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關于我國建筑幕墻行業和諧與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討論搞)》的說明
一、事 由
2006年7月18日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公布了《中國建筑裝飾行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中裝協[2006]041號),為了貫徹落實這一個指導行業和諧與可持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需要相應制訂一個適應我國建筑幕墻行業的實際情況,并參照國際慣例指導意見。
二、制訂過程
為此,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委托幕墻工程委員會進行相關問題的調研,從2006年8月起著手制訂《關于我國建筑幕墻行業和諧與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并于11月1日在北京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了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名譽副會長、武漢凌云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恒,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常務理事、深圳市堅朗
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
白寶鯤、北京公司經理白寶平,江蘇省裝飾裝修行業協會幕墻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江蘇省裝飾幕墻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夏立友,北京江河幕墻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副總裁周韓平、廣東金剛幕墻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黃慶文、深圳市三鑫特種
玻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兼北京公司總經理張桂先等6位企業家對行業發展深刻理解的闡述。當日,將討論修改稿E-mal給與會的企業家,根據返回的意見或建議,又進行了修改。
此時,“討論稿”有了一個比較好的雛形,形成了基本綱要。為此,中國建筑裝飾協會決定,將討論稿提供2006年11月11日在武漢召開的“幕墻工程委員會四屆六次全會暨科技創新經驗交流及成果展示大會”上征求意見。
有實力有能力有公益心的企業參與制訂行業發展政策,不僅承擔了惠及全行業的成本,而且行業協會也提供了其影響行業發展的機會和平臺。收益是全行業的,參與其中者自然首先分享,這就是行業的公平。我們歡迎更多實力有能力有公益心的企業參與進來。今天這個會就是又一個機會和平臺。感謝與會代表的行業公益心。
三、基本
框架
本指導意見分指導思想、適用范圍、市場判斷、市場選擇、企業創新、“走出去”、行業服務等七大部分。指導思想。有二句話:一是以科學發展觀,促進我國建筑幕墻行業和諧與可持續發展;二是以行業協會和從業企業的和諧,促進全行業的和諧。這是根據2006年10月18日黨的十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制定的,并引申了“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在幕墻行業的意義。
適用范圍。我們考慮本指導意見主要是為建筑幕墻工程專業承包企業和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干預市場失靈制訂政策法規之用。同時,也可供建筑裝飾裝修工程專業承包增項幕墻工程企業參考。
市場判斷。主要是說明幕墻市場的發展趨勢、企業關注重點和適應市場發展的要點。提請幕墻企業要關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關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天津濱海開發區建設等能夠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事件,如天津200米以上的建筑要建10幢、300米以上的建筑要建4幢。
企業首先要積極主動適應市場發展。市場經濟認為,一項政策法規只要不是針對某家企業而是面對一個行業或區域,我們就可以設定其為“公平”的。既然是“公平”的,企業就不要總是抱怨,而是應以積極地態度適應。有問題可以采取通過行業協會、政府座談、政協提案等多種訴求形式向政府反映。
因此,本指導意見并沒有提及關于“低價
中標”、“中
設計標就不能再競施工標”等工程招
投標的問題,以及如北京市“777號文件”的累計扣分、江蘇、浙江等地的50萬元的單項工程民工工資保證金等。這是當前政府實施的制度。制度不合理,可以多種形式提意見或建議,但在制度未經修改之前,只是執行或說是適應問題。先適應后提意見,或邊適應邊提意見。
我國建筑幕墻行業從1983年開始起步,歷經20多年的發展,到21世紀初已成為世界第一幕墻生產大國和使用大國,正在向幕墻強國發展。2003年我國生產了約1000萬m2幕墻,約占全世界當年用量的2/3左右,到2003年底我國建成了約1億㎡各式建筑幕墻(包括
采光屋面)工程,占世界總量的一半還多。1990~2005年年均幕墻用量2000萬㎡,累計3億㎡。
目前,我國的門
窗幕墻年用量約3億㎡,產值1000多億元。其中,幕墻用量約占世界的3/5,年約5000萬㎡,產值400億元,發展勢態良好,市場規模越來越大。門窗是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4㎡建筑要需窗1㎡的統計口徑,全國既有存量建筑400億㎡、100億㎡窗。全國現每年新建建筑20億㎡,年產各類窗約6億㎡,其中
鋁窗約2.5~3億㎡,產值約600億元。平均價格約300元/㎡。由于管理不當,中國設計壽命為50年的建筑物,實際平均使用壽命為30年,造成了資源浪費。一些發達國家有關建筑物改造工程已達到建筑市場總量的60%以上。改造建筑,也將成為幕墻行業發展新的增長點。由于國家能源政策的調整,大幅度提高了對門窗幕墻節能要求,將有利于高檔窗的發展。高檔窗對工廠加工能力和有效率的流通系統要求很高,利潤也不錯,如美馳在中國年銷售額約2.5~3億元,利潤約在8000萬元左右。切記不要“一窩鋒”,把行業做濫,重蹈覆轍。2006年6月13日美國能源部國際金融發展與政策和國際事務辦公室高級顧問辛西婭•威爾遜女士在北京闡述美國節能的目的:“節能是為了改善生活方式。”
市場選擇。或說是企業可選擇的市場定位。大型與中小型幕墻企業的劃分:一個是可按政府按《行政許可法》許可的企業資質標準來定,如一級幕墻施工、甲級幕墻設計企業。到目前為止,全國原有一級幕墻施工企業108家,新增23家,現共有131家;原有甲級幕墻設計企業125家,新增12家,現共有137家。同時具有一級幕墻施工和甲級幕墻設計資質的企業原有77家,增加了2家,現為79家。這批大型骨干幕墻企業完成的產值約占全行業總產值的70%左右。同時還有一批一級裝飾施工、甲級裝飾設計增項幕墻施工、設計的企業。全國原有一級裝飾施工企業701家,新增114家,現共有815家;原有甲級裝飾設計企業428家,新增40家,現共有468家;同時具有一級裝飾施工和甲級裝飾設計資質的企業原有290家,增加了34家,現為324家。另一個也可以按行業評價來劃分。如剛剛公布的“2005年度中國建筑幕墻行業50強企業評價”,平均幕墻工程產值是3.5億元(百強裝飾企業是4.5億元),我們可以暫時設定為2億元。
我們對各類幕墻企業的總體要求是要形成具有自己服務特點、特有技術、企業文化與核心競爭力的運作模式。營業總額要收益大于成本。大型幕墻企業主向“做大做強做優”的規模化發展。中小幕墻企業主向“做專做精做優”的特色化發展。今后,二類幕墻企業將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流:一是能夠承接大型高檔幕墻工程具有強大實力的大型幕墻企業,靠“精品”或說“精品化”取勝;另一類則是管理成本相對較低、靈活機動、有特色的中小幕墻企業,靠“精致”或說“精致化”取勝。我們鼓勵“做專”,不提倡幕墻企業向室內裝飾裝修及多元化發展。在美國這樣一個分工極為細密的社會里,銀行從不自己辦實業,他們致力于提高銀行效率,降低自己的成本,以便和同業競爭。專業化是致力于提高本企業效率,降低自己的成本,與同業競爭的惟一有效途徑。同時,我們鼓勵并尊重各類幕墻企業選擇適合本身生存發展的企業運作模式。企業創新。
創新與冒險,是企業家的職能。2006年3月28日,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在“國際節能、
綠色建筑與
建筑節能大會”上強調:“當今世界,推動建筑向節能、綠色、智能化發展,是建筑業實踐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必然趨勢。”因此,推動幕墻向節能、綠色、智能化發展,是幕墻行業發展的重要理念。“四節一環保”是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和環境保護。關于“提高幕墻企業產品標準化程度,擴大主材配件的采購范圍。”“工廠化”對于幕墻企業不是問題,對內裝企業是個大問題。幕墻企業的發展,在于提高產品的“標準化”的程度和擴大玻璃、
型材、
石材、
鋁板、配件、
結構膠等主材的采購范圍。有了標準化,才能實現規模化。贏利模式,幕墻企業象“西餐”——標準化,而內裝企業象“中餐”——項目經理。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