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當然他這個是大概經驗,在有些城市,停車位還是能賺錢的,比如廣州、深圳和上海的一些黃金地段的樓盤,據說停車位都能買到40萬一個。不過這個不代表一般規律。嘿嘿。
審完單體設計,設計公司再細化一下出建筑施工圖,就可以申領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這個過程比較沒什么技術含量。不值得多說。他就一筆帶過了。
后面還有的就是消防和人防的專項審查, 人防的好說。交錢了事!
消防的最好耐心點做好前期鋪墊工作 后期竣工驗收還要用到他們!!
來重頭戲了。前面三證到手,需要辦理【施工許可證】了!
先說施工圖審查和節能審查!
在領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之后,設計公司在建筑施工圖的基礎上再次細化,完成結構施工圖、水電施工圖等等全部施工圖及結構計算書等,完成節能設計,做一個節能計算書,就可以開始這兩項審查了。
節能審查
在他的個人經驗里面,是怎么審都行的事情。國內現在越來越強調可持續發展,建筑節能擺上的位置也越來越高。這么說吧:什么360度大落地窗、全敞開式陽臺、無封閉式中庭這些東西,在節能方面肯定是不達標的。搞了這些東西,夏天空調得開到瘋狂掉。不過老百姓都喜歡這種新鮮東西。恩,在這里南北差異非常明顯:北方一般在節能審查上都比較能達標,老百姓在觀念上也比較能接受這個,因為北方有一個取暖的問題,節能不能達標的房子,在冬天那可是要白白的花出取暖費的。但是南方人對這種東西就比較不待見,他就好這一口,你管得著啊。
說到這里不由得想對那個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占70%以上的9070政策說兩句。建設部的官員們在政策制定上,必定帶有強烈的北方特征。北方人在考慮在冬天取暖的要求之后,的確不習慣居住大面積。開間超過6米的客廳,在取暖上就肯定不達標了。同時,在完全不考慮洗手間的采光和通風要求時,90平方米的套型面積的確可以設計出非常不錯的三居室的戶型。這是與北方人的使用習慣及氣候一致的:空氣干燥(詞條“干燥”由行業大百科提供),而且洗手間的使用頻率較低,一般人都不習慣每天洗澡。(他說明,他這不是地域歧視啊,他這完全是就事論事。)但在南方,僅僅只是增加這么一個洗手間的窗戶,90平方米要設計出三居室,就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個稍微在圖上畫一下就知道了。房子朝外的位置就那么幾個面,幾個房間一占,廁所就不知道擺在哪里了。本人當年參與的好幾個項目,為了在滿足這個9070的要求下還能做3房單位,設計師嘔了不知道多少噸血。現在市場上的公司逼得沒法子,被迫只能大量的推出兩房單位。當然,兩房單位也可以住,不過就不能養孩子,一養孩子這家就完蛋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加孩子哭,連轉身的地方都沒有。現實就是這么滴殘酷。客觀規律就是如此。
現在有些公司為了規避這個9070,還想了些花招,比如設計兩套房子,再打通它一起賣。在某些不良媒體的宣傳口徑上,將這個做法稱為不良開發商昧著良心做事。他個人無言以對。
恩,說個節能審查,一說開去就說了這么多,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現在開始說施工圖審查。
施工圖審查現在都已經在表面上市場化了,允許開發商自己找資質的施工圖審查單位做審查。施工圖審查單位還必須對審查結果負責。但是,基于國內的審查技術非常的落后,恩,怎么說呢,連設計、施工技術都非常落后,因此這個審查實在是見仁見智,根本沒法子審。在這里講一個本人曾經親歷的事情。那一年在珠三角一個三線城市,在一個別墅項目門口建一座景觀塔。那個塔呢,形狀就像個紡錘,中間粗兩頭細。該地建設局檢查組帶人檢查施工現場,上了這塔的工架,突然這塔就塌了,整個檢查組全部死光。這是個大事啊,政府因此組成了浩大的調查,來查這個事故的原因。首先當然是從源頭設計查起。結果一查,設計堅稱沒有任何設計上的問題。于是把那圖紙送去重新做審查,一查的話,審查人員說,不行,這個圖紙有問題。兩邊就吵了起來。最后兩邊都說服不了對方。要說這個圖紙違反強制性規范吧,它也不違反。但是不違反強制性規范就表示安全合格嗎?他看誰也不敢說這個話。最后只能把施工單位拉出來,判了幾個罰了些錢,了事。現在合生在廣州的某樓盤前面,也打算樹這么一個塔,做審查的時候也是吵得不可開交。最后也是不了了之,因為這根本說不清楚,到底安不安全反正他個人不知道。
施工圖審查是收費項目,非常貴,所以一直都是名義上的市場化,事實上的壟斷化。施工圖審查時除了給審查費,專家紅包那也是不能少滴,嘎嘎,嘎嘎。
為了這個破證,跑死、喝死、麻煩死!都是正常的。。
上面兩項搞好了,
接著來余泥、噪音、夜間施工許可。。。
余泥和噪音,這兩個東西專門拿在這里講,是因為這兩樣東西是最擾民的。他知道在很多城市,幾乎沒怎么管這兩樣東西:余泥和噪音。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加強了對這兩樣東西的管理。
余泥排放現在都快成了各大公路管理部門,包括公路、交通、警察,的主要生財道路了。運輸施工余泥的車輛,只能在規定時間,規定道路上行駛。但在很多時候,根本不可能這么規范。尤其是工程趕進度的時候,那是日夜得都運泥啊,沒辦法,只能打通各路神仙。
余泥在運輸過程中,很容易污染路面。本地一部泥頭車,從工地一直撒到外環線,結果被罰了2萬多,包工頭拼命去做工作都沒用,估計是交通部門火大發了,撞槍頭上了。
噪音排放許可,是指只能在規定時間,用規范的,噪音較輕的方式施工。這個是環境保護部門管著的。現在很多城市已經禁止使用錘擊樁了。那玩意打起來不是人能忍受的,想當年他剛剛進入這個行業時候,他*,站在工地里,聽了一天的錘擊聲,第二天耳朵里都是嗡嗡聲,幾乎沒給錘傻了。當然用錘擊樁,那肯定是最經濟的。只要沒人管,開發商絕對用錘擊樁。因此他個人無論如何,都支持在這方面加強管理。此外,對那些夜間連續施工的,更要予以管制。現在在一些城市,這個夜間連續施工的管理,就管得非常好。那是真管得不錯。無論怎么找關系都難批得下來。如果居然膽敢不報批就夜間開工?那是嫌自己錢多,想支援政府的貧困官員了。但是絕大多數的城市,唉,那處于幾乎沒有管理的地步。
二三線城市的先進三個代表,傻乎乎的去問人家環保局,噪音排放和夜間連續施工怎么辦手續啊?結果被人家狠狠的嘲笑過好幾回。嘎嘎,他相信這里也會有人看過他這一段之后,狠狠的嘲笑他,并且自鳴得意的說:有這種手續嗎?他這里沒有啊,他這里很簡單啊,什么什么的,就和上面某些人自鳴得意的嘴臉,一樣。
質量監督、安全監督
他為了把施工許可證這一節趕緊搞出來,已經寫得不耐煩了。但是沒法子。程序是這么一步步走過來的。施工許可證完了之后,他隨便這么一想,后面不知道還有多少程序。放驗線、白蟻防治、防雷、預測繪、預售、各專業驗收、項目備案驗收,一直到交房。這得寫死他啊。為什么他會突然發這種神經寫這種東西呢?累死人不償命啊。。
質量監督站和安全監督站都是建設部門下屬機構。拿施工許可證之前,必須得去兩個站辦審批手續。這兩個站的分工,他跟各位說老實話,他分不清楚。在他看來,質量問題都是安全問題。他就不明白為什么要搞兩個站,分著管。譬如他打樁沒按規定程序打,導致樁荷載不達標,這個到底是安全問題還是質量問題?他反正說不清楚。總之兩個機構都得好好的哄著。當然在若干細節上這兩部門還是有所區別。比如有些安全問題的確跟建筑質量關系不大,譬如工人不戴安全頭盔啦,物料堆放不按規定亂堆啦,這些。但在他看來,安監把質監吃掉,并成一個機構,沒有任何邏輯和操作上的困難。
在現實的操作中,但凡涉及到檢測的,就由質監辦;不需要檢測,一般用肉眼就能發現毛病的,就屬于安監的職責。由于質監搞檢測,比如樁荷載檢測、水泥檢測,這些東西,都是收費項目,所以質監在管理上就沒那么的嚴,為什么呢,因為質監大多得靠這些收費項目養活自己。收人錢手軟,云云。安監基本不收費,但是他們也能想出非常多的收費服務出來,譬如安全生產培訓,工人佩帶平安智能卡上班,等等,總之各有各的門路啦。
現在在有些城市,質量檢測的功能已經開始市場化了,有資質的檢測單位都能做檢測了。恩,在這里,為了避免有些人看不懂,他說一句,打完樁必須做檢測。檢測合格了,才能做承臺,繼續往上建。各位的,明白?
不過呢,絕大多數的城市,這個功能被質量監督站牢牢的把持著。這個也是建設部門的生財主道啊。他要是局長他也不肯放。嘿嘿
施工招投標、監理報建
還是沒寫到施工許可證,寫死他了,啊啊啊他為什么會想到寫這個題材?他現在內心深處泛濫著一寫到施工許可證就太監掉的沖動啊。
首先,他必須說明,按照國內現行招投標法,私營房地產公司(無國有經濟成分),其房地產項目不需要做建筑施工招投標,他們可以直接發包。但在某些大城市,無論什么企業施工,都必須做招投標。這是在管理上嚴重違反行政許可法的地方。他個人對此一直持非常反感的態度。在大多數城市,私營企業只要能提供私營企業證明,既可免除施工招投標手續。啥是私營企業證明呢?去工商局打一張股東結構書就行了。
在必須要做施工招投標的時候,他必須得說,這個領域那是真黑不是假黑。黑得讓人毛骨悚然。搞施工的就沒幾只好鳥。他在此隨便講個故事哈。施工企業必須把自己的專業技術人員備案到建筑管理部門里去,一般包括施工員、質量員和安全員。施工投標的其中一個材料是專業技術人員,根據項目大小,配備的人員多少也有不同要求。大家知道一下就行。有一次在親見,某企業圍一個標,另外一個不識相企業就想進去,材料一準備,然后發現自己的技術人員不夠了,于是馬上到建設局備案新增人員資料。本來這種新增技術人員備案實在是非常簡單的事情。結果,連交件都交不進去。總之就是不受理。后來求爹爹告奶奶給受理了,然后又因為其中一個人的身份證復印得不清晰,全部材料退件。這個企業的老板氣得吐血。到最后當然這個標是投不進去了。他這里講的還只是個小手段。暗地里啥招數都用得出來。他個人不排除有些人為了逼別人退出投標會使用黑社會的可能性。
監理招標的程序跟施工招標的程序及做法幾乎一致,他不多說了。
監理報建是完成這個監理免招標或招標手續之后的事情,做一個監理規劃和監理細則,交建設部門審核一番,認為OK了,發一個監理審查意見。通過了就是下一步,施工許可證。
監理規劃和監理細則,老實講,在他個人的經驗里面,他從來沒看到建設部門真的做過審核。在他個人的從業經驗里面,他沒見過幾個政府官員能看得懂的。
施工許可證
上一頁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