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日起,開始正式施行的《公共
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讓一些開發商感到不自由了。因為標準中明確規定,大賓館、商場、辦公樓等
公共建筑不準修建整面
玻璃幕墻,也不準修建"大飄
窗"。一時間被眾多商業地產開發商所鐘情的玻璃幕墻面臨一個進退兩難的窘境。
時尚建筑偏好玻璃幕墻
現代
建筑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墻與窗的界限,玻璃幕墻的頻繁運用,使得它已成為現代建筑的象征。如今,在北京街頭很容易見到這樣的情景,高大的整體建筑,整面的玻璃幕墻,在陽光下流光四溢,看起來氣派十足。諸如住邦2000、中國第一商城、建外SOHO……均是采用玻璃幕墻的大型新建建筑。而素有地標性建筑之稱的國貿中心及近鄰嘉里中心也是秉承了這樣的建筑風格,長安街沿線的一些大型建筑更是將玻璃幕墻做到了極至。據有關部
門統計,北京市現有幕墻建筑2000座,面積1400萬平方米,2004年產值達200億元,占全市公共
建筑裝飾工程產值的40%。
為什么如此之多的開發商青睞這種風格的建筑呢?京城某大型樓盤的開發商告訴記者,建筑風格也有潮流,玻璃幕墻的建筑從外觀上看比較氣派,符合當今潮流,也符合相當一部分業主的需求。至于節能,一些有實力的開發商可能會做得好一些,但這畢竟不是他們的賣點。利益的最大化是開發商的最終目的,至于能源方面的后續費用,譬如水費、電費等是由使用者承擔的,與開發商無關,所以他們在蓋房子時基本不會做這方面的考慮。
皇明
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工程和
光電玻璃工程部部長張保宏認為:“從心理感受上講,幕墻
透光率高,視野比較開闊,寫字樓辦公人員相對在心理上就會比較放松。現在城市樓高、擁擠、生活壓力大。寬松的環境,往往給人們心里一個舒適的感覺。從視野上講,玻璃幕墻還是一種時尚。所以一些寫字樓的使用者和開發商普遍偏好玻璃幕墻這種外觀。”
三大弊端考驗幕墻發展
雖然玻璃幕墻有外觀時尚、使人心理放松等優點,但能源浪費、
光污染和安全隱患在影響著玻璃幕墻發展的腳步。
玻璃由于其本身
隔熱和
采光的限制,使得夏天空調溫度過低,冬天空調溫度過高,造成電力等能源的浪費;而密閉性差還使得灰塵得不到有效阻擋。如此看來,當前技術狀況下的玻璃幕墻會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費已經是個不爭事實。
此外,有些玻璃幕墻本身就潛伏著火災隱患,尤其是那種凹形建筑物,其玻璃幕墻在客觀上形成一面巨型聚光鏡。在深圳,停在某商廈附近的一輛轎車,由于該商廈玻璃幕墻的聚焦作用,車門
橡膠密封條竟被烤化;在德國柏林還曾發生過因玻璃幕墻聚焦而引起的火災。說白了,臨街大樓用作裝飾的玻璃幕墻,就像一面幾十乃至幾百平方米的大鏡子,在日光較強時,其
反射系數超過 75%,甚至高達 90%。它所反射的太陽光容易使身處其中的人們產生近視、疲勞、偏頭痛、心動過速等疾患。對于駕駛員而言,更是容易頭暈目眩、視覺錯亂,以致引發意外交通事故。有一些玻璃幕墻(如茶色的)含有一定的
金屬鈷成分,其本身就是反射性元素,在陽光照射下更容易使人受到反射性污染,嚴重時會破壞人體的造血功能,引發癌癥和其他疾病。夏天,玻璃幕墻將陽光反射到居民室內,可使室溫比一般民宅升高 4~6 攝氏度,容易加劇家用電器和家具的
老化。
還有就是玻璃幕墻多數不能開啟,通風差。長期在密閉的寫字樓工作的人一定有體會,在辦公室呆一天會感覺到頭暈胸悶,這是因為
玻璃幕墻結構的特殊性決定了可開啟的通風口比較少,而中央空調的空氣質量又不高。有時為了加大循環,必須開啟多臺
設備或者延長運行時間,才能保證室內空氣的相對清新。
基于上述種種,今年2月27日中國工程院召開的院士座談會上,清華大學教授江億提出,對新建公共建筑,要控制大規模玻璃幕墻,采用有效隔熱措施。緊隨其后的是北京市規劃委又于8月發出通知,要求建設單位與設計單位增強節能意識和質量安全意識,在方案初始階段即嚴格控制玻璃幕墻特別是
隱框玻璃幕墻的使用。今后建設單位確需采用玻璃幕墻,必須嚴格遵守有關管理規定,委托有幕墻設計資質的單位進行玻璃幕墻設計,并保證幕墻設計內容在施工階段的實施。對于擔任整體建筑設計任務的設計單位,北京市規劃委要求其應嚴格執行有關
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進行玻璃幕墻的外觀設計及選型,避免幕墻設計選型不合理所造成的能源浪費及安全隱患。對于違反有關規定的建筑設計單位、幕墻專項設計企業及施工圖審查機構,北京市規劃委將給予通報批評或依法處罰。
據了解,北京市這樣要求主要是為了解決能源浪費和光污染嚴重等問題。北京市規劃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由于近年來玻璃幕墻在公共建筑中被廣泛使用,所產生的問題也日漸突出。能源浪費、光污染、安全隱患、消防隱患等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