中, 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需要做到:
1)破除利益格局,重塑政府運行方式;
2)明確方向,統一認識;
3)轉變作風,解決實際問題;
4)大膽的嘗試,大膽的創新,涉入改革的深水區;
5)各部門有創新的協調機制。【完】
上一頁12下一頁

中國建筑業協會自1986年成立以來,已經走過了25個年頭。在這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時間里,我們親身經歷了建筑業突飛猛進的發展,見證了中國作為一個建筑業大國的崛起。

隨著我國臺灣省建筑業商機的不斷增大,與其相關的建筑玻璃市場日趨看好。有關專家預計在未來5~10年內,島內玻璃市場對平板玻璃需求年平均上升率在2%~3%左右。
臺灣省內現已建有3條浮法線,除極少量高端玻璃原片及特種加工玻璃制

摘要:“中國國際門窗幕墻技術交流研討會”連續舉辦九年來,總是能夠給門窗幕墻行業的企業家、有關專家以及工程技術人員帶來一些新的驚喜,比如一些超前的觀念和理論、一些最新的建筑產品、一些成熟的技術成果等。隨著我國建筑業的飛速發展,人們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